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1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1 某合作学习小组在学完非金属知识后,归纳出以下规律。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所有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其核外电子层数
B. 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全部在元素周期表的主族中
C. 所有的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既能显正价,又能显负价
D. 若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可以排满,则第七周期第ⅦA族的元素应为非金属元素
解析 现有元素周期表中,除H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外,其他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A项正确;除零族元素外的非金属元素均存在于主族中,B项正确;一般来讲,O、F元素只有负价,没有正价,C项错误;按照元素周期表排列的规律来看,第七周期第ⅦA族的元素应为非金属元素,D项正确。
答案 C
点拨 考查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其原子结构特点,除了对常见非金属元素的位置、结构要熟知外,还要注意某些元素的特殊性。此外,对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变化也要熟悉,例如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的位置、最后一个非金属(除稀有气体外)的位置等。
考点2 常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性质、制法及其重要化合物
例2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某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
A.①中将铜丝弯成螺旋状以增大反应速率
B.①中盛浓硫酸,②中选用酸性KMnO4溶液可验证SO2的漂白性
C.①中盛稀硝酸,②中选用KI淀粉溶液,该环境下溶液会变蓝色
D.无论①中盛浓硫酸还是稀硝酸,③中都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解析 Cu+2H2SO4(浓)[△]CuSO4+2H2O+SO2↑,3Cu+8HNO3(浓)[△]3Cu(NO3)2+4H2O+2NO↑,①中铜丝弯成螺旋状可增大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A项正确;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项错误;该环境下装置中有大量空气残留,生成的NO与O2、H2O反应生成HNO3,氧化KI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色,C项正确;SO2、NO能污染大气造成酸雨,因此不能直接排放,可用NaOH溶液吸收,NO与O2混合后也可用NaOH溶液吸收,D项正确。
答案 B
点拨 浓硫酸、稀硝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将铜单质氧化,自身被还原生成SO2和NO。SO2具有漂白性,是因为SO2能和有机色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不稳定,加热后又能恢复原色。NO尾气也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4NO+3O2+4NaOH=4NaNO3+2H2O。
考点3 重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例3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CO2没有沉淀生成,所以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也没有沉淀生成
B.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没有Fe3+生成,所以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也没有Fe3+生成
C. 因为新制氯水显酸性,所以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并充分振荡后,溶液会呈红色
D. 因为SiO2的沸点很高,所以在高温条件下它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解析 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将被氧化而生成BaSO4沉淀,A项错误;还原性:I->Fe2+>Br-,所以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会先将I-氧化而生成I2,但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会先将Fe2+氧化而生成Fe3+,B项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滴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C项错误;SiO2在高温下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是高沸点的酸酐制低沸点的酸酐,D项正确。
答案 D
点拨 对常见非金属元素C、Si、O、S、N、Cl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法都要能熟练掌握,尤其要熟悉重点物质(如SiO2、SO2、Cl2、氯水、NH3、HNO3、H2SO4等)的相关性质和反应。
[【练习】]
1. 下列对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做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A. ②⑤ B. ①③ C. ①⑤ D. ②③④
2.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 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 SiO2加入到KOH溶液中
[Cl2][浸有浓氨水
的棉花][氢氧化钠
溶液]3. 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 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 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 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4.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 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适量稀硫酸与3%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
D. 分离NaCl和NH4Cl:将固体直接加热
5. 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NO+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h4,其关系是( )
A. h2>h3>h1>h4 B. h3>h2>h1>h4
C. h1=h2=h3=h4 D. h1>h2>h3>h4
6. 将足量NH3通入HNO3和AgNO3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NH3的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
[n][V][O] [A B C D] [n][V][O] [n][V][O] [n][V][O]
7. 向100 mL pH=0的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3.2 g铜粉,微热使充分反应后,生成448 mL(标准状况)NO气体。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2 mol·L-1 B. 0.25 mol·L-1
C. 0.4 mol·L-1 D. 0.8 mol·L-1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甲][乙][丙][水][丁][有孔
塑料板][氢氧化钠溶液][a][b][c][A B C D E]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写出两种即可)。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若在丙中加入石蕊试液,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
[紫色] [红色] [无色] [黄绿色]
请在方框内填写出导致该阶段颜色变化的粒子符号。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再打开止水夹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 ;
③试管丁中的NO2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直至试管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9. 下表为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及相应氢化物沸点的数据:
[元素性质&元素编号&A&B&C&D&E&F&G&H&氢化物的
沸点(℃)&-60.7&-33.4&-111.5&100&-87.7&19.54&-84.9&-161.5&最高化合价&+6&+5&+4&&+5&&+7&+4&最低化合价&-2&-3&-4&-2&-3&-1&-1&-4&]
已知:①A与D可形成化合物AD2、AD3,可用于制备强酸甲;②B与D可形成化合物BD、BD2,可用于制备强酸乙。请回答:
(1)表中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是 (用表中元素编号填写)。
(2)写出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比较A、D、G三种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
r( )>r( )>r( )(用实际的元素符号表示)。
(3)由表中D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4)分子组成为ADG2的物质在水中会强烈水解,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工业生产强酸乙时可用纯碱溶液处理尾气,该反应如下:BD+BD2+Na2CO3=2 +CO2
①横线上某盐的化学式应为 ;
②每产生44.8 L(标准状况)CO2,被吸收尾气的质量是 g。
(6)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使得铜和稀的强酸甲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和氢气,绘出实验装置图,作出必要的说明即可。
10. 某同学设计的制取氯气和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
[甲 乙][饱和食盐水][浓硫酸][A][B][C][D][E][F][G][H][I][K][K][I][H]
其中D处放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E处放有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F、G处依次放有喷上少量淀粉KI溶液、浓NaOH溶液的棉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A中放入有关药品后,打开活塞K,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烧瓶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点燃酒精灯,写出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B处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除去 ,C处浓硫酸的作用是 。
(3)实验中可观察到颜色的变化:D处 ,E处 ,F处 ,G处棉球的作用 。
(4)当F处棉球变色,立即关闭活塞K,可看到I瓶中液面上升,H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则H瓶中加入的液体一般为 ,甲中H—I装置的作用为 。若将甲中的H—I装置置换为乙装置,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理由是 。
11.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2NH3(g) ΔH<0。
①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 。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原来的[1516],则N2的转化率[α1]= ;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α2],则[α2] [α1](填“>”“<”或“=”)。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在容积恒定 [v(正)][v][t][t0][t1][t2][t3][t4][t5][v(正)][v(正)][v(逆)][v(逆)][v(逆)]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 [ΔH>0]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
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升高温度
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在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值
(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
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若每9.2 g NO2和Na2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 mo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例1 某合作学习小组在学完非金属知识后,归纳出以下规律。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所有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其核外电子层数
B. 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全部在元素周期表的主族中
C. 所有的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既能显正价,又能显负价
D. 若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可以排满,则第七周期第ⅦA族的元素应为非金属元素
解析 现有元素周期表中,除H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外,其他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A项正确;除零族元素外的非金属元素均存在于主族中,B项正确;一般来讲,O、F元素只有负价,没有正价,C项错误;按照元素周期表排列的规律来看,第七周期第ⅦA族的元素应为非金属元素,D项正确。
答案 C
点拨 考查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其原子结构特点,除了对常见非金属元素的位置、结构要熟知外,还要注意某些元素的特殊性。此外,对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变化也要熟悉,例如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的位置、最后一个非金属(除稀有气体外)的位置等。
考点2 常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性质、制法及其重要化合物
例2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某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①中将铜丝弯成螺旋状以增大反应速率
B.①中盛浓硫酸,②中选用酸性KMnO4溶液可验证SO2的漂白性
C.①中盛稀硝酸,②中选用KI淀粉溶液,该环境下溶液会变蓝色
D.无论①中盛浓硫酸还是稀硝酸,③中都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解析 Cu+2H2SO4(浓)[△]CuSO4+2H2O+SO2↑,3Cu+8HNO3(浓)[△]3Cu(NO3)2+4H2O+2NO↑,①中铜丝弯成螺旋状可增大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A项正确;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项错误;该环境下装置中有大量空气残留,生成的NO与O2、H2O反应生成HNO3,氧化KI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色,C项正确;SO2、NO能污染大气造成酸雨,因此不能直接排放,可用NaOH溶液吸收,NO与O2混合后也可用NaOH溶液吸收,D项正确。
答案 B
点拨 浓硫酸、稀硝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将铜单质氧化,自身被还原生成SO2和NO。SO2具有漂白性,是因为SO2能和有机色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不稳定,加热后又能恢复原色。NO尾气也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4NO+3O2+4NaOH=4NaNO3+2H2O。
考点3 重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例3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CO2没有沉淀生成,所以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也没有沉淀生成
B.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没有Fe3+生成,所以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也没有Fe3+生成
C. 因为新制氯水显酸性,所以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并充分振荡后,溶液会呈红色
D. 因为SiO2的沸点很高,所以在高温条件下它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解析 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将被氧化而生成BaSO4沉淀,A项错误;还原性:I->Fe2+>Br-,所以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会先将I-氧化而生成I2,但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会先将Fe2+氧化而生成Fe3+,B项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滴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C项错误;SiO2在高温下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是高沸点的酸酐制低沸点的酸酐,D项正确。
答案 D
点拨 对常见非金属元素C、Si、O、S、N、Cl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法都要能熟练掌握,尤其要熟悉重点物质(如SiO2、SO2、Cl2、氯水、NH3、HNO3、H2SO4等)的相关性质和反应。
1. 下列对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做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A. ②⑤ B. ①③ C. ①⑤ D. ②③④
2.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 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 SiO2加入到KOH溶液中
的棉花][氢氧化钠
溶液]3. 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 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 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 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4.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 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适量稀硫酸与3%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
D. 分离NaCl和NH4Cl:将固体直接加热
5. 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NO+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h4,其关系是( )
A. h2>h3>h1>h4 B. h3>h2>h1>h4
C. h1=h2=h3=h4 D. h1>h2>h3>h4
6. 将足量NH3通入HNO3和AgNO3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NH3的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
[n][V][O] [A B C D] [n][V][O] [n][V][O] [n][V][O]
7. 向100 mL pH=0的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3.2 g铜粉,微热使充分反应后,生成448 mL(标准状况)NO气体。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2 mol·L-1 B. 0.25 mol·L-1
C. 0.4 mol·L-1 D. 0.8 mol·L-1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塑料板][氢氧化钠溶液][a][b][c][A B C D E]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写出两种即可)。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若在丙中加入石蕊试液,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
[紫色] [红色] [无色] [黄绿色]
请在方框内填写出导致该阶段颜色变化的粒子符号。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再打开止水夹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 ;
③试管丁中的NO2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直至试管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9. 下表为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及相应氢化物沸点的数据:
[元素性质&元素编号&A&B&C&D&E&F&G&H&氢化物的
沸点(℃)&-60.7&-33.4&-111.5&100&-87.7&19.54&-84.9&-161.5&最高化合价&+6&+5&+4&&+5&&+7&+4&最低化合价&-2&-3&-4&-2&-3&-1&-1&-4&]
已知:①A与D可形成化合物AD2、AD3,可用于制备强酸甲;②B与D可形成化合物BD、BD2,可用于制备强酸乙。请回答:
(1)表中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是 (用表中元素编号填写)。
(2)写出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比较A、D、G三种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
r( )>r( )>r( )(用实际的元素符号表示)。
(3)由表中D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4)分子组成为ADG2的物质在水中会强烈水解,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工业生产强酸乙时可用纯碱溶液处理尾气,该反应如下:BD+BD2+Na2CO3=2 +CO2
①横线上某盐的化学式应为 ;
②每产生44.8 L(标准状况)CO2,被吸收尾气的质量是 g。
(6)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使得铜和稀的强酸甲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和氢气,绘出实验装置图,作出必要的说明即可。
10. 某同学设计的制取氯气和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
其中D处放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E处放有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F、G处依次放有喷上少量淀粉KI溶液、浓NaOH溶液的棉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A中放入有关药品后,打开活塞K,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烧瓶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点燃酒精灯,写出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B处饱和食盐水是为了除去 ,C处浓硫酸的作用是 。
(3)实验中可观察到颜色的变化:D处 ,E处 ,F处 ,G处棉球的作用 。
(4)当F处棉球变色,立即关闭活塞K,可看到I瓶中液面上升,H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则H瓶中加入的液体一般为 ,甲中H—I装置的作用为 。若将甲中的H—I装置置换为乙装置,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理由是 。
11.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2NH3(g) ΔH<0。
①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 。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原来的[1516],则N2的转化率[α1]= ;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α2],则[α2] [α1](填“>”“<”或“=”)。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在容积恒定 [v(正)][v][t][t0][t1][t2][t3][t4][t5][v(正)][v(正)][v(逆)][v(逆)][v(逆)]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 [ΔH>0]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
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升高温度
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在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值
(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
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若每9.2 g NO2和Na2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 mo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