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絮一
关于两个品牌的故事
在吕梁市展区,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姑娘,站在摆放着汇丰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名为“关云长”、“忘了吧”品牌的食品包装前。每当有前来参观的市民,小姑娘就立即凑上前,面带微笑、热情地为他们介绍“关云长”和“忘了吧”食品。记者很好奇,这家公司产品品牌名字叫“忘了吧”、“关云长”,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原本以为这个小姑娘只是公司的普通销售人员,后来才得知,这个小姑娘是公司总经理梁世俊的女儿,她叫娟娟(化名),在太原一家警校上学,今年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之前,她特意跟随父亲参加这次的农博会,帮父亲推销公司的产品。经过与娟娟的仔细攀谈,记者才了解到这两个品牌的由来。
2007年,娟娟的父亲梁世俊成立了汇丰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肉牛屠宰和牛肉深加工。公司刚刚成立时,为了让广大消费者品尝和接受刚推出的产品,在吕梁当地举行了一个“试吃”活动,让当地的消费者前去试吃。在试吃的过程中,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同时获得宝贵的意见并改进。经过试吃,很多消费者反映,牛肉的味道很不错,已经留在脑子里,忘不了这个味道!梁世俊看到消费者的反映,欣喜不已,当时脑瓜一闪,这个产品还没有合适的品牌名字,不如就叫“忘了吧”。很多人发出疑问,哪有人起这个品牌名字,难道希望消费者忘了这个品牌?娟娟告诉记者,当时父亲想出这个品牌名字的时候,自己就在身旁,原来,他父亲的意思是,“忘了吧”表面看是忘了,实则是让消费者记得更牢固。如此,“忘了吧”这个品牌名称得以产生,并且在当地已经被很多消费者记住。
展会现场还摆放着“关云长”牛肉系列食品。那么这个“关云长”品牌又有何寓意呢?原来,在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成都的一家公司合作。当时,在双方交流过程中,成都方希望能为公司产品起一个比较具有山西特色的名字,并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经过深思熟虑,仔细琢磨,最终,梁世俊选择“关云长”这个名字,作为产品的品牌。众所周知,关云长是关羽的名字,出生于山西,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被民间尊为“关公”,其性格特征以“忠义”二字最为突出。作为食品企业,起这个名字,可想而知,公司想要表达的独特内涵是一份对消费者的“忠义”。
花絮二
瓜瓤可变成水的三白瓜
有一种西瓜,存放时间过长,瓜瓤便会变成水?你相信吗?在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记者就见到了这样一种瓜。在运城市展区,有一种白颜色,个头像西瓜大小的产品,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停留。很多人发出疑问,这个白皮的瓜看上去既不像西瓜,也不像冬瓜,那是什么瓜呢?原来,这是山西运城市万荣县的“三白瓜”,是西瓜的一种。之所以叫“三白瓜”,是因为这种瓜具有白皮、白瓤和白籽的特点。
从小生活在万荣县的山西红艳果蔬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少斌向记者介绍,运城市万荣县种植三白瓜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从唐朝开始引进后,品种转化成现在的“三白瓜”,具有保健、护肝、治疗肝炎的效果。三白瓜生长期为6个月,每年4月15日左右种植,10月中旬收获。瓜的个头跟普通西瓜的个头相当,但价格差距却很大。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三白瓜卖到300元。与普通西瓜相比,为什么三白瓜价格要高出这么多?王少斌说,一方面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另一方面由于三白瓜种植的讲究。种植三白瓜后的土地,10年内不能再种三白瓜,必须先养地,由于三白瓜将土壤里的养分全都吸收掉,土地需要恢复肥力和营养,才可种植。
与普通西瓜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三白瓜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例如超过45天或45天左右,三白瓜里面的白瓤会变成水,这是三白瓜独有的特性。面对这种情况,市民买回家后,可用刀子横向切开瓜,用勺子舀出里面的水,盛在碗里,再根据需要放些白糖,直接饮用。在三白瓜的旁边,记者看到一张小卡片,上面记录着三白瓜的种植情况。这些三白瓜是万荣县明月三白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产品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王少斌告诉记者,在万荣县,三白瓜几乎人人皆知。目前只有万荣县才有种植,因为万荣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三白瓜的种植。他说,通过这次展会,可以将地方的三白瓜推广到大市场。
花絮三
“小冬至”的浓浓“醋”意
山西的醋文化历史悠久,醋品牌也很丰富,水塔、紫林、明泉宝……展会现场,醋香四溢。很多人闻到香醇的醋味,纷纷赞不绝口,驻足停留。一位大约2岁的小男孩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只见,这个小男孩正簇拥着一个大醋缸,两只胳膊架在醋缸的边缘上,下巴贴在醋缸上,不停地用嘴吹醋缸里的泡泡。小男孩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市民的观看和好奇。吹得正起兴致时,跟随的大人告诉小男孩要离开了,去看其他展品。可是,不管大人怎样劝说,小男孩就是不离开,还沉浸在被吹起的泡泡和飘来的香气中。
看到小男孩的如痴如醉,很多人拿着相机,为小男孩拍照。一些人还不禁模仿起小男孩,也吹起泡泡来。记者试了一下,发现吹这些泡泡的时候,香浓的醋味扑鼻而来,难怪这个小家伙不舍得离开。
记者与陪伴小男孩的大人聊天,旁边的大人是小男孩的奶奶,她告诉记者,小男孩名叫“小冬至”,今年2岁零9个月了,她本来带小冬至逛展会,可走到这个醋缸前,小冬至就不想离开了。“什么这么吸引你呢?”记者问道,“醋,醋味特别酸,特别香。”小冬至回答道。最后,在小冬至奶奶百般劝说之下,小家伙才离开了。记者不禁感叹,原来山西人爱吃醋,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随后,记者询问工作人员,这些醋缸里的泡泡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山西太谷通宝醋业有限公司将公司新酿制的醋盛在一个大缸里,满满的一大缸醋,中间有一个管子,管子上面接着一个大葫芦,插上电源后,水缸里的醋会往上流到葫芦里,接着葫芦里的醋又往下流向水缸,如此反复的流入和流出,水缸里自然会产生很多泡泡。她介绍到,这次展会,公司用了3-4个50斤的大桶,将100多斤醋运到展会现场。展会结束后,公司将回收这些醋,进行再过滤,继续保持醋的品质。 花絮四
2米高铁棍上的菲菲
在山西省晋中市千朝农谷主题推介活动之前,祁县表演了“背铁棍”这一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所谓“背铁棍”,并不是单纯地背“铁棍”,铁棍上还站着人。记者看到,一个成年人,有男,有女,肩膀上驾着铁棍,铁棍上站着人,有的站着一个人,有的站着两个人,站在上面的都是小孩,小孩目光离地面足有2米。表演的时候,下面的大人和上面的小孩一起扭动,大人们扭起秧歌,小孩们在上面配合着大人有节奏地摇摆着手臂。小孩们穿着红色的绸缎衣服,化着戏妆,背后还绑着玉米。表演的大人告诉记者,小孩身后背的玉米说明玉米在祁县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大人们中,大多是40岁左右的成年人。表演一圈后,大多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因为小孩子虽然体重不重,但也差不多30、40斤。休息时,为了减轻大人的重量,确保小孩的安全,大人左右两边分别有专门的人拿着木棍,顶着大人的肩头。
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使这个表演从开始到结束,都吸引了诸多市民的围观。表演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个被托举的小女孩儿菲菲。菲菲今年8岁,从5岁开始,她就开始成为背铁棍中被托举的一员。她所在的村子,位于祁县东关镇晓义村,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时,菲菲就会参加“背铁棍”。之后,县里有些活动也会邀请她参加。几乎每一次,菲菲的爸爸妈妈都会陪着她去参加活动。这次是菲菲第一次参加农博会,菲菲的父母也来到现场。“您不担心,孩子这样会很危险吗?”菲菲的妈妈说,其实菲菲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活动,所以现在她不会害怕。安全性上,因为每次自己都陪着女儿,所以应该没有问题。每次表演完,菲菲的父母都会立刻留在菲菲的身边,拿着一根结实的木棍顶住铁棍,保证女儿的安全,同时也可为下面的成年人减轻重量。
菲菲现在上小学一年级。表演完了,菲菲还被捆绑在铁棍上,从腰到脚都绑得很结实。每次表演,菲菲都面对差不多超过2米的高度,记者问她,“菲菲,你在上面害怕吗?”菲菲很害羞,不爱说话,但是嘴角却露出了笑容,说,“不害怕”。
举着菲菲的男子今年47岁,体重是126斤,他告诉记者,为保持走路时的平衡,菲菲大约重40斤,另一边的孩子也差不多必须得是40斤,126斤的人要举起80斤的人,走一段时间的路,记者问他累吗,他说不觉得累,记得有一次,在上海参加活动,他背着两个小孩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都没觉得累。这是真的吗?听到记者的疑问,他解释道,他也是晓义村的村民,他们村有背铁棍的传统,他特别喜欢这个活动,每年都很乐意参加,喜欢便不觉得累。
关于两个品牌的故事
在吕梁市展区,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姑娘,站在摆放着汇丰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名为“关云长”、“忘了吧”品牌的食品包装前。每当有前来参观的市民,小姑娘就立即凑上前,面带微笑、热情地为他们介绍“关云长”和“忘了吧”食品。记者很好奇,这家公司产品品牌名字叫“忘了吧”、“关云长”,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原本以为这个小姑娘只是公司的普通销售人员,后来才得知,这个小姑娘是公司总经理梁世俊的女儿,她叫娟娟(化名),在太原一家警校上学,今年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之前,她特意跟随父亲参加这次的农博会,帮父亲推销公司的产品。经过与娟娟的仔细攀谈,记者才了解到这两个品牌的由来。
2007年,娟娟的父亲梁世俊成立了汇丰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肉牛屠宰和牛肉深加工。公司刚刚成立时,为了让广大消费者品尝和接受刚推出的产品,在吕梁当地举行了一个“试吃”活动,让当地的消费者前去试吃。在试吃的过程中,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同时获得宝贵的意见并改进。经过试吃,很多消费者反映,牛肉的味道很不错,已经留在脑子里,忘不了这个味道!梁世俊看到消费者的反映,欣喜不已,当时脑瓜一闪,这个产品还没有合适的品牌名字,不如就叫“忘了吧”。很多人发出疑问,哪有人起这个品牌名字,难道希望消费者忘了这个品牌?娟娟告诉记者,当时父亲想出这个品牌名字的时候,自己就在身旁,原来,他父亲的意思是,“忘了吧”表面看是忘了,实则是让消费者记得更牢固。如此,“忘了吧”这个品牌名称得以产生,并且在当地已经被很多消费者记住。
展会现场还摆放着“关云长”牛肉系列食品。那么这个“关云长”品牌又有何寓意呢?原来,在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成都的一家公司合作。当时,在双方交流过程中,成都方希望能为公司产品起一个比较具有山西特色的名字,并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经过深思熟虑,仔细琢磨,最终,梁世俊选择“关云长”这个名字,作为产品的品牌。众所周知,关云长是关羽的名字,出生于山西,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被民间尊为“关公”,其性格特征以“忠义”二字最为突出。作为食品企业,起这个名字,可想而知,公司想要表达的独特内涵是一份对消费者的“忠义”。
花絮二
瓜瓤可变成水的三白瓜
有一种西瓜,存放时间过长,瓜瓤便会变成水?你相信吗?在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记者就见到了这样一种瓜。在运城市展区,有一种白颜色,个头像西瓜大小的产品,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停留。很多人发出疑问,这个白皮的瓜看上去既不像西瓜,也不像冬瓜,那是什么瓜呢?原来,这是山西运城市万荣县的“三白瓜”,是西瓜的一种。之所以叫“三白瓜”,是因为这种瓜具有白皮、白瓤和白籽的特点。
从小生活在万荣县的山西红艳果蔬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少斌向记者介绍,运城市万荣县种植三白瓜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从唐朝开始引进后,品种转化成现在的“三白瓜”,具有保健、护肝、治疗肝炎的效果。三白瓜生长期为6个月,每年4月15日左右种植,10月中旬收获。瓜的个头跟普通西瓜的个头相当,但价格差距却很大。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三白瓜卖到300元。与普通西瓜相比,为什么三白瓜价格要高出这么多?王少斌说,一方面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另一方面由于三白瓜种植的讲究。种植三白瓜后的土地,10年内不能再种三白瓜,必须先养地,由于三白瓜将土壤里的养分全都吸收掉,土地需要恢复肥力和营养,才可种植。
与普通西瓜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三白瓜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例如超过45天或45天左右,三白瓜里面的白瓤会变成水,这是三白瓜独有的特性。面对这种情况,市民买回家后,可用刀子横向切开瓜,用勺子舀出里面的水,盛在碗里,再根据需要放些白糖,直接饮用。在三白瓜的旁边,记者看到一张小卡片,上面记录着三白瓜的种植情况。这些三白瓜是万荣县明月三白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产品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王少斌告诉记者,在万荣县,三白瓜几乎人人皆知。目前只有万荣县才有种植,因为万荣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三白瓜的种植。他说,通过这次展会,可以将地方的三白瓜推广到大市场。
花絮三
“小冬至”的浓浓“醋”意
山西的醋文化历史悠久,醋品牌也很丰富,水塔、紫林、明泉宝……展会现场,醋香四溢。很多人闻到香醇的醋味,纷纷赞不绝口,驻足停留。一位大约2岁的小男孩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只见,这个小男孩正簇拥着一个大醋缸,两只胳膊架在醋缸的边缘上,下巴贴在醋缸上,不停地用嘴吹醋缸里的泡泡。小男孩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市民的观看和好奇。吹得正起兴致时,跟随的大人告诉小男孩要离开了,去看其他展品。可是,不管大人怎样劝说,小男孩就是不离开,还沉浸在被吹起的泡泡和飘来的香气中。
看到小男孩的如痴如醉,很多人拿着相机,为小男孩拍照。一些人还不禁模仿起小男孩,也吹起泡泡来。记者试了一下,发现吹这些泡泡的时候,香浓的醋味扑鼻而来,难怪这个小家伙不舍得离开。
记者与陪伴小男孩的大人聊天,旁边的大人是小男孩的奶奶,她告诉记者,小男孩名叫“小冬至”,今年2岁零9个月了,她本来带小冬至逛展会,可走到这个醋缸前,小冬至就不想离开了。“什么这么吸引你呢?”记者问道,“醋,醋味特别酸,特别香。”小冬至回答道。最后,在小冬至奶奶百般劝说之下,小家伙才离开了。记者不禁感叹,原来山西人爱吃醋,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随后,记者询问工作人员,这些醋缸里的泡泡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山西太谷通宝醋业有限公司将公司新酿制的醋盛在一个大缸里,满满的一大缸醋,中间有一个管子,管子上面接着一个大葫芦,插上电源后,水缸里的醋会往上流到葫芦里,接着葫芦里的醋又往下流向水缸,如此反复的流入和流出,水缸里自然会产生很多泡泡。她介绍到,这次展会,公司用了3-4个50斤的大桶,将100多斤醋运到展会现场。展会结束后,公司将回收这些醋,进行再过滤,继续保持醋的品质。 花絮四
2米高铁棍上的菲菲
在山西省晋中市千朝农谷主题推介活动之前,祁县表演了“背铁棍”这一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所谓“背铁棍”,并不是单纯地背“铁棍”,铁棍上还站着人。记者看到,一个成年人,有男,有女,肩膀上驾着铁棍,铁棍上站着人,有的站着一个人,有的站着两个人,站在上面的都是小孩,小孩目光离地面足有2米。表演的时候,下面的大人和上面的小孩一起扭动,大人们扭起秧歌,小孩们在上面配合着大人有节奏地摇摆着手臂。小孩们穿着红色的绸缎衣服,化着戏妆,背后还绑着玉米。表演的大人告诉记者,小孩身后背的玉米说明玉米在祁县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大人们中,大多是40岁左右的成年人。表演一圈后,大多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因为小孩子虽然体重不重,但也差不多30、40斤。休息时,为了减轻大人的重量,确保小孩的安全,大人左右两边分别有专门的人拿着木棍,顶着大人的肩头。
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使这个表演从开始到结束,都吸引了诸多市民的围观。表演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个被托举的小女孩儿菲菲。菲菲今年8岁,从5岁开始,她就开始成为背铁棍中被托举的一员。她所在的村子,位于祁县东关镇晓义村,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时,菲菲就会参加“背铁棍”。之后,县里有些活动也会邀请她参加。几乎每一次,菲菲的爸爸妈妈都会陪着她去参加活动。这次是菲菲第一次参加农博会,菲菲的父母也来到现场。“您不担心,孩子这样会很危险吗?”菲菲的妈妈说,其实菲菲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活动,所以现在她不会害怕。安全性上,因为每次自己都陪着女儿,所以应该没有问题。每次表演完,菲菲的父母都会立刻留在菲菲的身边,拿着一根结实的木棍顶住铁棍,保证女儿的安全,同时也可为下面的成年人减轻重量。
菲菲现在上小学一年级。表演完了,菲菲还被捆绑在铁棍上,从腰到脚都绑得很结实。每次表演,菲菲都面对差不多超过2米的高度,记者问她,“菲菲,你在上面害怕吗?”菲菲很害羞,不爱说话,但是嘴角却露出了笑容,说,“不害怕”。
举着菲菲的男子今年47岁,体重是126斤,他告诉记者,为保持走路时的平衡,菲菲大约重40斤,另一边的孩子也差不多必须得是40斤,126斤的人要举起80斤的人,走一段时间的路,记者问他累吗,他说不觉得累,记得有一次,在上海参加活动,他背着两个小孩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都没觉得累。这是真的吗?听到记者的疑问,他解释道,他也是晓义村的村民,他们村有背铁棍的传统,他特别喜欢这个活动,每年都很乐意参加,喜欢便不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