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谨地醉了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真是战斗民族,说喝酒那就是真喝酒。在无锡、苏州、上海这一带,喝酒也叫“吃酒”,顾名思义,喝酒需要就菜,炒螺蛳、炒花生、凤爪、铁板烧、卤牛肉、酱鸭、海蜇头、炒韭黄、白切羊肉等数之不尽,甚至可以有几百样小菜围着一两样酒。而俄罗斯人喝酒,常只需两三样小菜,比如腌黄瓜、大饺子、香肠,然后配许多种酒,那是真喝酒。伏特加自是主流,啤酒被当作饮料,随时灌着玩。
  我在从威尼斯开往佛罗伦萨的火车上见到一个俄罗斯大叔。他把几个酒瓶子串好了叮叮当当地提上车,一落座便开始喝,而且是干喝,喝到下车,摇摇摆摆,边喝边哼歌。
  但俄罗斯人喝酒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除非喝吐了或喝倒了,否則妙语连珠,而且有种奇怪的、拘谨的礼貌。他们喝着酒就开始用如诗的语言描述自己颠沛流离的人生,我很容易就听入迷了。
  我有一个俄罗斯女同学,她看着长得生猛,但在俄罗斯人里再正常不过。这个俄罗斯女同学原来在俄罗斯唱歌剧,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每当她喝醉酒,便闪着忧郁的大眼睛用法语絮絮地念叨:“我到巴黎……是想找一份爱情……可是爱情不容易找……男人都只想跟你玩……不想真正娶你……”
其他文献
单位卫生间的门是那种里外可以开关的老式弹簧门,木板制的,很密闭。由于进出门时,大多数人习惯推门而入(出),不小心常会被同时进出的人推门碰撞到身体。磕磕碰碰,虽然一般不是很严重,但彼此要道歉赔礼,十分尴尬。  那次由于内急,我急匆匆地赶到卫生间,刚想推门而入,里面的一位仁兄正巧推门出来。我的脸被重重地撞个正着,不仅眼镜掉到地上,鼻子也被撞得生疼,眼泪跟着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摸索着从地面拾起眼镜,
期刊
美国警察上岗时有点凶,但这可以理解。其实美国警察和大部分美国人一样,平时很和气,也很会肉麻。  美国人之间真的很肉麻。让人肉麻的事,你一到美国、一下飞机就会碰到,必须尽快适应。  生人见面,眼睛一对上,人家就会给你一个肉麻的笑容,向你喊“Hi”,问你今天过得好不好。特别是收银员,会做出惊喜的表情对你说“你好啊!今天怎么样?过得好吗”,有时还会说“我喜欢你的头发”。最初我会拼命地想,我们是不是在哪儿
期刊
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得感叹道:女孩子下棋是很美的事!  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的棋龄。她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无阻。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站在树下聆听落子声。落子声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拍蕉叶,那感觉很美妙。  有一天,我接女儿时碰到一个熟人
期刊
“不可以,这里是公共场所。”斋月临近尾声,兼职的Amin在德黑兰的一间旅馆里对我说。为了让我认识到这件事情不容商榷,他紧盯着我的眼睛。之前我问的是:“我能在这里摘头巾吗?”  伊朗旅游攻略对女性提出善意的警告:在公共场所,9岁以上的女性必须用头巾包裹住头发,上衣衣摆过臀,下装盖过脚踝。  电视、报纸和杂志上出现的女性形象也一样。  在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有一类特殊的警察,他们专门制止
期刊
夏季的牛津挤满了一波波的“游学生”,从欧洲到亚洲、从七八岁到十来岁的都有。他们穿着统一的外套,背着统一的大书包,出没在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  孩子们的书包上都标记着他们的英文名,在临时性的小团体里方便老师、领队和学生互相快速熟悉起来。  一个不超过十岁的小男孩叫“Hugh(休)”,和他差不多大的一个小女孩叫“Nancy(南希)”。我觉得这两个名字有点奇怪,但说不上来为什么。待走出几十步以后,我忽然
期刊
数年前的初秋,我第一次在车窗内望见被夕阳笼罩的东寺五重塔,望见水草丰茂的鸭川,心里很激动:“啊,就是这里。”如今,虽已对此地习以为常,但从外地回来时,见到东寺和鸭川,我还是会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我回来了。”不过,旅人的身份与视角无法改变,因此我能写的仍只是客居者的日常。  我在这里搬过三次家,如今住在银阁寺前,附近有条小路,曰鹿之谷通。我常被问:“真有鹿?”真有,据说平安时代比叡山的僧人元珍在此迷
期刊
装修好房子后,婆婆就搬了过来,帮我们照顾女儿小米粒。我能感受到婆婆对孙女的爱,但总能发现很多问题。  我们家房间较多,我想让小米粒单独睡宝宝房,婆婆却觉得孩子太小,晚上独自睡,盖不好被子容易着凉。  小米粒喜欢晚上折腾,常常11点多还不睡觉,婆婆却一边任由她开着灯玩,一边大声责怪她是个“夜猫子”。而对于小米粒偶尔尿裤子,婆婆就总是吓唬她:“你今天要是再尿裤子,我就告诉老师,让老师好好教训你!”对于
期刊
某年暑假,我飞到安克拉治,与太太、儿子和女儿碰面,再一起游阿拉斯加。  不知是否吃坏了肚子,我从上飞机起就开始胃痛,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浑身冒冷汗,但我忍着,不吭声。就这样,我陪着家人从安克拉治坐汽车、坐火车、坐轮船,游览了一条又一条冰河,去了北美最高的麦金利山,再转到北极圈附近的费尔班克斯。  十几天的旅行结束,回纽约看医生,才知道我得了胆囊炎。“早不犯晚不犯,”我对医生抱怨,“为什么在一家人旅行
期刊
今天有人在后台问了我一个问题:“文章能不能来点实际的?我只是一个微信的小编辑,别总跟我谈规划,就和我说说怎么升职加薪,让自己更值钱。”其实这个想法本身就挺傻的。  先说一个案例。北京有一个过道被炒到了150万,因为中介号称该过道有学区资格。以前买房子,别人都告诉你这是“朝阳区”“三环以内”的“传世珍宝”,但今天你看楼盘广告,都是“XX商圈”“地铁直达”“学区房”。 房地产的价值坐标改变了——商圈代
期刊
“朋友圈”里有个很特别的家庭,观察他们多年,给过我很多启发。丈夫成功地经营着一家私营企业,古朴厚重,话不多,却是属于那种压得住场、降得住事的人。而持家的灵魂人物是他的妻子,智慧过人,思维敏锐,快言快语又精辟传神,她从不看电视,一天就可以读一两本大部頭的书,且记忆力奇好。这一对真是绝配,天造地设,相得益彰。  当初,他们的相识就颇有戏剧性。大学毕业后,她乘火车回家,见对面一个小伙子把他奶奶照顾得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