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如丝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小时候,我经常幻想能够登上一轮碧帆,于嘹亮的号角声中,乘着翻腾的海浪,向远方起航。没有想去的地方,我的目标是一直向前航行,不再掉转船头。
  然而,渐渐地,我看到了这豪壮的腾海征程却让无数游子落下心酸的思乡泪。我曾想问大海,难道你的激情澎湃里也会有忧伤的情愫吗?直到那一年,阴沉沉的暗云挤压着我心中的伤痛,僵硬的土地上留不下我步步的依恋。抚摸着老屋的门槛,那破朽的古木上印刻着无数手印,记载着我一年又一年成长的经历。院中陈旧的土房颓废了许多,暗自抽泣。昨晚与我一起嬉闹的杂草,无奈地摇着头,同我默默道别。十载风雨情,从我第一次触摸这片温热的土地时,我的血液就流入了这里的一土一石,一草一木。在这十年中,我每走一步,就有一片爱走向我。而现在,我要走了,要离开自己的根源,举家迁往城中。别了,故乡那满山满塬的绿意盎然;别了,雨后乡土中泡熟了的甜润清香;别了,穿着雨鞋踩在泥水滩里的欢实快哉。
  二
  跪在老屋的门前,双膝深深扎进糅合着自己血肉的故土。永远忘不了谁教会了我走路;永远忘不了谁教会了我写自己的名字;永远忘不了谁教会了我一加一等于几;永远忘不了陪在我身边的所有人,他们给了我最幸福的童年;永远忘不了我的故乡,是故乡让我懂得了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朋友,爱世上的万物生灵。
  双手抱着门前的老槐,槐叶随风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而我早已落泪潸潸,在地上滴出了一个又一个内心的伤痕,弯下腰,低下了从未向任何人低过的头,给故乡深情一鞠,就此道别。永远爱你,我的故乡!我要走了,我要把记忆留下,这些是牵着我的长线。
  离开了家,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却又苦涩无味。我经常会用手抚摸路边的梧桐树,它们和我一样背井离乡,生活在这钢筋水泥一样冰冷的地方,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念故乡?它们经得起风吹雨打,我也必须坚强挺立。
  一百九十九公里的五年求学之路,一千八百个日夜的声声呼唤。追求前程,在身心疲惫里乡愁脉脉。为了理想的实现,将一切的心悸化为泪水,于寂静中,对月流珠,繁星为伴。看到几点萤光在窗外的草地上缠绵,我对苍天诺下誓言,总有一天,我会满载知识回到故乡,让那时已经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土地因我自豪。
  黑暗的星空用深邃的目光坚定了我的信念,它以风的手扶起了我的腰肩,让我挺身向前。在我昂首眺望故乡的方向时,混沌的思绪淌入心底。这时,我明白了千万游子屹立于阔轮之边,仰望心灵方向時的毅然。离家万里,他们愁肠万般;长路漫漫,他们乡思难断。虚独叹,他们将泪水流入大海;常思念,他们将乡愁托于大海。
  三
  秋来西风乱,凛冽的寒风吹落了最后枯黄的树叶,然而叶子知道它的根在哪里,带着最后的力气,抱紧了自己的旧源。几只燕子从我头上飞过,向远方而去。我相信,他们永远记得那蒙蒙细雨下温暖的屋檐,总有一天它们又会欢快地飞翔在故土的蓝天!正如这落叶的依恋,一路向根的思念,熟悉的深情在我心里涌起,又呼出一声哀叹。我想:也许我们和故乡就像一棵树的叶子和根,无论叶子挂在多高的枝头,它都与根有千丝万缕相连,而这千丝万缕就是乡愁!对,乡愁如丝,牵连永不断。
  于是,一年的春天,阳光融融,拂过内心藏之已久的思念;微风暖暖,吹起心里缠绵不断的依恋。再次回到了那片回忆过千百遍的土地。抱着几年来孤独挺立的老槐,热泪涟涟。曾经我骑在爷爷的脖子上折那如雪的槐花,让奶奶给我做菜;曾经爷爷抱着我坐在老槐树下教我唐诗三百首,还给我讲故事,每到有趣的地方,我与爷爷总是顶顶头,之后开怀大笑。
  而如今,爷爷老了,像这老槐树一样老,他再也抱不动我,只能踮起脚尖,用力抬起臂弯,摸摸我的头顶。轻抚着被岁月吹挂了满身伤痕的门槛,思念揪痛着心。曾经坐在门槛上给我喂饭的奶奶,已经从地上走到墙上。摘一掬如雪的槐花,轻轻洒在门槛上,片片花瓣是我写给奶奶的祭文。摸索着许久没有亲切过的沃土气息,穿着雨鞋在泥水里踩起阵阵乌黄色的斑斓。曾经与小伙伴一起玩泥巴,乘雨天偷折地里的甜玉米秆当甘蔗吃,咬一口甜甜的汁液,说一句亲切的乡音,没有谁会嘲笑我乡音太重。那甜甜的玉米秆,你还能让我折一根,咀嚼出童年的记忆?脚下的黄泥巴,你还能让我抓一把,掬起那醉了心窝的乡音?
  
  四
  抛开内心所有的压抑,奔跑在故乡的田野、草地之中,让汗水洒遍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将这久违的气息饱尝十足!别之已久,今日方相见,故乡的油菜花长得更茂盛,故乡的牛羊长得更肥壮,故乡的天更高更蓝,故乡的人更亲热,归雁们在上空盘旋,叫得更响,更欢快!故乡呵,我的心就这么牢牢地、牢牢地系在你这温热的土地上。
  那时,我似乎化为了一只飞跃在姹紫嫣红里久别花丛的蝴蝶,于空中尽情地放飞青春的活力,在天地间划过一抹浓香四溢的爱!终于,我精疲力竭地坐在了地上,随手抓起一把黄土,向脸上抹去,将我经历许久他地风尘的面孔沐浴。当我躺下身来,仰望故乡的碧天白云时,那是何等的逍遥自在,又是何等的舒坦惬意啊。于是,我找到了我这一生真正要追求的。
  别了故乡,又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梦想一直在我的心里,努力奋斗,拼搏向前。在每一个夜里,伏案而习,仰首而思。于朦胧中,回忆故乡的美丽与温馨,右手端的一杯热茶,袅袅热气蒸腾着浓郁的乡愁。
  作者简介:豆昭,毕业于985名牌大学,理工生。从小热爱读书,高中时期有散文、古诗词在杂志发表。
  (责任编辑  徐梦渔)
其他文献
到了四月,  出门走走吧,  无论在云彩覆盖的白天,  抑或黑色的夜晚。  看见的,  油菜花开,  触摸着,  桃红柳绿。  鞋底像装满了种子,  每走一步都幻想生长。  四月将世界铺成十里长堤,  大地长出一双圆圆的眼睛,  注视追逐梦想的路人。  巫峡口岸的夜晚  渔船上的灯光,  亮不过高悬的群星,  像是透彻的泪珠,  斗不过平静的江面。  斜坡上的巫山县城,  看惯了流水的彻夜不归, 
期刊
好好生活 珍惜珍重  我希望能成为你的影子,无所谓长短,无所谓模糊还是清晰,见与不见,都似曾相识。  我希望我的嗜好無限接近你唯美的洁癖,每一次的偶遇都在同一片风景上,爱与不爱,笑容常记。  我希望能成为你的过去,因结满蜜甜的回忆而放慢今天的脚步,一生很短,路却漫长,在与不在,都能一见如故。  我希望能成为你阑珊的夜,有星光指引你,灯火温暖你,身有所栖,梦有所依,望你的每一个点滴都趋于日常,念与不
期刊
湿地并不少见,少见的是城市湿地,尤其那些以公园出现的城市湿地显得更是凤毛麟角了。然而,这片湿地却超乎寻常,与众不同,它以城市公园的面目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它就是群力湿地,也叫外滩湿地。  这片亦水亦滩的湿地,多少年来就一直默默依偎在群力江畔的脚下。群力新区的开发,松花江南岸的美化,让它投进了新区的怀抱,摇身一变,竟然成了秀丽的湿地公园。  外滩湿地(一)  万众皆喜,啧啧称道。这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
期刊
十多年前,爷爷还在世的时候,老屋一直由他一个人坚守着。与其说他坚守着老屋,不如说他坚守着奶奶。奶奶早他几年去了天堂,寂寞的爷爷一个人每天陪着墙上的奶奶,一架古老的摆钟也和爷爷一起看着墙上奶奶的微笑。在时针一圈一圈的转动中,奶奶终于也接爷爷去了天堂。老屋从此再也没有人住了,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屋。  近日父亲来电说,家乡的老屋要拆了,什么时候有时间去乡下的老屋拍一张全家照,也算是对老屋的一种纪念。抽
期刊
有些事不能等,不能拖,想到了就要去做。否则,就会后悔一辈子。  ——题记  年过四十以后,心里回想的东西也就多了起来。每次回老家,看到原来奶奶居住的西屋,心里便会产生丝丝惆怅。  奶奶的人生经历,特别是爱情故事,可以写成一部小说,至少很多听到我口述的朋友都这么认为。奶奶出生于富贵人家,父母经营着一家孵坊,她是家里的长女,自然深得父母疼爱。奶奶家人丁不旺,除了她这位长女,还有一位从混堂(类似于福利院
期刊
作者简介:王树仁,湖南省沅陵县高坪乡人,1964年12月出生。1984年参加吉林文学院,于作家杂志社文学函授创作中心小说专业学习。2007年毕业于中央电大教育专科,西南大学中文系本科。短篇小说《潇洒》荣获中国文学家网《采风团》杂志春季笔会金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千古不变的铁律,代代相传,一点也不假。  “过完年,初三我要出门去。”除夕那天儿子一放下饭碗就来了这么一句话。“就这么急?
期刊
远在千里异乡的我,时常想起老家,想起爷爷栽种的那片树林。它就在爷爷老屋的东方,如同一尊守着我们家安全的守护神。  它更像是一本记载着,我们这个大家族百年家史的日记。在树林入口处,那几棵历尽沧桑的老桃树,收藏着我儿时记忆的点点滴滴,无论何时翻看它,往事都不曾褪色。  每年春天,在和风细雨里,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小草儿交头接耳的,从地上探出头来。那棵在沉睡中的老桃树,也被爷爷那头老黄牛的嘶鸣声唤醒。  
期刊
想起去年  更早的那些时候  天空湿漉漉一片  你带着绿色的诗出发  梦里全是远方  日复一日  阳光透过密匝的枝柯  微风摇曳婀娜的身姿  南来北往的鸟儿  诉不尽的缠绵情语  在叶间流淌  还是这个季节  轰鸣的雷声  裹着甚至同样的风雨  你的那些金色衣裙  蝴蝶般迷人  这里是你出发的地方  这里是你最后的归宿  走向山外  山横路转  爷爷的背脊似山道弯弯  年逾古稀  爷爷带着溜光的拐
期刊
在这凉意的初冬季节,河塘已经枯萎,芳华不再,一块刻着“张家湾”的巨石遂映入眼帘。  在书法史上,张裕钊是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书法家,茅圻村张家湾是他的故乡。  来到被誉为“楹联村”的茅圻村,赏风品联,是不可少的。张裕钊的书法特征概括为外方内圆,结构严谨,高古浑穆,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融篆书、魏碑为一炉,开北碑行书的先河。这样的字体也让我联想到中国古老传统,人们認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上高二时,家里的电灯泡很暗。母亲见我读书写作业,偶尔还喜爱文学,写点诗歌什么的,怕我的眼睛早早受伤害,省吃俭用给我买了一盏长颈鹿形状的台灯,特别漂亮,同学们都来我家瞧瞧。  一天晚上,我对母亲说:妈妈,给台灯起个名字吧。母亲说,台灯就是台灯呗,还起啥名字呀。“不,妈妈,我叫它长颈鹿读书灯。”妈妈疼爱我,说“要不就叫,爱心读书灯。”  爱心读书灯,每天晚上陪伴我写作业,写诗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