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占尽天时地利后发空间广阔
四川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距成都市区仅25公里的彭州,更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及全国商品药材基地。境内共有各类中药材1136种,其中动物药材34种,矿物药材2种,植物药材1100种,主要种植川芎、黄连、黄柏、杜仲、厚朴等,种植面积10.2万亩。
雄踞彭州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彭州已建成包括深加工、提取、制剂等各制药企业19家,已形成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其中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2家。目前,亚宝药业、亨达药业、济生堂药业已全厂通过2010版GMP认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该市已拥有“丽珠”、“亚宝”等中国驰名商标;“济生堂”、“川济”等百年老号名牌;“宝盛康”、“金善堂”等四川著名商标。
生物医药一直是彭州支柱产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这一产业更是以40%的占比,成为该市财政主要来源。近年来彭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生物医药作为发展石化、家纺服装之外的又一主要发展产业。
新绿色药业、光大制药、协力制药等一批优势企业不断成为龙头企业,使彭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医药单品种就有7个,预计2~3年内这一数字将达10多个,仅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就拥有4个国内独家产品。截至2012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完成总产值2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7%。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8147.9亿元,而生物医药产业的占比仅为10.2%,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而这正是彭州,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所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国务院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久前发布的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总共502种)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达317种。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进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剑指100亿夯实五大产业链
生物医药是彭州支柱产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生物医药产业以40%的比重成为彭州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2013年10月,彭州市结合国家及省市各有关规划和要求,出台《彭州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发展规划(2013~2020)》(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彭州将做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资源整合,规范市场行为,做优中药材种植加工、现代中药制剂、化学药制剂、养生保健及医药商业流通等五大产业链,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打造“成都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及中药旅游养生观光带。以川产道地药材为重点,力促川芎、黄柏、杜仲、厚朴、黄连、鱼腥草、麦冬等多品种优质无公害道地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进程。打造“成都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在高寒山区和丘陵地带打造中药旅游养生观光带。到2020年,新建道地药材种植资源基地3~5万亩,新增种植收入1.5~2.5亿元,累计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
研发一批新药上市。在进一步提高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比重,增强新药创制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并适度布局健康产业孵化园基础上,重点打造新绿色药业、协力制药、光大制药、济生堂药业、维奥制药等一批骨干企业。到2020年,研发上市3个化学药品新药和5个中药新药及一批医疗器械新产品。
力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整合彭州市现有科研优势,研发、推进一批能够进入主流市场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同时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院校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完善中药研发和创新体系,并推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多措并举强力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凝聚领导集体智慧,力促产业发展。为强力助推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该市2013年便已成立以市政府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政府、协会、企业三方联动推动机制;并加强医药企业家、种植专业户及骨干技术人员的培养。
市长办公会为生物医药设置“绿色通道”。自2013年以来,彭州市特许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阻力或要素保障问题,均可直接进入市长办公会进行“一事一议”,并集体决策。
困扰光大制药数年之久的厂房调迁用地问题,于2013年6月,经市长办公会的“一事一议”,很快得以通过置换方式解决;联邦制药因环保因素停产,政府由此产生补偿。通过今年3月12日的市长办公会“一事一议”,总额3.1亿元的补偿款随即敲定。
四川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距成都市区仅25公里的彭州,更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及全国商品药材基地。境内共有各类中药材1136种,其中动物药材34种,矿物药材2种,植物药材1100种,主要种植川芎、黄连、黄柏、杜仲、厚朴等,种植面积10.2万亩。
雄踞彭州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彭州已建成包括深加工、提取、制剂等各制药企业19家,已形成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其中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2家。目前,亚宝药业、亨达药业、济生堂药业已全厂通过2010版GMP认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该市已拥有“丽珠”、“亚宝”等中国驰名商标;“济生堂”、“川济”等百年老号名牌;“宝盛康”、“金善堂”等四川著名商标。
生物医药一直是彭州支柱产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这一产业更是以40%的占比,成为该市财政主要来源。近年来彭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生物医药作为发展石化、家纺服装之外的又一主要发展产业。
新绿色药业、光大制药、协力制药等一批优势企业不断成为龙头企业,使彭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医药单品种就有7个,预计2~3年内这一数字将达10多个,仅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就拥有4个国内独家产品。截至2012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完成总产值2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7%。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8147.9亿元,而生物医药产业的占比仅为10.2%,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而这正是彭州,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所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国务院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久前发布的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总共502种)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达317种。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进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剑指100亿夯实五大产业链
生物医药是彭州支柱产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生物医药产业以40%的比重成为彭州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2013年10月,彭州市结合国家及省市各有关规划和要求,出台《彭州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发展规划(2013~2020)》(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彭州将做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资源整合,规范市场行为,做优中药材种植加工、现代中药制剂、化学药制剂、养生保健及医药商业流通等五大产业链,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打造“成都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及中药旅游养生观光带。以川产道地药材为重点,力促川芎、黄柏、杜仲、厚朴、黄连、鱼腥草、麦冬等多品种优质无公害道地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进程。打造“成都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在高寒山区和丘陵地带打造中药旅游养生观光带。到2020年,新建道地药材种植资源基地3~5万亩,新增种植收入1.5~2.5亿元,累计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
研发一批新药上市。在进一步提高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比重,增强新药创制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并适度布局健康产业孵化园基础上,重点打造新绿色药业、协力制药、光大制药、济生堂药业、维奥制药等一批骨干企业。到2020年,研发上市3个化学药品新药和5个中药新药及一批医疗器械新产品。
力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整合彭州市现有科研优势,研发、推进一批能够进入主流市场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同时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院校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完善中药研发和创新体系,并推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多措并举强力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凝聚领导集体智慧,力促产业发展。为强力助推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该市2013年便已成立以市政府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政府、协会、企业三方联动推动机制;并加强医药企业家、种植专业户及骨干技术人员的培养。
市长办公会为生物医药设置“绿色通道”。自2013年以来,彭州市特许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阻力或要素保障问题,均可直接进入市长办公会进行“一事一议”,并集体决策。
困扰光大制药数年之久的厂房调迁用地问题,于2013年6月,经市长办公会的“一事一议”,很快得以通过置换方式解决;联邦制药因环保因素停产,政府由此产生补偿。通过今年3月12日的市长办公会“一事一议”,总额3.1亿元的补偿款随即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