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政府、家长、社会各方也意识到减负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的减负工作却举步维艰,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减负难的表现分析其内在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促使我国中小学的课业负担确实得到减轻贡献一些微薄之力,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减负 应试教育 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将减负工作进行到底。这已是多次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问题,然而近年来的减负工作开展进行的并不顺利,中小学仍然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应减之“负”仍然很重。
一、中小学减负难的具体表现
家长不愿意减负家长的传统观念致使其不愿意参与到减负工作中来。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最近几年,各种暑期班、课外补习班异常火热,中小学生每天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之外,课余与寒暑假就被家长送到一个有一个的补习班。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明白孩子的负担很重,但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好的未来,减负问题就被搁置一边。曾几何时,家长带着孩子悠闲地在公园嬉笑打闹的日子早被各种奥数班、钢琴班等等所代替。
教师对于如何减负无所适从。新课改也进行了将近十年之久,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以前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这样以来教师就要由以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转变成为学生占主导地位。北京市教委罗杰副主任曾说过:“减负是什么?减负是教师要让学生的负担下来,让教师的负担上去。”然而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无法全面把握,也没有系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培训,即使政府提出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讲授知识,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减负工作在教师这一环节行不通。
校长实施减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不敢轻易严格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彻底实施减负。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小学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就意味着校长承担了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责任。在当前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价学校的优劣。在学校的激烈竞争与家长的殷切期望的背景下,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校长来说,严格贯彻落实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与压力。致使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
当前的社会意识不利于减负工作的开展。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倾向于学生繁重的课业是合理的,这就给学校、教师给学生施加课业负担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小到大我国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成长的,仿佛快乐、轻松与学习就是互不相容的。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仍在延续,家长、社会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通常采取支持、合作的态度。相对而言,他们都是学生繁重课业负担获得好成绩的收益方。而新课改的减负与这种不成文的契约是相违背的,无疑成为减负工作的一道障碍。
二、中小学减负难的原因探析
从家长、学校、校长、社会意识四方面对于减负的态度和做法可见减负工作任道重远。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在其作用。应试教育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学生有关的利益各方因应试教育制度而丝毫不敢实施减负。
对于家长而言,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就是王道,难免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升入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的关键性衡量指标到每个个人就是分数的高低。对于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来说,孩子要想有获得优质的教育,将来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那么在当前的应试中唯有取得好成绩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只要应试教育制度不进行改革,那么减负工作很难取得家长的支持。
对于教师而言,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选择人才的今天,学生的升学率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参考指标。只要教师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整体学生的升学率,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就无关紧要了。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学生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然而评价考核教师水平的指标却没有改变,仍然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考评方式。加上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教师群体而言是有利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考核教师的指标不改变的话,新课改提出再多的要求对于减负工作而言也是无意义的。
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是否成功的标准,校长是否优秀的标准。在这种作用机制下,校长对于大刀阔斧进行减负承担巨大的风险,减负成功也很难达到好评,减负失败则意味着失去很多原本不应丢失的东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很难做出排除阻碍进行减负的抉择。
现在的社会意识也不利于减负工作的开展。社会上认可的是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取得好成绩就贴上“好学生”、“人才”的标签。曾几何时,社会上各行各业用工标准都是统一高端复合型人才。那么想要取得好成绩进入重点大学、学个好专业,必须从小学时就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丝毫不敢耽搁。社会上整个大背景是遮掩的形式,即使政府部门下发命令说要实行素质教育,社会上这种总体意识更给减负工作无形之中施加了一种压力。
可见,应试教育制度背景下,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得到了持续的强化,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行为链条上出现了一致,使得这个链条出现了恶性循环。要想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要改变这种应试教育制度,对人才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的减负工作任道而重远。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将减负进行到底。
政府层面仍要将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首先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是当前减负工作的重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我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要想在全国内全面贯彻落实减负工作不现实,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采用试点进行试验,逐步由点到面再覆盖全局的做法,我国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终将不再成为问题。其次,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应该联合教育部门规范各校的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各地方政府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然后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實行的高考自主招生制度在合理的情况下给予大力支持,一部分高校率先打破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实行高考自主招生政策,逐步使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趋向合理化,是值得提倡和借鉴的。最后,政府应完善中小学教育投入机制,使得各个地方的中小学办学经费充裕,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建立开放性教师培训体系,及时起到并实施升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等计划,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帮、教、带活动,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得减负增效变为现实。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减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教师关系最密切,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学会如何减负。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解放自己,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得知识,而不是通过以往的“题海战术”取得好成绩,考个好学校。
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家长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精髓之所在,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其次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鼓励支持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将自身未完成的心愿交给孩子去完成,让孩子在压力下成长。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使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增长实施,提高素质。真正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姚红君.找准病灶下猛药—浅析减负难的根源[J].教育与社会,2010(6)
[2]王志彦,夏凤琴.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的强化机制与解决思路[J].普教研究,2010(4)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O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_2.shtml.2010-07-30
[4]张俊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思考与对策[J].工作研究,2011(5)
[5]吴颖惠.中小学生_减负_必须溯源治本[J].本刊关注北京教育普教,2009(5)
[6]宣昊.走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两难困境[J].基础教育研究,2010(1)
关键词:减负 应试教育 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将减负工作进行到底。这已是多次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问题,然而近年来的减负工作开展进行的并不顺利,中小学仍然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应减之“负”仍然很重。
一、中小学减负难的具体表现
家长不愿意减负家长的传统观念致使其不愿意参与到减负工作中来。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最近几年,各种暑期班、课外补习班异常火热,中小学生每天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之外,课余与寒暑假就被家长送到一个有一个的补习班。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明白孩子的负担很重,但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好的未来,减负问题就被搁置一边。曾几何时,家长带着孩子悠闲地在公园嬉笑打闹的日子早被各种奥数班、钢琴班等等所代替。
教师对于如何减负无所适从。新课改也进行了将近十年之久,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以前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这样以来教师就要由以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转变成为学生占主导地位。北京市教委罗杰副主任曾说过:“减负是什么?减负是教师要让学生的负担下来,让教师的负担上去。”然而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无法全面把握,也没有系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培训,即使政府提出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讲授知识,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减负工作在教师这一环节行不通。
校长实施减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不敢轻易严格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彻底实施减负。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小学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就意味着校长承担了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责任。在当前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价学校的优劣。在学校的激烈竞争与家长的殷切期望的背景下,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校长来说,严格贯彻落实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与压力。致使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
当前的社会意识不利于减负工作的开展。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倾向于学生繁重的课业是合理的,这就给学校、教师给学生施加课业负担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小到大我国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成长的,仿佛快乐、轻松与学习就是互不相容的。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仍在延续,家长、社会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通常采取支持、合作的态度。相对而言,他们都是学生繁重课业负担获得好成绩的收益方。而新课改的减负与这种不成文的契约是相违背的,无疑成为减负工作的一道障碍。
二、中小学减负难的原因探析
从家长、学校、校长、社会意识四方面对于减负的态度和做法可见减负工作任道重远。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在其作用。应试教育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学生有关的利益各方因应试教育制度而丝毫不敢实施减负。
对于家长而言,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就是王道,难免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升入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的关键性衡量指标到每个个人就是分数的高低。对于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来说,孩子要想有获得优质的教育,将来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那么在当前的应试中唯有取得好成绩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只要应试教育制度不进行改革,那么减负工作很难取得家长的支持。
对于教师而言,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选择人才的今天,学生的升学率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参考指标。只要教师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整体学生的升学率,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就无关紧要了。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学生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然而评价考核教师水平的指标却没有改变,仍然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考评方式。加上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教师群体而言是有利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考核教师的指标不改变的话,新课改提出再多的要求对于减负工作而言也是无意义的。
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是否成功的标准,校长是否优秀的标准。在这种作用机制下,校长对于大刀阔斧进行减负承担巨大的风险,减负成功也很难达到好评,减负失败则意味着失去很多原本不应丢失的东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很难做出排除阻碍进行减负的抉择。
现在的社会意识也不利于减负工作的开展。社会上认可的是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取得好成绩就贴上“好学生”、“人才”的标签。曾几何时,社会上各行各业用工标准都是统一高端复合型人才。那么想要取得好成绩进入重点大学、学个好专业,必须从小学时就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丝毫不敢耽搁。社会上整个大背景是遮掩的形式,即使政府部门下发命令说要实行素质教育,社会上这种总体意识更给减负工作无形之中施加了一种压力。
可见,应试教育制度背景下,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得到了持续的强化,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行为链条上出现了一致,使得这个链条出现了恶性循环。要想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要改变这种应试教育制度,对人才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的减负工作任道而重远。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将减负进行到底。
政府层面仍要将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首先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是当前减负工作的重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我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要想在全国内全面贯彻落实减负工作不现实,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采用试点进行试验,逐步由点到面再覆盖全局的做法,我国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终将不再成为问题。其次,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应该联合教育部门规范各校的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各地方政府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然后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實行的高考自主招生制度在合理的情况下给予大力支持,一部分高校率先打破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实行高考自主招生政策,逐步使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趋向合理化,是值得提倡和借鉴的。最后,政府应完善中小学教育投入机制,使得各个地方的中小学办学经费充裕,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建立开放性教师培训体系,及时起到并实施升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等计划,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帮、教、带活动,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得减负增效变为现实。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减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教师关系最密切,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学会如何减负。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解放自己,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得知识,而不是通过以往的“题海战术”取得好成绩,考个好学校。
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家长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精髓之所在,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其次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鼓励支持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将自身未完成的心愿交给孩子去完成,让孩子在压力下成长。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使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增长实施,提高素质。真正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姚红君.找准病灶下猛药—浅析减负难的根源[J].教育与社会,2010(6)
[2]王志彦,夏凤琴.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的强化机制与解决思路[J].普教研究,2010(4)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O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_2.shtml.2010-07-30
[4]张俊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思考与对策[J].工作研究,2011(5)
[5]吴颖惠.中小学生_减负_必须溯源治本[J].本刊关注北京教育普教,2009(5)
[6]宣昊.走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两难困境[J].基础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