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胃穿孔临床治疗治疗经验。 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共收治的胃穿孔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例患者之中,治愈9例,溃疡复发10例,因腹腔内感染,全身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 结论: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可以指导病人及家属从鼻孔进行胃插管,并用针管将胃内的食物抽取出来。在诊断溃疡穿孔时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外科疾病鉴别。对于保守治疗的结果难以估计,一旦治疗失败,再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将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
关键词:胃穿孔,大出血,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共收治胃穿孔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胃溃疡穿孔14例,胃癌穿孔3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例。年龄16岁~67岁,平均41.5岁。发病时间最短1.5h,最长70h;为防止误诊,所有患者均在就医1h~4h内进行了X线立位平片检查,7例可见膈下积气,经B超检查,13例可发现腹腔脓肿病变。有溃疡病史7例,无溃疡病史13例,空腹穿孔11例,饱食穿孔9例。
1.2治疗方法。本组20例患者中1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腹腔轻度污染者6例,重度污染者7例,术中全部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再应用甲硝唑腹腔浸泡。
2结果
2.1治疗结果。治愈9例,溃疡复发10例,因腹腔内感染,全身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
2.2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肠粘连所致的梗阻9例,另有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切口感染。
3讨论
3.1对于患者自救时的建议。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有一部分属于急救患者,通过电话沟通,急救大夫首先对患者进行初步医嘱。一般有溃疡史的患者易发生胃穿孔。在初步断定患者为胃穿孔时,应告诫患者不要随意翻身,应面朝左侧卧于床,可有效防止胃酸与食物进一步流向腹腔而导致病情的加剧。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可以指导病人及家属从鼻孔进行胃插管,并用针管将胃内的食物抽取出来,从而减轻腹腔的感染程度,为病人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3.2胃穿孔的误诊。胃穿孔的病程较长(3d),且变化复杂易于阑尾炎,胰腺炎及胆囊炎混淆,临床上一定要辨别清楚,以免延误病情,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胃穿孔发病初期,会出现猛烈的刺激,甚至引起病患的休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呼吸短促。一般历时不长即自行好转。在初期的约1h~4h后,病人的感觉良好,四肢温暖,脉搏有力,此时病人能自如行动。但仍然感觉呼吸困难,拒绝牵涉腹肌的动作。如不来就诊常延误诊断。此过程为胃穿孔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胃穿孔过程中最易造成误诊的阶段。穿孔12h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菌性腹膜炎相似。全身软弱,口干、恶心、呕吐,由于刺激横膈而引起呃逆、体温升高、心悸气短、尿量减少,血压开始下降,病情不断恶化,以至发展到真正休克。此时应综合X线及B超结果对胃穿孔进行确诊。
在诊断溃疡穿孔时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外科疾病鉴别。主要临床表现区别为压疼痛点。急性阑尾炎的疼痛点为右下腹的转移痛,急性胰腺炎为上腹偏左向后背放射的疼痛,胆囊炎为右上腹痛向右肩背放射,而胃穿孔病人则上、下腹都有压痛,且以上腹痛为显著。应根据临床上的不同表现对病人进行救治,以免延误病情,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
3.3临床治疗。胃穿孔的治疗主要有三种,保守治疗,腹腔镜修补及胃切除手术。本组共有6例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常规方法为禁食,胃肠减压,洛赛克抑制,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经过精心的保守治疗,全组患者痊愈。治愈率为100%。对于使用保守治疗的患者,临床上应满足一下条件:空腹穿孔;病程在12h内;且X射线及B超检查为出现游离气体,积液及出血;穿孔较小;青年患者且无溃疡史。在密切检查的条件下可进行保守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为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的联合药物治疗,亦可采用中药结合西药进行救治。应予禁食,禁饮,放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半卧位,大量输液,纠正酸碱失衡。但是对于保守治疗的结果难以估计,一旦治疗失败,再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将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程动态。
如果条件允许,且病患的溃疡反复发作,可选择进行胃切除手术对病患进行医治,以达到根治胃穿孔的目的。
3.4出院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规律。术后1个月内每日进食5~6次,3~6个月恢复每日3餐。术后早期不宜进过甜饮食,餐后应平卧片刻。应以易消化、软烂食物为主,少食油炸、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避免重体力劳动。
[参考文献]
[1]吴文军,任宏.急性胃穿孔70例诊治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9,(12):514-516
[2]李相鹤.胃癌急性穿孔45例的外科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02):102-20
关键词:胃穿孔,大出血,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共收治胃穿孔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胃溃疡穿孔14例,胃癌穿孔3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例。年龄16岁~67岁,平均41.5岁。发病时间最短1.5h,最长70h;为防止误诊,所有患者均在就医1h~4h内进行了X线立位平片检查,7例可见膈下积气,经B超检查,13例可发现腹腔脓肿病变。有溃疡病史7例,无溃疡病史13例,空腹穿孔11例,饱食穿孔9例。
1.2治疗方法。本组20例患者中1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腹腔轻度污染者6例,重度污染者7例,术中全部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再应用甲硝唑腹腔浸泡。
2结果
2.1治疗结果。治愈9例,溃疡复发10例,因腹腔内感染,全身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
2.2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肠粘连所致的梗阻9例,另有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切口感染。
3讨论
3.1对于患者自救时的建议。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有一部分属于急救患者,通过电话沟通,急救大夫首先对患者进行初步医嘱。一般有溃疡史的患者易发生胃穿孔。在初步断定患者为胃穿孔时,应告诫患者不要随意翻身,应面朝左侧卧于床,可有效防止胃酸与食物进一步流向腹腔而导致病情的加剧。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可以指导病人及家属从鼻孔进行胃插管,并用针管将胃内的食物抽取出来,从而减轻腹腔的感染程度,为病人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3.2胃穿孔的误诊。胃穿孔的病程较长(3d),且变化复杂易于阑尾炎,胰腺炎及胆囊炎混淆,临床上一定要辨别清楚,以免延误病情,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胃穿孔发病初期,会出现猛烈的刺激,甚至引起病患的休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呼吸短促。一般历时不长即自行好转。在初期的约1h~4h后,病人的感觉良好,四肢温暖,脉搏有力,此时病人能自如行动。但仍然感觉呼吸困难,拒绝牵涉腹肌的动作。如不来就诊常延误诊断。此过程为胃穿孔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胃穿孔过程中最易造成误诊的阶段。穿孔12h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菌性腹膜炎相似。全身软弱,口干、恶心、呕吐,由于刺激横膈而引起呃逆、体温升高、心悸气短、尿量减少,血压开始下降,病情不断恶化,以至发展到真正休克。此时应综合X线及B超结果对胃穿孔进行确诊。
在诊断溃疡穿孔时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外科疾病鉴别。主要临床表现区别为压疼痛点。急性阑尾炎的疼痛点为右下腹的转移痛,急性胰腺炎为上腹偏左向后背放射的疼痛,胆囊炎为右上腹痛向右肩背放射,而胃穿孔病人则上、下腹都有压痛,且以上腹痛为显著。应根据临床上的不同表现对病人进行救治,以免延误病情,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
3.3临床治疗。胃穿孔的治疗主要有三种,保守治疗,腹腔镜修补及胃切除手术。本组共有6例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常规方法为禁食,胃肠减压,洛赛克抑制,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经过精心的保守治疗,全组患者痊愈。治愈率为100%。对于使用保守治疗的患者,临床上应满足一下条件:空腹穿孔;病程在12h内;且X射线及B超检查为出现游离气体,积液及出血;穿孔较小;青年患者且无溃疡史。在密切检查的条件下可进行保守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为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的联合药物治疗,亦可采用中药结合西药进行救治。应予禁食,禁饮,放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半卧位,大量输液,纠正酸碱失衡。但是对于保守治疗的结果难以估计,一旦治疗失败,再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将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程动态。
如果条件允许,且病患的溃疡反复发作,可选择进行胃切除手术对病患进行医治,以达到根治胃穿孔的目的。
3.4出院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规律。术后1个月内每日进食5~6次,3~6个月恢复每日3餐。术后早期不宜进过甜饮食,餐后应平卧片刻。应以易消化、软烂食物为主,少食油炸、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避免重体力劳动。
[参考文献]
[1]吴文军,任宏.急性胃穿孔70例诊治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9,(12):514-516
[2]李相鹤.胃癌急性穿孔45例的外科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