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知识需要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式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探究更高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自主学习能力,梯度培养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到来,我国正处于迎接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形势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学生工作的重点,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响应国家号召,更是中国当代大學生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一、我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所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经调查,目前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存在着学习动机不强、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弱、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过程中调控能力差等问题,归根结底是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自主学习更是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提供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自我管理力,真正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路径探索
在大学的课外学习环境下,学生多数靠自己寻找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真正能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并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相对较少,通过课堂等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效率相对较低,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具有个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已有知识、态度、智力等个体差异具有很大相关性,针对学生个性需求的不同,通过构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梯度培养机制探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
1.基础训练
通过在课余提供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基础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训练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形成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陷入无目标的迷茫状态,使学生通过完成基础训练来锻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找学习方法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在课外的基础训练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设置不同方向、不同难度梯度的基础训练,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到有的放矢、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能力提升
通过学科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素质,从而达到初步的学习-提升-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维持学习热情。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却没有预期收获后,很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心态,对学习丧失信心,导致学习自我效能感降低。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后,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学习讲座、提高训练的难度、提供一些参加学科竞赛的机会等方式吸引学生参加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活动,通过学科竞赛等方式给学生以一定的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3.自主学习
在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其发展方向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发地寻找学习资源,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其中需要做好指导工作,避免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寻找资料上,保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创业积分体系,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巩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成果。
三、具体措施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学生需要导师帮助尽快明确学习目标,在度过最初的迷茫期后需要充足的学习资源充实自己,更需要导师指导其开展系列学习节省学习时间,尤其是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
1.整合学习资源
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将新生讲座、基础技能培训、专业基础认知等有机融合为创新创业文化月,在新生入学之后,通过创新创业文化月的系列讲座、认知、培训,帮助学生迅速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花费过长时间在寻找自己的学习目标之上。
以考研为例:学生需要在初试考到不错的成绩,且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或项目经历,那么学生需要在大一学年学习基础知识,大二学年内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积累经验,大三学年才具有独立承担科研或项目部分的能力,且大三下半学年便需要开始准备考研,时间安排上非常紧张。通过创新创业文化月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寻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有更多时间去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
2.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有不少同学出现了下课后无所事事,整日在宿舍打游戏、睡觉、虚度光阴,经谈话调查,很多时候并非不想学习,而是缺乏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做好长期规划,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等进行阶段性检查,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指导及学习资料。
对于新生而言,从高中到大学需要尽快转变学习思维,需要老师指导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对于专业、大学学习等容易出现不适应等情况,对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不单有好奇,还有一定的对未知的害怕,需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尽可能深入的参与自主学习基础训练,在后期还可以结合创新创业积分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给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形成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学科相关的基础竞赛进行学习目标的引导,在竞赛中设置一些“困难”,在参与学科竞赛期间,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地解决在竞赛过程中遇见的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竞赛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无法利用课本知识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不断试验才可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建专业指导团队
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老师团队,团队中包括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学生社团导师、创新专家、创业导师等各方各面专家学者,在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后联系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其开展系列学习,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避免学生频繁更换学习方向,耽误学习时间。通过开展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建团队,充分联系学生形成师生联合一体化,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平台,解决师生沟通障碍,充分发挥班主任及学业导师作用,引导学生敢问、多问、会问,积极与老师沟通,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
通过构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梯度培养机制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构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梯度培养机制的过程中需要组建指导老师团队,在新生入学时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所擅长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制定学习方案,指导开展特色学习,最后实现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课题US20078Y(基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应红,陈虎城,杨孟杰,王标.机电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教育观察,2018,7(11):87-89.
[2]张应红,陈虎城,李彩林,王标,杨孟杰.多元化协同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9):42-44.
[3]薛源,袁长鹏.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以青海高校学生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0(09):71-73.
[4] 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2003,35(4):287-289.
[5]张平华.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5):12-15.
(作者简介:邓有为,本科,研究方向:创新创业)
关键词:创新创业,自主学习能力,梯度培养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到来,我国正处于迎接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形势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学生工作的重点,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响应国家号召,更是中国当代大學生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一、我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所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经调查,目前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存在着学习动机不强、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弱、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过程中调控能力差等问题,归根结底是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自主学习更是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提供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自我管理力,真正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路径探索
在大学的课外学习环境下,学生多数靠自己寻找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真正能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并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相对较少,通过课堂等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效率相对较低,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具有个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已有知识、态度、智力等个体差异具有很大相关性,针对学生个性需求的不同,通过构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梯度培养机制探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
1.基础训练
通过在课余提供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基础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训练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形成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陷入无目标的迷茫状态,使学生通过完成基础训练来锻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找学习方法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在课外的基础训练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设置不同方向、不同难度梯度的基础训练,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到有的放矢、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能力提升
通过学科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素质,从而达到初步的学习-提升-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维持学习热情。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却没有预期收获后,很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心态,对学习丧失信心,导致学习自我效能感降低。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后,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学习讲座、提高训练的难度、提供一些参加学科竞赛的机会等方式吸引学生参加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活动,通过学科竞赛等方式给学生以一定的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3.自主学习
在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其发展方向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发地寻找学习资源,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其中需要做好指导工作,避免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寻找资料上,保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创业积分体系,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巩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成果。
三、具体措施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学生需要导师帮助尽快明确学习目标,在度过最初的迷茫期后需要充足的学习资源充实自己,更需要导师指导其开展系列学习节省学习时间,尤其是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
1.整合学习资源
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将新生讲座、基础技能培训、专业基础认知等有机融合为创新创业文化月,在新生入学之后,通过创新创业文化月的系列讲座、认知、培训,帮助学生迅速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花费过长时间在寻找自己的学习目标之上。
以考研为例:学生需要在初试考到不错的成绩,且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或项目经历,那么学生需要在大一学年学习基础知识,大二学年内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积累经验,大三学年才具有独立承担科研或项目部分的能力,且大三下半学年便需要开始准备考研,时间安排上非常紧张。通过创新创业文化月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寻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有更多时间去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
2.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有不少同学出现了下课后无所事事,整日在宿舍打游戏、睡觉、虚度光阴,经谈话调查,很多时候并非不想学习,而是缺乏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做好长期规划,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等进行阶段性检查,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指导及学习资料。
对于新生而言,从高中到大学需要尽快转变学习思维,需要老师指导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对于专业、大学学习等容易出现不适应等情况,对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不单有好奇,还有一定的对未知的害怕,需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尽可能深入的参与自主学习基础训练,在后期还可以结合创新创业积分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给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形成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学科相关的基础竞赛进行学习目标的引导,在竞赛中设置一些“困难”,在参与学科竞赛期间,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地解决在竞赛过程中遇见的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竞赛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无法利用课本知识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不断试验才可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建专业指导团队
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老师团队,团队中包括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学生社团导师、创新专家、创业导师等各方各面专家学者,在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后联系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其开展系列学习,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避免学生频繁更换学习方向,耽误学习时间。通过开展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建团队,充分联系学生形成师生联合一体化,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平台,解决师生沟通障碍,充分发挥班主任及学业导师作用,引导学生敢问、多问、会问,积极与老师沟通,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
通过构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梯度培养机制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构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梯度培养机制的过程中需要组建指导老师团队,在新生入学时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所擅长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制定学习方案,指导开展特色学习,最后实现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课题US20078Y(基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应红,陈虎城,杨孟杰,王标.机电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教育观察,2018,7(11):87-89.
[2]张应红,陈虎城,李彩林,王标,杨孟杰.多元化协同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9):42-44.
[3]薛源,袁长鹏.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以青海高校学生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0(09):71-73.
[4] 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2003,35(4):287-289.
[5]张平华.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5):12-15.
(作者简介:邓有为,本科,研究方向: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