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病是水稻上一类重要病害,在我国主要发生于南方稻区,东北地区只有普通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发生。
1.症状识别
1.1 普通矮缩病 病原为水稻矮缩病毒(Ricedwarfvirus,RDV),属植物呼肠弧病毒属。病毒粒体球状,钝化温度为40℃~45℃,在0℃~4℃条件下,体外存活期为48小时;病叶和带毒虫媒在30℃~35℃条件下贮存1年,仍可保持其侵染性。
1.2 条纹叶枯病
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呈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可区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2.病原鉴定
2.1 普通矮缩病系由Rice dwarf virus(RDV)病毒引起,寄主范围较广,已知有水稻、燕麦、大麦、小麦、野生稻、雀稗等39余种。
2.2 条纹叶枯病系由Rice stripe virus(RSV)病毒引起,寄主范围较广,已知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狗尾草、马唐、看麦娘等30多种植物。
3.侵染循环
普通矮缩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获毒越冬的二点叶蝉的若虫,来年春天羽化为成虫,从越冬场所开始迁飞到稻田引起发病。无毒二点叶蝉可通过吸食病毒汁液而获毒传病,使病害不断扩大、蔓延。
条纹叶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为获毒的越冬灰飞虱若虫,来年春天羽化为成虫,从越冬场所迁飞到稻田引起发病,一年可传播多次。
4.发病条件
由于病毒病大多由带毒昆虫传播引起,如普通矮缩病是由带毒二点叶蝉等引起;条纹叶枯病系带毒灰飞虱或白背飞虱传播引起的。所以,上述带毒昆虫多,发病几率高,发病常重。
虽然不同品种对各种病毒及其介体(传毒昆虫等)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但现有主栽品种一般多不抗病。
感病寄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种植面积大,田间杂草丛生,均为病毒病积累了毒源,也为水稻病毒病增加了越冬场所与传毒昆虫的桥梁,使病情加重。
天敌的大量减少也加重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二点叶蝉的天敌种类多,寄生性天敌有稻头蝇等;捕食性天敌有 黑肩绿盲蝽、蜘蛛等;寄生性真菌有白僵菌,对灰飞虱、二点叶蝉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如天敌数量少,传毒昆虫多,病毒病则重。
冬春温暖,水稻生育前期高温干燥,有利于越冬代和稻株生长期传毒介体(昆虫等)生存和活动;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与蔓延。
田边、沟边杂草不但是一些病毒病的寄主,而且也是传毒昆虫(二点叶蝉、灰飞虱、白背飞虱)的越冬场所,如杂草不铲除,有利于病毒病发生。
5.防治技术
5.1 选用抗(耐)病毒病的优质品种,可减轻病情。
5.2 除了做好稻田传毒昆虫的防治外,尚应注意防治其他作物的病毒病,以减少再侵染几率,如灰飞虱除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外,尚可引起大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矮缩病等。所以,及时治虫可防治小麦丛矮病、玉米矮缩病的发生,这对减少水稻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非常重要。
5.3 提前治虫防病。不同病毒病由于传毒昆虫发生与传毒时间不同,所以消灭传毒昆虫时期也不同,为了能准确及时地进行药剂防治,首先要对传毒昆虫在稻田中的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尤其对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更为重要。在调查的前提下,决定防治与否以及防治时期与次数。
一般可于拔节前进行,选不同品种的稻田各l~2块,每块稻田查10个点,每点查0.1平方米的稻株,查清总株数与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当病株率在5%以上(三种病毒病合计)就应进行药剂防治,如病株率低于5%以下,可不防治。
5.4 药剂防治。根据喷雾器械不同,对水量也不同。但要以喷洒的均匀周到为准。
①50%杀螟硫磷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②40%乐斯本(毒死蜱)乳油,每公顷1200~1800毫升,加水喷雾;
③40%乐果乳油,每公顷1500~2250毫升,加水喷雾;
④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2250~3000克,加水喷雾。
1.症状识别
1.1 普通矮缩病 病原为水稻矮缩病毒(Ricedwarfvirus,RDV),属植物呼肠弧病毒属。病毒粒体球状,钝化温度为40℃~45℃,在0℃~4℃条件下,体外存活期为48小时;病叶和带毒虫媒在30℃~35℃条件下贮存1年,仍可保持其侵染性。
1.2 条纹叶枯病
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呈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可区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2.病原鉴定
2.1 普通矮缩病系由Rice dwarf virus(RDV)病毒引起,寄主范围较广,已知有水稻、燕麦、大麦、小麦、野生稻、雀稗等39余种。
2.2 条纹叶枯病系由Rice stripe virus(RSV)病毒引起,寄主范围较广,已知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狗尾草、马唐、看麦娘等30多种植物。
3.侵染循环
普通矮缩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获毒越冬的二点叶蝉的若虫,来年春天羽化为成虫,从越冬场所开始迁飞到稻田引起发病。无毒二点叶蝉可通过吸食病毒汁液而获毒传病,使病害不断扩大、蔓延。
条纹叶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为获毒的越冬灰飞虱若虫,来年春天羽化为成虫,从越冬场所迁飞到稻田引起发病,一年可传播多次。
4.发病条件
由于病毒病大多由带毒昆虫传播引起,如普通矮缩病是由带毒二点叶蝉等引起;条纹叶枯病系带毒灰飞虱或白背飞虱传播引起的。所以,上述带毒昆虫多,发病几率高,发病常重。
虽然不同品种对各种病毒及其介体(传毒昆虫等)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但现有主栽品种一般多不抗病。
感病寄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种植面积大,田间杂草丛生,均为病毒病积累了毒源,也为水稻病毒病增加了越冬场所与传毒昆虫的桥梁,使病情加重。
天敌的大量减少也加重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二点叶蝉的天敌种类多,寄生性天敌有稻头蝇等;捕食性天敌有 黑肩绿盲蝽、蜘蛛等;寄生性真菌有白僵菌,对灰飞虱、二点叶蝉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如天敌数量少,传毒昆虫多,病毒病则重。
冬春温暖,水稻生育前期高温干燥,有利于越冬代和稻株生长期传毒介体(昆虫等)生存和活动;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与蔓延。
田边、沟边杂草不但是一些病毒病的寄主,而且也是传毒昆虫(二点叶蝉、灰飞虱、白背飞虱)的越冬场所,如杂草不铲除,有利于病毒病发生。
5.防治技术
5.1 选用抗(耐)病毒病的优质品种,可减轻病情。
5.2 除了做好稻田传毒昆虫的防治外,尚应注意防治其他作物的病毒病,以减少再侵染几率,如灰飞虱除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外,尚可引起大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矮缩病等。所以,及时治虫可防治小麦丛矮病、玉米矮缩病的发生,这对减少水稻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非常重要。
5.3 提前治虫防病。不同病毒病由于传毒昆虫发生与传毒时间不同,所以消灭传毒昆虫时期也不同,为了能准确及时地进行药剂防治,首先要对传毒昆虫在稻田中的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尤其对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更为重要。在调查的前提下,决定防治与否以及防治时期与次数。
一般可于拔节前进行,选不同品种的稻田各l~2块,每块稻田查10个点,每点查0.1平方米的稻株,查清总株数与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当病株率在5%以上(三种病毒病合计)就应进行药剂防治,如病株率低于5%以下,可不防治。
5.4 药剂防治。根据喷雾器械不同,对水量也不同。但要以喷洒的均匀周到为准。
①50%杀螟硫磷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②40%乐斯本(毒死蜱)乳油,每公顷1200~1800毫升,加水喷雾;
③40%乐果乳油,每公顷1500~2250毫升,加水喷雾;
④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2250~3000克,加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