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8日,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一届六次理事扩大会暨全国化纤面料产品开发年会在浙江长兴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浙江省长兴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胜华,长兴县副县长刘卉,长兴县经信委主任徐义方,以及来自全国长丝织造行业的相关企业代表和地方集群代表3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加毅主持会议。
新突破 新进展
徐文英介绍,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依然保持了较好的运行质效,中国化纤织造行业也经历了较大的调整,有变革、有突破,有收获。
2015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为433亿米,同比增长1.88%;出口116.03亿美元,同比下降0.7%;实际完成投资333.02亿元,同比下降11.95%;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1%,增速比2014年减少2.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5%,增速同比增加1.82个百分点。今年1~2月化纤长丝织物出口额同比下降13.78%。令人忧虑的是,化纤织造业的困难比全行业更为严峻。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化纤织造行业在不利的宏观环境和低迷的内外市场环境下砥砺前行,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方面又有新的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首先是通过积极开展行业活动,不断推进产品创新。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行业活动来引导企业搞好产品开发、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是功能性面料异军突起,产品开发取得长足进步。新型面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面料,近年来由于下游市场对长丝面料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的需求增长,也使新型面料的市场更为活跃,企业更是加大对产品研发和技术装备技改的投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仿真类面料、功能性防寒及户外运动面料、差别化时装面料等,满足了市场个性化的需求。
第三是产业集群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产品研发与创新。自协会成立以来所开展的许多活动,得到了各产业集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政府部门也借助协会搭建的平台有效地推动了当地长丝面料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新重心 新方向
虽然行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依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企业对产品开发重视还不够,投入还不足,产品开发人员欠缺,招留人难。对此,徐文英为行业2016年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智能织造。今年央行等八部委联合提出了一系列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具体金融政策措施。中国化纤织造企业要把握创新发展的关键期,面对节能环保压力,要加快淘汰落后织造设备,加快智能纺织装备提升;分步骤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车间;深入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水平。
二是重视产品创新,走功能差异道路。紧跟长丝织造“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把握产品开发以差异化、功能化、健康化、时尚化为主的发展方向,坚持把质量效益、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内需市场潜力、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继续保持长丝织造产业在纺织面料中的竞争优势,为建设纺织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研究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对接。在穿着类方面,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中高档产品的支出比例逐年上升,低档大路产品往往无人问津。企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跟风走量,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需求,要在供给侧加大结构性改革。 同时多研发一些个性化、多样化和环保化等适应中高端消费者的产品,并让研发人员也参与销售环节,重视与市场对接,不“纸上谈兵”。
会上,孙淮滨从外贸、内销、投资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纺织行业的经济宏观环境与发展走势,并指出“十三五”期间,随着“二胎”政策、城镇化政策的落实,行业面临较大的市场机会。同时,企业要发挥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链优势和资源跨国配置优势,重点在科技、品牌、绿色、区域、企业、人才六大任务上发力。
科技方面,要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完善标准体系,提升纤维研发水平。品牌方面,要重点关注“三品”战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绿色方面,要大力推行低碳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区域方面,国内区域布局要形成差异化,同时加快“走出去”,在周边国家建立供应链优势。企业方面,要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强企。人才方面,要完善人才建设体系,要有一批素质保障、数量充足的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
新织造 新时尚
相对于传统纺织业,长丝织造行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选原料品种多,可塑性强,新技术较易物化在产品上,每年都可以推出成千上万个新产品,为追求时尚的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选择,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为鼓励长丝面料生产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绿色环保和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每年都会评选中国化纤面料名优精品。今年,按照时装类、仿真类、防寒服类、运动休闲类、新型功能类、提花及色织类、家纺类、产业用类等8个类别评选出中国化纤面料名优精品金奖69个、中国化纤面料名优精品奖98个、中国化纤面料名优精品入围奖75个。
徐文英介绍,今年的名优精品评比活动比以往提前了近两个月,但仍有55家企业及时参与,共报送参评的产品数量达到了242块,实际参评的产品数量比去年还有所增加。而且这些参评产品在数量上、产品档次上、原料选择上、组织结构上、差异性与特殊功能上以及用途上都有新的突破,产品更为丰富多彩,总体水平也有较好的提升。 比如联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太极石能量布”,能调整人体微循环波峰波谷,使人体微循环更加平顺,可以改善睡眠,并且拥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极光”面料在灯光照射下,黑底上的图案呈现犹如暗夜中极光般绚丽多彩的现象,特别适合做夜跑衣、酷炫运动服等;吴江市汉塔纺织整理有限公司选送的“回归反射弹”颇具创新性,该产品能将光线反射回光源,并且透气性好、有弹性,特别适合户外活动的伸展;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涤纶双面同效渗透印花面料”运用了独特的色浆渗透技术,使印在织物正面的色浆渗透到反面,能获得正反两面色泽花型基本保持一致不易分辨的效果;浙江莱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500D高强丝阻燃数码迷彩帐篷布”,在印染过程中采用冷堆平幅前处理、免蒸洗数码印花、环保阻燃防水涂层整理等工艺,整个工艺过程先进高效;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仿绞棕提花布”面料用镂空的传统仿绞棕织法,花型对称均匀,具有民族服饰面料特色,制成的服装穿着滑爽、透气。
当前,消费者对纺织品外观、服用性能及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化纤长丝织物须不断推陈出新。浙江理工大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祝成炎提出可以采用化纤长丝多异复合技术。他介绍,多异复合包括异截面、多组分、多功能、服用性等,长丝织造企业可以结合各种长丝原料的特点开发多样化的新面料。
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炳来认为户外防护面料的开发一定要结合行业特点。比如在电力系统防护服要具备防电弧、电磁屏蔽等功能;户外勘测服要耐极寒、保暖等;户外救援服要抑菌、防渗透、防蚊、驱虫等。王炳来认为,未来安全防护产业将越来越被重视,相应防护性纤维材料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他建议防护性纤维研发应由目前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同时完善产品配发标准,营造健康的市场氛围。
恒力织造研发部工程师陈晓玲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品研发的建议。她认为,新品研发要具有市场前瞻性,避开常规同质,走差别化研发方向,同时要提高自动化设备应用程度,通过智能化升级,逐步实现“人机共舞”。
为更好地提升行业竞争力,会议建议将“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更名为“中国化纤织造协会”,并启动了更名程序。会议还评选出了2016年化纤面料产品开发优秀论文奖,并对获奖代表表彰;对2015年度中国长丝织造行业优秀统计工作者、统计单位进行表彰;发布了2015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经济效益50强。
新突破 新进展
徐文英介绍,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依然保持了较好的运行质效,中国化纤织造行业也经历了较大的调整,有变革、有突破,有收获。
2015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为433亿米,同比增长1.88%;出口116.03亿美元,同比下降0.7%;实际完成投资333.02亿元,同比下降11.95%;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1%,增速比2014年减少2.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5%,增速同比增加1.82个百分点。今年1~2月化纤长丝织物出口额同比下降13.78%。令人忧虑的是,化纤织造业的困难比全行业更为严峻。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化纤织造行业在不利的宏观环境和低迷的内外市场环境下砥砺前行,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方面又有新的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首先是通过积极开展行业活动,不断推进产品创新。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行业活动来引导企业搞好产品开发、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是功能性面料异军突起,产品开发取得长足进步。新型面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面料,近年来由于下游市场对长丝面料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的需求增长,也使新型面料的市场更为活跃,企业更是加大对产品研发和技术装备技改的投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仿真类面料、功能性防寒及户外运动面料、差别化时装面料等,满足了市场个性化的需求。
第三是产业集群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产品研发与创新。自协会成立以来所开展的许多活动,得到了各产业集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政府部门也借助协会搭建的平台有效地推动了当地长丝面料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新重心 新方向
虽然行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依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企业对产品开发重视还不够,投入还不足,产品开发人员欠缺,招留人难。对此,徐文英为行业2016年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智能织造。今年央行等八部委联合提出了一系列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具体金融政策措施。中国化纤织造企业要把握创新发展的关键期,面对节能环保压力,要加快淘汰落后织造设备,加快智能纺织装备提升;分步骤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车间;深入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水平。
二是重视产品创新,走功能差异道路。紧跟长丝织造“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把握产品开发以差异化、功能化、健康化、时尚化为主的发展方向,坚持把质量效益、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内需市场潜力、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继续保持长丝织造产业在纺织面料中的竞争优势,为建设纺织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研究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对接。在穿着类方面,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中高档产品的支出比例逐年上升,低档大路产品往往无人问津。企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跟风走量,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需求,要在供给侧加大结构性改革。 同时多研发一些个性化、多样化和环保化等适应中高端消费者的产品,并让研发人员也参与销售环节,重视与市场对接,不“纸上谈兵”。
会上,孙淮滨从外贸、内销、投资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纺织行业的经济宏观环境与发展走势,并指出“十三五”期间,随着“二胎”政策、城镇化政策的落实,行业面临较大的市场机会。同时,企业要发挥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链优势和资源跨国配置优势,重点在科技、品牌、绿色、区域、企业、人才六大任务上发力。
科技方面,要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完善标准体系,提升纤维研发水平。品牌方面,要重点关注“三品”战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绿色方面,要大力推行低碳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区域方面,国内区域布局要形成差异化,同时加快“走出去”,在周边国家建立供应链优势。企业方面,要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强企。人才方面,要完善人才建设体系,要有一批素质保障、数量充足的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
新织造 新时尚
相对于传统纺织业,长丝织造行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选原料品种多,可塑性强,新技术较易物化在产品上,每年都可以推出成千上万个新产品,为追求时尚的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选择,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为鼓励长丝面料生产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绿色环保和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每年都会评选中国化纤面料名优精品。今年,按照时装类、仿真类、防寒服类、运动休闲类、新型功能类、提花及色织类、家纺类、产业用类等8个类别评选出中国化纤面料名优精品金奖69个、中国化纤面料名优精品奖98个、中国化纤面料名优精品入围奖75个。
徐文英介绍,今年的名优精品评比活动比以往提前了近两个月,但仍有55家企业及时参与,共报送参评的产品数量达到了242块,实际参评的产品数量比去年还有所增加。而且这些参评产品在数量上、产品档次上、原料选择上、组织结构上、差异性与特殊功能上以及用途上都有新的突破,产品更为丰富多彩,总体水平也有较好的提升。 比如联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太极石能量布”,能调整人体微循环波峰波谷,使人体微循环更加平顺,可以改善睡眠,并且拥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极光”面料在灯光照射下,黑底上的图案呈现犹如暗夜中极光般绚丽多彩的现象,特别适合做夜跑衣、酷炫运动服等;吴江市汉塔纺织整理有限公司选送的“回归反射弹”颇具创新性,该产品能将光线反射回光源,并且透气性好、有弹性,特别适合户外活动的伸展;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涤纶双面同效渗透印花面料”运用了独特的色浆渗透技术,使印在织物正面的色浆渗透到反面,能获得正反两面色泽花型基本保持一致不易分辨的效果;浙江莱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500D高强丝阻燃数码迷彩帐篷布”,在印染过程中采用冷堆平幅前处理、免蒸洗数码印花、环保阻燃防水涂层整理等工艺,整个工艺过程先进高效;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仿绞棕提花布”面料用镂空的传统仿绞棕织法,花型对称均匀,具有民族服饰面料特色,制成的服装穿着滑爽、透气。
当前,消费者对纺织品外观、服用性能及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化纤长丝织物须不断推陈出新。浙江理工大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祝成炎提出可以采用化纤长丝多异复合技术。他介绍,多异复合包括异截面、多组分、多功能、服用性等,长丝织造企业可以结合各种长丝原料的特点开发多样化的新面料。
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炳来认为户外防护面料的开发一定要结合行业特点。比如在电力系统防护服要具备防电弧、电磁屏蔽等功能;户外勘测服要耐极寒、保暖等;户外救援服要抑菌、防渗透、防蚊、驱虫等。王炳来认为,未来安全防护产业将越来越被重视,相应防护性纤维材料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他建议防护性纤维研发应由目前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同时完善产品配发标准,营造健康的市场氛围。
恒力织造研发部工程师陈晓玲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品研发的建议。她认为,新品研发要具有市场前瞻性,避开常规同质,走差别化研发方向,同时要提高自动化设备应用程度,通过智能化升级,逐步实现“人机共舞”。
为更好地提升行业竞争力,会议建议将“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更名为“中国化纤织造协会”,并启动了更名程序。会议还评选出了2016年化纤面料产品开发优秀论文奖,并对获奖代表表彰;对2015年度中国长丝织造行业优秀统计工作者、统计单位进行表彰;发布了2015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经济效益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