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x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事无常,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灿烂的年华终究抵挡不住人间的沧桑。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要在这时光的飞逝、世事的巨变中,让灿烂的年华留一些痕迹予斑斓的世界?
  回望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了李白的痕迹,它告诉我:李白来过!我仿佛看见了他在生命的轨道中,被变化戏弄:知遇、被贬……他带着怀才不遇的苦闷,发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愤懑,并仰天长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他并未被朝令夕改的戏剧性的变化所征服,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名句,千古流传。而他,也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
  我也不会忘记,汨罗江边那“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大王不理解他,百姓也误会他。当秦军攻入郢,在朝政的变化中,他悲愤地投江自尽,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绝美的弧线,那是千年的绝唱!
  “只愿今生你我化蝶飞”的梁祝,在历史上上演7一出轰轰烈烈的爱情,他们宁愿同生共死也不想彼此分离。世事的变化未能冲淡他们坚贞的爱情。我想问他们后悔吗,但我知道,他们的回答一定是“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为什么不能只像初见呢?他们的痕迹留绐7后人深深的思考……
  还有错生在帝王家庭的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有着灵动的思绪和女孩般的多愁善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是他对现实的悲戚。也许他应该感谢世事的沧桑磨砺了他,他永远带着有希望的绝望。
  “物是人非事事体,欲语泪先流”的李清照,丈夫的故去让他承受不住残酷的打击。她再也回不到“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幸福时光了。但这些变故也未能剜却她的光芒。而李清照留给我们的痕迹,又何尝不是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一朵菊?一身的柔弱,满脸的憔悴!这些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朋友,在世事巨变的沧桑中,留一些痕迹给爱你的世界吧!
  点评:如何在沧桑巨变中留下自己的印迹呢?小作者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通过对文学史上名人的回顾,告诉我们在沧海横流的世事变化中要坚守自我,不可随波逐流。本文深入浅出,蕴含的道理令读者颇受教益,恰到好处的诗词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更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
其他文献
曾经听了一位老师讲朱自清的《春》,粗粗一看,本节课似乎讲得很有条理,很流畅,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以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思考,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但细细推敲下来,总觉得这一切都是着眼于教师“教”而不是学生“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手段单一。整个课堂上总是机械问答,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教学手段缺乏多样化,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比较热闹,但总是那几个学生在作答,大部分学生没
“七彩融于一白”,阳光其实是有七种颜色的,但合在一起成了最为纯净的白色。这句话用来形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人和诗再恰当不过了。东晋儒道玄三学大行其道,不同学派可谓并驾齐驱,这三学对陶渊明人生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儒  陶渊明生于东晋,此时由于战乱和割据等原因,帝国一元化的政治与集权式地主经济体制被打破,而定型于西汉中期以经学为主、以独尊儒家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崩解,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生动活泼的走向
我校自2006年创办初就把“经典诵读”作为特色来抓,并确立了以《培养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体现了我校教育理念的先导性。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由于经典诵读,学校的品味提升了,学生的素养提高了,周边人群的言行更有涵养了。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经典诵读是有方法的,是要讲究方法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经典美文诵读的目的。    一、内容定位。我们的经典教材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
如何让中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人文关怀,成为一个同时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中最大限度地做到“以人为本,让人人体验学习的快乐”。为此,本人不顾自己学识浅薄,冒昧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公之于众,以求抛砖引玉。    一、讲求提问的艺术,使学生在回答中体验快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所说的“相机诱导”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近几年,中考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成了一种时尚,给考生张扬
读完《晚风轻拂落霞湖》后,我对作家叶弥陡生一股敬佩之情。是的,这是一位有现世关怀、有悲悯之心、有情感热度的作家。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E·M·福斯特)中的尴尬处境,使我们禁不住转过身来,对周遭的人事以内省的目光投去深深一瞥。  “落霞湖”因一个美丽而浪漫的传说而得名,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人性的显露,这里开始四处流溢着一股情色及市侩气息。作品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它写的是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7版第484页)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王维的五言叙事律诗《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室,归雁入胡天”解释为“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已飞入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无独有偶《新课程·同步导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4版第168页)有一条选择题的说法竟然与之同出一辙。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乐园。教师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携手漫游语文天地,品味语文作品的内涵,给学生语言文字的魅力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学中乐,乐中学”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构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课堂环境中,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基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课堂教学的变革。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去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