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层》中的两类处世哲学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底层》是玛克西姆·高尔基戏剧创作中最出色的一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其中剧中人在对待人的出路问题上具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就此问题进行了带有哲理性的交谈和论辩,而主人公鲁卡和沙金之间的冲突则成为该剧的焦点。本文旨在以文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来阐述鲁卡和沙金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观点,最终指出:鲁卡不相信人具有改变现状的能力,从而编造出各种谎言,借“安慰”之名来麻痹人们,而沙金却截然相反,他极力赞美人,宣扬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他们的语言各具特点,这说明高尔基遵循了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揭示了下层人民的思想面貌。
  关键词:《在底层》 鲁卡 安慰 沙金 人
  引言
  玛克西姆·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伟大奠基者。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了数以百记的各类作品。其中《在底层》是最能代表高尔基戏剧风格的剧作之一,它描写了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被迫沦落到生活底层的一群流浪汉,他们寄宿在一家阴冷的夜店里,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忍受着剥削,压榨与欺凌,人人“心里闷得慌”。精神上的压抑,没有任何欢乐,生活没有出路,抹杀了人的尊严,心理渐渐麻木、扭曲、冷漠,面对压迫无所作为。剧本的哲学题材主要是关于对真理以及谎言的争论。夜店寄宿者之间的争论贯穿了整场戏剧,本剧主人公鲁卡和沙金在这场争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对待人的出路问题上截然不同的观点成为本剧思想表现及矛盾的焦点,而他们的争论却是两种世界观的对立,是消极的安慰哲学和积极的人道主义之间的斗争,这种尖锐的思想冲突具有崭新的性质,展现了尖锐的社会关系,构成了《在底层》的戏剧基础。
  一 鲁卡的“安慰”哲学
  鲁卡是一位游方僧,“大家都好哇,可敬的先生们!”一出场,他就热情地招呼大家,表现得极为友善,或许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他就变得亲切柔和、与世无争。正如他自己回答安娜的话“被人家揉搓得次数多啦,也就变得柔和了啊……”与警察梅德韦杰夫、恶店主科斯特列夫的对立使他受到了底层人的尊重。但是他喜欢用谎话来“安慰”人,主张人们安于现状。同时,谎言也是鲁卡解决“人的出路”问题时的首要“利器”。可能读者认为谎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允许存在的,尤其对像安娜这样病在膏肓的弱者,鲁卡的谎言就是给予她一时慰藉的良药。他竭力“安慰”病中的安娜“什么罪也不会受啦!好好儿躺着吧!别担心!到了阴间就能休息啦……”他竭力将阴间描述成穷苦人的天堂,让安娜与生活妥协,听候上天的裁决,尽管安娜本人心中那丝对生活的希望还未消失殆尽,“可是也许……也许我的病能好起来吧?”“啊……再活一时吧……还想再活一时!要是到那阴间真就没什么罪受了……这人间的罪我还能受一受……能受得了!”最终,安娜带着鲁卡编造的美丽谎言去了另一个世界,正是他的“安慰”让安娜失去了为生活而斗争的那点儿勇气。鲁卡善于各种逢迎,他的谎言虽然看似美丽,却是毒品,谎言奴化了人们,无形中剥夺了人们对贫困生活思索与反抗的权利。
  戏子是鲁卡谎言的另一个牺牲品,从他朗诵各种戏剧的台词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是一位十足的诗人,他深陷逆境,却还相信生活。鲁卡出现后,就臆想出一所治酒病的医院来“安慰”戏子,“你去……治一治吧!你听我说,眼下酒病可以治啦!老弟,还是免费治疗呢……专门给酒鬼们开了那么一所医院就是说白给治,不要钱……”对生活还未完全丧失信心的戏子明显相信了他的谎话,还向他打听医院的位置,殊不知这只是老头为了怜悯他编造出来的幻境,戏子听完他的话后犹如大梦初醒。此后他就沉迷于对这座海市蜃楼的追逐中,“你要知道,有治酒病、治醉汉的医院啦,一所顶好的医院……里边有大理石地板!豁亮,清净,还有吃的——统统不要钱……”可悲的是,在鲁卡的“教唆”下,他与现实越走越远,自己还全然不知。可见,这些美丽的谎言扼杀了人们的反抗与斗争,让他们安于现状,实质上,是给黑暗的社会做了帮凶。
  他还用这种空话去安慰娜斯佳、贝贝儿以及娜塔莎,娜塔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流落风尘,但是她是个心比天高的女子,虽然深陷逆境,但还是期望言情小说中美好爱情。贝贝儿虽然是个小偷,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没有泯灭,他总觉得:该换个样子活下去!该活得好一点儿!他厌恶别人叫他“小偷”,他敢于为自己追求一份真挚的爱情。娜塔莎虽然是客店老板娘的妹妹,但是经常遭到店主夫妇的殴打,也是下层受苦人的一员,眼看她和贝贝儿的婚事在望,却生生被狠毒的姐姐拆散。鲁卡劝说贝贝儿带着娜塔莎到西伯利亚去,“西伯利亚可真是个好去处!是块黄金宝地呀!一个又壮实又机灵的汉子到那边去,就像冬天的黄瓜儿进了暖房啦!”之后又要将自己那套“安慰”哲学传授给娜塔莎,“小姑娘!我说呀,你就跟他走吧!走吧!他挺不错,是个好小伙子!你只要常常提醒他说:‘你是个好小伙子’叫他别忘了这句话!他,会相信你的……”他还鼓励娜斯佳沉溺在爱情的幻想中,以至于娜塔莎都说,在夜店所有的人物中,鲁卡是对她“最好的”一位。
  就这样,人们逐渐被他那外表华丽的“安慰”给迷惑了,他那看似真实的“谎言”曾一时让人们看到了前途的光明,但在当时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因为他从来都不相信人的力量,虽然当时的穷苦大众需要怜悯,但在当时毫无尺度的可怜只会让他们产生惰性,从而失去斗争的勇气。相反,谎言破灭之后就会导致种种意想不到的恶果。鲁卡并不是坏人,更不是要刻意地去欺骗谁,但是他的这一切行为,在客观上产生了巩固旧制度的效果。更严重的是,他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罪责,在目睹了贝贝儿和夜店老板的冲突后,他不想当见证人,就乘乱溜走了。此时,他的博爱何在呢?他那套怜悯人的消极思想,只不过是虚伪的人道主义罢了。而鲁卡谎话的破灭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他在戏子头脑中无法实现的幻想和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戏子不能忍受理想的破灭,于是上吊自杀。可见,鲁卡的说教并不是万能钥匙,它不仅打不开通往幸福的大门,反而让人们陷入了比原来更悲惨的境遇。
  二 沙金对“人”的力量的肯定   沙金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是和游方僧鲁卡相对比的出场人物,在底层人中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接受过教育,读过不少书,他又是剧中唯一一个明白鲁卡的人,“你们迟钝得像块砖头……我明白那个老头儿……是呀!他扯谎……他怜恤你们,你们这些混蛋!有许多人因为心里怜恤别人才说谎话的……”他知道,人们经常将谎话披上华丽的外衣,让别人听后觉得很开心、很鼓舞。其中有些谎话是安慰人的、有些是劝解人的,他也指出了有些谎话的反动性质,它们是残暴的统治阶级欺压人民的借口。他认为能够自食其力的人根本无须说谎,所以得出一个极具哲理的结论:谎话是主子跟奴婢的宗教……真理是自由人的上帝!他通过对谎言的揭露来号召发扬“人”的力量,高尔基也借沙金之口狠狠批判了鲁卡的犬儒妥协哲学。
  更重要的是,沙金提出了关于自由人的真理,他极力赞美人,宣扬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了人内心深处的苏醒,人的尊严感的萌生,他深信人们有力量以自己的智慧和意志战胜苦难的底层生活,正当人们在那里为活下去而忧愁、痛苦并不停地争吵时,他用慷慨激昂、具有哲理韵味的言辞喊出,“人,是伟大的!人能创造一切,结束一切……万事都在于人,万事都为着人啊!只有人才是实实在在的,人以外的东西,都是他的双手跟大脑创造出来的!人,呀!这名字好极了!这名字……听起来响当当的,人呀!对人应该尊重!不要你去怜悯……不要去拿怜悯去伤别人的自尊……对人应当尊重!”这些金灿灿的话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在黑暗中颓废迷茫的人们,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使人们看到了为人的尊严,犹如阵阵号角声,呼唤着做人的自信。沙金跟鲁卡截然不同,他并不怜悯人,而是尝试着唤起人的尊严、唤起人们对自身的力量、价值与创造力的认识与自觉、树立人的信心。只有这样,底层的非人生活才有改变的可能。沙金有关人的赞美是针对鲁卡那种讲怜悯、讲忍耐、讲顺从的安慰哲学,即虚伪的人道主义而发的,所以对激发挣扎在“底层”的人们的自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用剧中人的话说,他的一席话:“说的人心都活了”。
  他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吃饭。他说,“我一向瞧不起那种人,他们光惦记着把肚子喂得饱饱的。不是这么回事,男爵!不是这么回事呀!人生的目的要比这更高!人活着,不光是把肚子喂饱就得啦!”沙金虽然是个打牌耍赖、经常醉醺醺的小混混,但是他在内心深处相信人的力量,这段激动人心的独白堪称经典,它铿锵有力、明确果断,唤醒了人们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鼓励人们冲出牢笼、为了自由而奋斗,因为他深知,当时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人们从冷漠、低迷的精神状态中解救出来,使人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地位和力量,促使人们积极地去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现实的不幸,这与鲁卡以宗教博爱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完全对立。
  尽管沙金的观点博得了读者的认可,但是他在改变生活的道路上并未积极地努力过,而且他自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他不被看作是纯粹的正面人物。高尔基曾经说过:“剧中有许多多余的人物,缺乏若干必要的思想,而沙金关于人和真理的那段话的确是苍白无力的。不过,他之所以说出那些话是因为除了沙金没有人能讲这些话,而且他不能讲得更好,更鲜明……”可见,作者是通过沙金之口表达了本剧的中心思想,以沙金对人的肯定和赞美表现了一种乐观自信的激情,给人以鼓舞,沙金这类人属于生活在底层,但是他们还未丧失人的尊严的那类,他有思想,他意识到“人比塞饱肚子更崇高!”“人是为了美好的东西才诞生的”,“人就是真理”尤其在当时的黑暗统治下,沙金能表现出善的人就值得称赞,他有明确思想,始终乐观,能够肯定“人”的力量就显得弥足珍贵。
  结语
  从作者对底层人们的生活、命运以及他们所遭受的压迫的描写,都说明高尔基遵循了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真实地揭示了下层人民的思想面貌。而主人公之间尖锐的思想冲突是戏剧的一大特点,作者以底层人“如何改变生活状态”的为题材,主要通过游方僧鲁卡和夜店寄宿者沙金之间的观点的对比与冲突,批判了鲁卡的宿命说教,又借沙金之口宣传“人”的力量,剧中沙金激情豪迈的独白将整部戏剧推向了高潮,从而突出了它的主题思想。
  参考文献:
  [1] 雷成德:《苏联文学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 [俄]高尔基,陆风译:《高尔基戏剧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 李赋宁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 袁运隆:《从〈在底层〉看高尔基的人论思想在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马雅琼,宁夏大学助教)
其他文献
对于制造商和经销商来说,“顾客永远是上帝”。顾客的需求就是企业的追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是企业的使命。尤其是制造商,必须长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使用者的意见与需求,
周辉早上睡过头了。进了学校大门,教室外边已经一个同学也没有——上课了!周辉小心翼翼,轻轻地走到教室门边,踮起脚往里看,年轻的班主任正在慷慨激昂地讲毛主 Zhou Hui over
飞机在长崎国际机场缓缓降落,我们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日本修学之行也正式拉开了帷幕。七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感受了东京的现代气息,领略了豪斯登 The aircraft landed s
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在清末甲午前后国家危急、民族存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他们以办报为手段,参与政治文化活动。其办报时间整体虽不长,但是,他们对于报刊和新闻的思考,对于报刊与政治、文化关系的理解,却在中国新闻思想史上具有整体的开创性和深远意义。徐新平教授的新著《维新
“十三岁,我已经十三岁了!”在这新一年的春风里,我带着一种特别的微笑,心里暗暗呐喊。多少次听别人赞美着这金子般的年华,多少次幻想自己十三岁时的情景,如今我也迈进十 “
钢铁工厂酸洗车间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散发酸性气体,使厂房建筑结构遭致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为保证酸洗车间厂房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耐久,建筑结构的设防应当在设计中予以足
井筒通过第四纪软弱岩层,采用冻结法凿井目前仍是主要的施工方法之一。解放后我国成功地采用冻结法开凿了一百多个井筒,曾出现过一些事故,给经济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了
识别承包人合理化建议的主要情形,将承包人合理化建议总结为改进设计方案和使用其他材料;基于对承包人合理化建议内容的界定,从承包人合理化建议下引起工程投资费用降低、工
中学阶段第一次鲜明地从场的角度定量的讨论问题,很多同学很不适应,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是出现分析、理解不到位的现象.下面就平时同学们易错的两个典型实例加以剖析.例1如图
阅读,是学生进人文学殿堂的必由之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Reading, is the only way for students to 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