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文本的叙事特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张爱玲生平谈起,着重探讨作家对文本的影响。主要探讨张爱玲清冷孤傲的性格在文本中的反映,尤其是对叙事的影响,表现为作家的第三人称叙事,局外人的身份以及对“讲故事”这种方式的偏爱
  【关键词】:张爱玲;清冷孤傲;叙事;第三人称;局外人
  张爱玲热自四十年代兴起,期间虽然间断,时至今日依旧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海外张学,国内议论,亦是层出不穷。关于她的作品《金锁记》傅雷先生赞誉有加,称其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1]。
  都说张爱玲性子清冷孤傲,反映在叙事中则表现为第三人称客观的叙事。她要么是像神邸一样高高在上,睥睨尘世;要么就像是局外人一般冷眼旁观,看着笔下的男女,在滚滚红尘中沾染一身尘埃,而自己又是不染纤尘的。一般女作家在写作时是很容易受自己情感影响的,写出的东西也是极尽缠绵细致像萧红,就多采用自传式的叙事方式,他所写的多是那些融入个体经验和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小说。如《后花园》、《呼兰河传》等这些无不运用自传性怀旧笔调,通过回忆方式,用我观物叙事,写景状物。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同样是第一人称的自我抒情方式,采用日记体。这类叙述方式虽然有利于抒写作家真实的感情,另一方面却又限制了叙事者的视角。
  而张爱玲多是讲述别人的故事。在接受水晶先生访问时,她就曾不避讳的表示《传奇》一书的各篇人物和故事大多各有其本,“以《红玫瑰和白玫瑰》为例,白玫瑰和童振宝她是认识的,红玫瑰未曾见过,写成这样也是自己不曾料到的。另外《金锁记》和《花凋》也都是确有其事的。在张子静金锁记与花凋的真实人物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文中他说“我一看就知道《金锁记》的故事人物脱胎于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中。因为在那之前,我姐姐和我就走进了《金锁记》里的生活和小说里的曹七巧,三爷,长安,长白打过照面,三爷还曾收我做干儿子”可见这个故事与张家关系之密切,连人物的描写也是极其神似。曹七巧出场是那一段描写“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住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据张子静回忆,这段描写和他在‘曹七巧’五十大寿宴会上见到的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另《花凋》也是真实的别人的故事的书写,这是张爱玲舅舅家表姐的故事,故事里的医生章云满也确有其人,在现实中叫唐欧洲,是当时上海很有名的一个医生。《花凋》是在三表姐死后两年张爱玲为纪念她而写。
  而《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则是有第一人称描写的,我们且看两篇的开头 :
  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茉莉香片》)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啦,我的故事也讲完啦。《沉香屑、第一炉香》
  这里第一人称的叙事,是明显带有旧式说书人的成分,说书人只是一个引子 引导读者进入到他所设计的故事情境中,而一旦将读者带入故事,作者就全身而退。张爱玲在这里就是给自己一个悠闲的身份,事不关己,便可以冷眼旁观,这正是客观叙事的体现,第一人称只是开头或是结尾主体部分出现,主体部分还是运用第三人称的叙事居多。作者客观的叙述故事,也引导着读者用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世外事,世间情。这就是为何她会在开头讲一大段话,让读者倒上一杯茶,点上一炉香,悠然自得用看客,听众的身份来听一段故事。他是在暗示我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梦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必投入太多喜怒哀愁于其间,抽身而退就好。从她所描写的大悲哀大的颓败荒凉中,正面审视人生,审视自己。这样看来,开始那个说书人的身份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试着将《茉莉香片》和《沉香屑·第一炉香》开头结尾去掉,直入主题的讲述,这样是必然会显得很突兀的,就好比是“一幅画去掉了框子,一杯茶去掉了茶托”[2]。
  如果读者以“我”入故事情境,容易受到故事情节影响,并引起一些直接的心理反应。譬如对那个不知怜香惜玉的变态少年的憎恨 ,对葛伟龙堕落的心痛,对浪荡公子乔其乔的厌恶等等。读者在阅读中的紧张和投入被文本中这个叙事者‘我’所冲淡,将读者拉回同作者一样局外人的身份。并一再强调“这不过是个故事”这样读者和故事人物的距离也就拉远了。
  张爱玲的与众不同之处便在于此。他向来不愿和别人一样,喜欢穿奇装异服,喜好也是与众不同,言语更是语出惊人,想象奇异诡谲,令人战栗。他爱刺激的颜色,就像胡兰成在《民国女子》里所形容的“如赵匡胤形容的旭日‘欲出不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张爱玲所爱的刺激就是这种辣挞的光辉颜色”她还喜闻气味,喝热茶,她爱钱可以爱得理直气壮,第一次稿费就去买了口红。她明明是一个作家,家里却不曾买书,亦不曾堆书。她是听惯了市声才能安然入睡的。他的文章,世事百态,人情冷暖,仿佛无所不包,觉得她什么都晓得“其实她确世事经历的很少,但这个时代的一切又自会来和她交涉”[3]他的想象突如其来,怪异中却自有一种安稳。她描写民间小调里的鼓楼打更说是有着一统江山的安定。桃红的旗袍,她说“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他写胡兰成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的情形,这样写道: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满上遍野都是今天。她看《金瓶梅》会特别注意里面的服饰,她与李瓶儿交心,连那些秽亵之地她亦不以为然。市民小报是她所爱,世间百态她也总是一笑而过,无论怎样都是别人的故事,她总不会将自己陷入其中。
  张爱玲是有她的与众不同之处的,人如此,叙事自然也当如此。她不会有“金戈铁马里的进军喇叭,亦不会有苦口婆心的启蒙教育,亦没有那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怒意”能有些许例外,看到张爱玲影子的也只有在《浪花浮蕊》有所体现,这也是张爱玲在1978年8月20日写给夏志清的信中所说的“里面有好多自传性的材料,所以女主角性子很像我”可能是那种恐怖的世界末日感 令人神经也错乱起来,也可能是张爱玲最大胆的自剖但这却是用极尽隐晦的方式,叙事也是极尽客观,若不是她自己如是说,我们也是很难看到的。另有一处在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一文中提到的《倾城之恋》中一个情节。柳源打电话给流苏说到《诗经》里“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有这样一段描写“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我们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分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却像张爱玲在说话,而不是范柳原。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是少有如此自觉到人生的苍茫,并且有诗情的人物,张爱玲从不曾将自己放进小说中,扮演一个角色。连她本身都是虚无的,不适合作世俗小说的材料和对象。在他小说中扮演角色的,多是些俗世里的人——市民”[4]。
  总的来说张爱玲小说中的叙事多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居多,且这些叙事和她的性格也是关联很大的。只要我们点上一炉香,等到香冷灰烬,故事也就到此为止,并无留恋。如同她的人一般,清冷孤傲。
  参 考 文 献:
  [1]讯雨.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
  [2]艾晓明.混杂之美——读张爱玲的香港传奇.张爱玲评说六十年[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08.
  [3]胡兰成.民国女子.今生今世[M].团结出版社2006,01.
  [4]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J]文汇报,2000,11.
其他文献
【摘要】:柏拉图的《会饮》是一篇讨论爱情的名篇,柏拉图之爱的来源也在这一篇中很好的体现。在《图像学:文艺复兴研究》一书中,潘诺夫斯基对提香的名作《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进行了新柏拉图主义式的阐释,也对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由《会饮》开始,将其中柏拉图之爱的描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进行对比,更深入的了解潘诺夫斯基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进行图像学分析的哲学来源。  【关键词】:柏
期刊
【摘要】:调查研究护理人员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掌握情况和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3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对其掌握和使用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结论:加强对压疮和口腔护理新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并发症发生几率。  【关键词】:护理人员;压疮;口腔护理;新
期刊
【摘要】: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处女作《微物之神》自出版以来就获得英国文学布克奖的殊荣。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后殖民时期印度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对立与歧视。本文将作品置于斯皮瓦克“属下不能说话”的理论框架之中,从文本出发,解读作品中属下阶层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旨在重构“属下”阶层的主体性。  【关键词】:《微物之神》;斯皮瓦克;属下性;缺失与重构  引言  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是当代最具影响力
期刊
一、“六法”的提出  “六法”是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古画品录》以六法的标准评画优劣。论文评画能拿出几条标准,这是不简单的事情,是文艺评论的一大进步。它表明,文艺的分类学已经脱离了模糊不清的阶段,达到概念明确的程度。这种进步变化,在美术理论方面更为显著。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期刊
【摘要】:河南作家由于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浸染和影响,无论是作家形成的精神气质,还是作家笔下反复出现的乡土生活,都渗透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作品中内蕴的“共同文化性格心理”成为“文学豫军”的文化品质。  【关键词】:河南作家;乡土;文化批判;怀旧;地域文化;风俗  在特定的地域,通常会形成人类不同的活动形态、行为习惯和文化传播形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地域风情以及群体性格,这些地域文化会潜移默化
期刊
【摘要】:《孽子》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白先勇在1988年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曾谈到:“《孽子》传达了作者对人的同情。这本书如果有一点成功的地方,我想就在这里……《孽子》所写的是同性恋的人,而不是同性恋,书中并没有什么同性恋的描写,其中的人物是一群被压迫的人。”作品中通过展示台北新花园这一特殊的聚集地,同性恋者的生活状态,揭示时代下的
期刊
【摘要】:《爱情十三问》是薄伽丘的早期作品,这本书提出了关于爱情的十三个问题,通过众人的讨论得到答案。本文就“爱情是付出还是占有?”、“该与何人共度爱情?”两个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爱情;付出;占有  前言  《爱情十三问·爱的摧残》是对《十日谈》这种创作形式的尝试之作。这本书讲述了几个贵族青年乘船出海,被风暴吹到了一座古城,羁留数日,偶遇该城的几名贵族男女,便应邀参加
期刊
【摘要】:张爱玲生之不幸,造就了她的清冷孤傲性子。这一清冷孤傲反映在她的文本里,则是一个颓败荒凉的世界;以及对情爱的决然态度,和没有爱情的情爱叙说。本文就着重探讨张爱玲笔下的世俗情爱  【关键词】:张爱玲;清冷孤傲;世俗情爱  胡兰成有语:“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好像花来衫里,影落池中”[1]。苏童亦直言不讳的说:他怕张爱玲,怕到不敢读她的作品。贾平凹在则称张爱玲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柯灵先
期刊
【摘要】: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艺术形象,她行事方式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就王熙凤泼辣霸气的行事风格,其管理、语言、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艺术及其理财能力展开阐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冀我们从熙凤的身上学到其行事的可贵之处。  1、泼辣霸气:凤姐被称为“凤辣子”,她自己也标榜过“凭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可见其内心深处的自信与泼辣。在宫里的夏太监打发小太监来借银子时,凤姐明知
期刊
【摘要】:陈淳是明朝花鸟画史上的重要一员, 他的花鸟画有着卓越的成就。近师文徵明,走工整的画风,后又师沈周,在创作题材造型、技法上都受到了沈周的影响,并不断进行开拓创新,打破了明初以来宫廷所主导的工整的花鸟画风格,标志着文人写意花鸟画形态的成熟,并将写意花鸟画推向了新的阶段。  【关键词】:陈淳;花鸟画;写意  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主要生活在明成化至嘉靖年间,善于写意花卉,在书法、诗文方面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