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简介
《教学生活得像个“人”》
作者:黄玉峰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沪上名师黄玉峰45年的思考。书中,作者以其振兴民族教育的理想与情怀,针对当今教育的痼疾,对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断追问并思考,提出教育要对民族负责,要培养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的“国士”;提出要否定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人”。他主张,要让学生成为“人”,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更要有人格魅力,要堂堂正正地站在讲台上,活得像个“人”。本书思想先锋、思考深刻、内容厚重,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良知。
许多年前,在宁波万里中学举行的语文圆桌会议互动阶段,一位主持的教师尖锐地指出了当今教育的失误,呼吁基层教师尽自己的力量去革新教学、改变自己。他批判时言辞犀利,呼唤时真情难已。这就是黄玉峰老师。
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又遇黄老师。年逾花甲的他依然直陈教育的弊端,诉说着教育的理想。他送我这本《教学生活得像个“人”》,并说这本书的名字有两种理解:一是“教学生”,让他们活得像个“人”;一是“教学生活”,教师首先必须像个“人”。这是一个长者对我的殷切教诲。
书中有黄老师先锋的思想。他直陈束缚教育的五条绳索——“功利主义”“专制主义”“训练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他指出,功利主义最大的危害,在于牺牲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爱,专在技能和智力上进行强化训练;专制主义,就是通过高考的指挥棒,训练学生迎合出题人的意见,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只要你听我的,怎么做都可以,把一个个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训练主义,就是为了一个功利的目标,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训练体系,让学生不读书,成为“习题人”;科学主义,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瞎折腾,只见无穷无尽的指标,就是不见“人”;技术主义,就是把教育变成可批量生产的可操作的行为,上课有模式,评职称要看论文的数量与字数等,使教育陷入专制主义的陷阱。为此,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并认为,这不但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对于教师,黄老师在本书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断想”》一文中指出:“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不要跪着教书。你跪着教书,学生只能趴着读书了。要学生具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当然,不仅表现在课堂上,更多地表现在行为方式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上,渗透在教师的人格魅力里。”黄老师希望教师时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会玩,爱美,有好奇心,不服老,跟上时代,不说假话,不要摆老资格,会交朋友。
书中有黄老师探索的经历。黄老师曾被戏称为“语文教学的叛徒”,书中有一篇《语文课需要“东拉西扯”》的文章,就记录了他自己经常“课上到一半,突然心血来潮,插上几句题外话,或者一首诗,或者一个历史故事,或者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或者一个哲学观点”的教学细节。他教《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从托尔斯泰说到中国文化,又说到《道德经》,还说托尔斯泰敬仰老子的思想,把西方文化基督教“爱”的思想和东方文化老子、孔子的思想熔铸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正是出于这种大爱,让托尔斯泰反对一切偏激、狭隘和暴力,最终只能“孤零零”地躺在寂静的墓地,然而这正圆了他的夙愿。课堂上,学生皆侧耳倾听,沉醉其中,若有所悟。黄老师是真的在教语文,教的是真的语文,所谓“语文教学的叛徒”,不过是他回归语文罢了。
书中有黄老师可贵的经验。在一次国际性的研讨会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十他理论”。所谓“十他”,一曰“教他”,教师应该以“教”为主;二曰“导他”,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三曰“激他”,想办法点燃学生的激情;四曰“带他”,带学生到文化的现场去呼吸文化、触摸历史;五曰“哄他”,让学生有成就感;六曰“放他”,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七曰“逼他”,逼学生克服惰性;八曰“管他”,建立一套制度来保障;九曰“托他”,别有才华的学生教师要托他一把;十曰“伙他”,“伙同”学生一起做。
书中有黄老师高尚的人格。他在书里这样说自己的希望:“我今年六十有六了,也许还能干上5年、10年、15年、20年。中国的教育需要我,我能影响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学生。就像一个医生,能救一个病人就是一个病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胡适一样,最后倒在自己一生酷爱的三尺讲台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读斯书,学斯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在线试读
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学习者,是个读书人。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长知识,更是为了修炼自己。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学习首先就是为了“做人”。要立身正,要求真、求善、求美,以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比单纯地灌输有用得多,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要保持一颗求知好奇的“童心”,保持好学的追求。荀子云:“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多读书,充实自己。孔子要求君子 “其言蔼如”,若不读书,缺乏修养,那么只会语言寡味面目可憎,反之,则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教学方法也会多起来,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影响。
其二,要做一个思考者。
当今社会,有多少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如果一味人云亦云,唯上唯权唯利,则必然随波逐流,还有什么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
我的大语文的想法,我对李白、杜甫的一些议论,我的鲁迅研究,都招来不少的非议,压力来自各方,讥讽时入耳边。然而我想,只要“君子坦荡荡”,那么一切都随它去。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有责任、有担当、有行动、有独立的思想。
《教学生活得像个“人”》
作者:黄玉峰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沪上名师黄玉峰45年的思考。书中,作者以其振兴民族教育的理想与情怀,针对当今教育的痼疾,对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断追问并思考,提出教育要对民族负责,要培养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的“国士”;提出要否定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人”。他主张,要让学生成为“人”,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更要有人格魅力,要堂堂正正地站在讲台上,活得像个“人”。本书思想先锋、思考深刻、内容厚重,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良知。
许多年前,在宁波万里中学举行的语文圆桌会议互动阶段,一位主持的教师尖锐地指出了当今教育的失误,呼吁基层教师尽自己的力量去革新教学、改变自己。他批判时言辞犀利,呼唤时真情难已。这就是黄玉峰老师。
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又遇黄老师。年逾花甲的他依然直陈教育的弊端,诉说着教育的理想。他送我这本《教学生活得像个“人”》,并说这本书的名字有两种理解:一是“教学生”,让他们活得像个“人”;一是“教学生活”,教师首先必须像个“人”。这是一个长者对我的殷切教诲。
书中有黄老师先锋的思想。他直陈束缚教育的五条绳索——“功利主义”“专制主义”“训练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他指出,功利主义最大的危害,在于牺牲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爱,专在技能和智力上进行强化训练;专制主义,就是通过高考的指挥棒,训练学生迎合出题人的意见,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只要你听我的,怎么做都可以,把一个个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训练主义,就是为了一个功利的目标,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训练体系,让学生不读书,成为“习题人”;科学主义,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瞎折腾,只见无穷无尽的指标,就是不见“人”;技术主义,就是把教育变成可批量生产的可操作的行为,上课有模式,评职称要看论文的数量与字数等,使教育陷入专制主义的陷阱。为此,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并认为,这不但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对于教师,黄老师在本书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断想”》一文中指出:“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不要跪着教书。你跪着教书,学生只能趴着读书了。要学生具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当然,不仅表现在课堂上,更多地表现在行为方式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上,渗透在教师的人格魅力里。”黄老师希望教师时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会玩,爱美,有好奇心,不服老,跟上时代,不说假话,不要摆老资格,会交朋友。
书中有黄老师探索的经历。黄老师曾被戏称为“语文教学的叛徒”,书中有一篇《语文课需要“东拉西扯”》的文章,就记录了他自己经常“课上到一半,突然心血来潮,插上几句题外话,或者一首诗,或者一个历史故事,或者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或者一个哲学观点”的教学细节。他教《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从托尔斯泰说到中国文化,又说到《道德经》,还说托尔斯泰敬仰老子的思想,把西方文化基督教“爱”的思想和东方文化老子、孔子的思想熔铸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正是出于这种大爱,让托尔斯泰反对一切偏激、狭隘和暴力,最终只能“孤零零”地躺在寂静的墓地,然而这正圆了他的夙愿。课堂上,学生皆侧耳倾听,沉醉其中,若有所悟。黄老师是真的在教语文,教的是真的语文,所谓“语文教学的叛徒”,不过是他回归语文罢了。
书中有黄老师可贵的经验。在一次国际性的研讨会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十他理论”。所谓“十他”,一曰“教他”,教师应该以“教”为主;二曰“导他”,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三曰“激他”,想办法点燃学生的激情;四曰“带他”,带学生到文化的现场去呼吸文化、触摸历史;五曰“哄他”,让学生有成就感;六曰“放他”,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七曰“逼他”,逼学生克服惰性;八曰“管他”,建立一套制度来保障;九曰“托他”,别有才华的学生教师要托他一把;十曰“伙他”,“伙同”学生一起做。
书中有黄老师高尚的人格。他在书里这样说自己的希望:“我今年六十有六了,也许还能干上5年、10年、15年、20年。中国的教育需要我,我能影响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学生。就像一个医生,能救一个病人就是一个病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胡适一样,最后倒在自己一生酷爱的三尺讲台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读斯书,学斯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在线试读
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学习者,是个读书人。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长知识,更是为了修炼自己。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学习首先就是为了“做人”。要立身正,要求真、求善、求美,以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比单纯地灌输有用得多,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要保持一颗求知好奇的“童心”,保持好学的追求。荀子云:“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多读书,充实自己。孔子要求君子 “其言蔼如”,若不读书,缺乏修养,那么只会语言寡味面目可憎,反之,则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教学方法也会多起来,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影响。
其二,要做一个思考者。
当今社会,有多少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如果一味人云亦云,唯上唯权唯利,则必然随波逐流,还有什么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
我的大语文的想法,我对李白、杜甫的一些议论,我的鲁迅研究,都招来不少的非议,压力来自各方,讥讽时入耳边。然而我想,只要“君子坦荡荡”,那么一切都随它去。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有责任、有担当、有行动、有独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