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新媒体社交平台、网络游戏等成为了大学生主要的社交手段,这给大学生“三观”造成了一定冲击。高校要积极开展发展教育,开展互联网法律法规专题教育,培养学生文明上网习惯,让学生拒当网络“键盘侠”,高校可以邀请律师开展法律讲座,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守法和护法意识,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体开展法治教育,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互联网,提升高校法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教育意义;教育策略
互联网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涉世未深,辨别能力有所欠缺,很容易受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导致大学生出现网络成瘾、肆意传播他人隐私或传播不当言论等问题,这说明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要全面贯彻“互联网+”教育理念,开辟互联网法治教育渠道,借助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开展发展教育,让法治教育潜移默化进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加强校园网络监督,运用大数据技术监测校园网络,禁止学生浏览和转发不良信息;邀请专业律师定期开展法治教育讲座,讲解大学生创业就业、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纠纷,提升学生维权和守法意识;开展网络法律法规专题教育,讲解互联网相关法律,规范学生网络发言,培养学生文明上网好习惯,让文明守法扎根学生心间。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传统法治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法治教育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整合互联网法治教育资源,把时政新闻、大学生犯罪案例和互联网法律法规等信息融入法治教育中,让法治教育内容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此外,互联网进一步拓宽了法治教育渠道,高校可以借用混合式教学、新媒体等互联网技术开展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专业课学习中,营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教育氛围,提升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全面提升法治教育有效性。
(二)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理念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法治素养对依法治国战略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把大学生转化为守法、护法、宣传法律的使者。教师要全面了解国家法律条文修订,挑选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讲解,开展校园法律讲座,让学生掌握更多依法维权知识,在学校官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推送法治教育信息,让他们带动身边家人、朋友,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随着微博、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的盛行,大学生逐渐成为了我国网民队伍的“主力”,但是大学生社会阅历少,很容易受到他人煽动、互联网不良文化影响,这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点。高校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开展法治教育,针对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案例“现身说法”,为学生介绍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文明上网习惯,运用学校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法治教育,方便学生课下自主观看法治教育视频和讲座,全面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之一,遵规守纪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高校要把法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坚定不移拥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战略。互联网对大学生“三观”造成了一些冲击,教师在法治教育中要纠正学生不良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正能量,为学生推荐一些正能量账号,逐步消除学生盲目攀比、沉迷网络游戏、肆意传播谣言和发表不当言论等不良网络行为,净化校园网络,培养大学生爱国守法、积极向上、勇敢担当的美好品德。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环境复杂,学生易受不良言论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环境,由于人们道德素养、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等水平差异,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谣言、不当言论、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等不良文化,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诱惑。例如很多大学生喜欢看段视频,个别网红散播一些享乐主义、崇洋媚外和低俗文化等负能量,由于学生缺少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不良言论影响,盲目学习网红追求名牌、疯狂追星等行为,影响了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欠缺,法治教育不理想
大学生年轻气盛,很容易受有心人的煽动,个别有心人士在互联网上散播一些崇洋媚外、私生饭等非法信息,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信息的影响,在互联网上肆意辱骂、攻击他人,甚至是公然散布他人谣言。这些现象都说明大学生对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这也是高校法治教育的一大短板,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互联网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法治教育课程,法治教育没有渗透在思政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法治教育形式相对单一,这很难激起学生参与法治教育的积极性。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普及,大学生更喜欢线上教学等方式,但是信息化法治教育进展缓慢,学校没有利用官网、官微开展法治教育,教师也很少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法制教育。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治教育有效策略
(一)学校加强网络环境监督,净化校园网络
很多高校已经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这给校园网络监督提供了便利,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网络净化行动,安排计算机教师定期更新学校网络防火墙,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对学生上网数据进行监测,禁止非法网络信息、网络病毒进入校园网络。例如高校可以建立校园网络监测系统,对学校网吧、图书馆等电脑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学生浏览不健康网站、查看非法域名、发布不当言论要及时进行拦截;提升校园网络防火墙等级,避免遭到黑客和病毒攻击,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互联网信息的影响;还可以搜集学生对校园网络建议,提升校园网络速度,保障线上教学平台流畅运行,满足学生互联网学习需求,把互联网真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利器”。此外,学校还要在图书馆、宿舍和教学楼放置文明上网宣传栏,号召学生拒绝“网络键盘侠”,介绍网络赌博陷阱、网络游戏充值陷阱、人肉搜索危害等,号召学生文明上网、拒绝网络谣言,不浏览非法、不健康网站,积极举报校园网络和论坛不当发言,鼓励学生自主维护校园网络环境,打造网络文明氛围,助力高校法治教育改革。 (二)强化网络法律法规教育,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高校要定期邀请律师开展网络法律法规讲座,运用一些真实的互联网违法案例开展法治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国家治理互联网环境的决心,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例,全面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例如律师可以讲解一些互联网诽谤、名誉权等案例,为学生讲解个人在互联网散播不实言论,抨击他们名誉、人身权,肆意散播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以及不同违法行为判刑标准,针对这些真实案件和学生进行互动。律师可以现场解答学生们的疑问,例如哪些言论或行为可以认定为人身攻击、哪些言论可能损害他人名誉权、哪些言论涉及危害公共安全,未经他人许可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他人手机号码、照片或家庭住址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转发损害国家利益、调侃革命烈士新闻等不良言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些都触犯了法律,轻者会被处以行政拘留、教育等处罚,严重的还会涉及民事诉讼,激起学生对互联网法律的学习兴趣。此外,律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遭遇互联网非法侵害时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讲解取证、沟通和报警流程,培养学生依法维权意识,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把大学生转化为普法使者,加快法治校园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辟新媒体法治教育渠道,提升法治教育效果
高校要积极开辟新媒体法治教育渠道,运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法治教育,把时政新闻、法治教育栏目等融入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整合慕课法治教育资源,节选《今日说法》《普法栏目剧》等节目片段,运用真实的法律案例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法治教育质量。教师可以定期在学校微博上传与大学生就业、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条例解读、大学生创业就业相关法律、劳动合同等相关法律知识,也可以节选一些大学生见义勇为新闻,展现当代大学生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榜样,还可以播放一些《今日说法》大学生犯罪案例,让学生警惕非法诱惑,培养学生辨别和自控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時间学习法律知识,逐步提升学生法律知识积累量。此外,高校可以组织本校法学教师开展法制教育线上教学,讲解宪法、民法典等基本法律,重点讲解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税收、合同法、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也可以录制一些段视频,并把这些短视频分享到学校微信公众号,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
(四)举办法治教育讲座,提升学生依法维权意识
高校要不断拓宽法治教育渠道,定期举办法治教育讲座、校园普法教育等活动,强化学生法律意识,提升学生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可以邀请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开展讲座,为学生讲解一些大学生误入歧途的案例,渗透职业道德素养、劳动法等方面的真实案例,也可以开展创业法治教育,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法律指导。例如公检法工作人员可以讲解劳动法相关条例,企业劳动合同中的“陷阱”,如何保障实习生合法权益、针对工伤的界定,现场解决学生对实习期社保、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疑问,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双创”战略有条不紊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学校可以邀请律师开展创业法治教育讲座,讲解大学生创业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扫除创业障碍,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鼓励学生运用法律捍卫自己合法权益。
四、结语
高校要全面推进法治教育,把建设和谐法治校园作为重要目标,邀请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和律师参与校内法治教育,开展互联网法治教育、创业法治教育,解决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运用微博、微信等开展法治教育,让守法、依法维权和护法意识扎根学生心间,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敏,赵桂鹏,陈仁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方法研究[J].现代交际,2021(05):70-72.
[2]黄欢,江剑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进路及问题反思[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28(04):52-58.
[3]孙红莺.“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法律引导机制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9(10):165-168.
[4]刘广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途径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3):192-19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教育意义;教育策略
互联网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涉世未深,辨别能力有所欠缺,很容易受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导致大学生出现网络成瘾、肆意传播他人隐私或传播不当言论等问题,这说明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要全面贯彻“互联网+”教育理念,开辟互联网法治教育渠道,借助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开展发展教育,让法治教育潜移默化进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加强校园网络监督,运用大数据技术监测校园网络,禁止学生浏览和转发不良信息;邀请专业律师定期开展法治教育讲座,讲解大学生创业就业、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纠纷,提升学生维权和守法意识;开展网络法律法规专题教育,讲解互联网相关法律,规范学生网络发言,培养学生文明上网好习惯,让文明守法扎根学生心间。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传统法治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法治教育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整合互联网法治教育资源,把时政新闻、大学生犯罪案例和互联网法律法规等信息融入法治教育中,让法治教育内容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此外,互联网进一步拓宽了法治教育渠道,高校可以借用混合式教学、新媒体等互联网技术开展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专业课学习中,营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教育氛围,提升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全面提升法治教育有效性。
(二)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理念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法治素养对依法治国战略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把大学生转化为守法、护法、宣传法律的使者。教师要全面了解国家法律条文修订,挑选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讲解,开展校园法律讲座,让学生掌握更多依法维权知识,在学校官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推送法治教育信息,让他们带动身边家人、朋友,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随着微博、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的盛行,大学生逐渐成为了我国网民队伍的“主力”,但是大学生社会阅历少,很容易受到他人煽动、互联网不良文化影响,这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点。高校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开展法治教育,针对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案例“现身说法”,为学生介绍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文明上网习惯,运用学校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法治教育,方便学生课下自主观看法治教育视频和讲座,全面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之一,遵规守纪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高校要把法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坚定不移拥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战略。互联网对大学生“三观”造成了一些冲击,教师在法治教育中要纠正学生不良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正能量,为学生推荐一些正能量账号,逐步消除学生盲目攀比、沉迷网络游戏、肆意传播谣言和发表不当言论等不良网络行为,净化校园网络,培养大学生爱国守法、积极向上、勇敢担当的美好品德。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环境复杂,学生易受不良言论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环境,由于人们道德素养、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等水平差异,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谣言、不当言论、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等不良文化,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诱惑。例如很多大学生喜欢看段视频,个别网红散播一些享乐主义、崇洋媚外和低俗文化等负能量,由于学生缺少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不良言论影响,盲目学习网红追求名牌、疯狂追星等行为,影响了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欠缺,法治教育不理想
大学生年轻气盛,很容易受有心人的煽动,个别有心人士在互联网上散播一些崇洋媚外、私生饭等非法信息,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信息的影响,在互联网上肆意辱骂、攻击他人,甚至是公然散布他人谣言。这些现象都说明大学生对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这也是高校法治教育的一大短板,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互联网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法治教育课程,法治教育没有渗透在思政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法治教育形式相对单一,这很难激起学生参与法治教育的积极性。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普及,大学生更喜欢线上教学等方式,但是信息化法治教育进展缓慢,学校没有利用官网、官微开展法治教育,教师也很少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法制教育。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治教育有效策略
(一)学校加强网络环境监督,净化校园网络
很多高校已经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这给校园网络监督提供了便利,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网络净化行动,安排计算机教师定期更新学校网络防火墙,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对学生上网数据进行监测,禁止非法网络信息、网络病毒进入校园网络。例如高校可以建立校园网络监测系统,对学校网吧、图书馆等电脑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学生浏览不健康网站、查看非法域名、发布不当言论要及时进行拦截;提升校园网络防火墙等级,避免遭到黑客和病毒攻击,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互联网信息的影响;还可以搜集学生对校园网络建议,提升校园网络速度,保障线上教学平台流畅运行,满足学生互联网学习需求,把互联网真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利器”。此外,学校还要在图书馆、宿舍和教学楼放置文明上网宣传栏,号召学生拒绝“网络键盘侠”,介绍网络赌博陷阱、网络游戏充值陷阱、人肉搜索危害等,号召学生文明上网、拒绝网络谣言,不浏览非法、不健康网站,积极举报校园网络和论坛不当发言,鼓励学生自主维护校园网络环境,打造网络文明氛围,助力高校法治教育改革。 (二)强化网络法律法规教育,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高校要定期邀请律师开展网络法律法规讲座,运用一些真实的互联网违法案例开展法治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国家治理互联网环境的决心,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例,全面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例如律师可以讲解一些互联网诽谤、名誉权等案例,为学生讲解个人在互联网散播不实言论,抨击他们名誉、人身权,肆意散播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以及不同违法行为判刑标准,针对这些真实案件和学生进行互动。律师可以现场解答学生们的疑问,例如哪些言论或行为可以认定为人身攻击、哪些言论可能损害他人名誉权、哪些言论涉及危害公共安全,未经他人许可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他人手机号码、照片或家庭住址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转发损害国家利益、调侃革命烈士新闻等不良言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些都触犯了法律,轻者会被处以行政拘留、教育等处罚,严重的还会涉及民事诉讼,激起学生对互联网法律的学习兴趣。此外,律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遭遇互联网非法侵害时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讲解取证、沟通和报警流程,培养学生依法维权意识,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把大学生转化为普法使者,加快法治校园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辟新媒体法治教育渠道,提升法治教育效果
高校要积极开辟新媒体法治教育渠道,运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法治教育,把时政新闻、法治教育栏目等融入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整合慕课法治教育资源,节选《今日说法》《普法栏目剧》等节目片段,运用真实的法律案例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法治教育质量。教师可以定期在学校微博上传与大学生就业、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条例解读、大学生创业就业相关法律、劳动合同等相关法律知识,也可以节选一些大学生见义勇为新闻,展现当代大学生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榜样,还可以播放一些《今日说法》大学生犯罪案例,让学生警惕非法诱惑,培养学生辨别和自控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時间学习法律知识,逐步提升学生法律知识积累量。此外,高校可以组织本校法学教师开展法制教育线上教学,讲解宪法、民法典等基本法律,重点讲解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税收、合同法、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也可以录制一些段视频,并把这些短视频分享到学校微信公众号,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
(四)举办法治教育讲座,提升学生依法维权意识
高校要不断拓宽法治教育渠道,定期举办法治教育讲座、校园普法教育等活动,强化学生法律意识,提升学生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可以邀请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开展讲座,为学生讲解一些大学生误入歧途的案例,渗透职业道德素养、劳动法等方面的真实案例,也可以开展创业法治教育,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法律指导。例如公检法工作人员可以讲解劳动法相关条例,企业劳动合同中的“陷阱”,如何保障实习生合法权益、针对工伤的界定,现场解决学生对实习期社保、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疑问,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双创”战略有条不紊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学校可以邀请律师开展创业法治教育讲座,讲解大学生创业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扫除创业障碍,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鼓励学生运用法律捍卫自己合法权益。
四、结语
高校要全面推进法治教育,把建设和谐法治校园作为重要目标,邀请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和律师参与校内法治教育,开展互联网法治教育、创业法治教育,解决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运用微博、微信等开展法治教育,让守法、依法维权和护法意识扎根学生心间,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敏,赵桂鹏,陈仁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方法研究[J].现代交际,2021(05):70-72.
[2]黄欢,江剑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进路及问题反思[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28(04):52-58.
[3]孙红莺.“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法律引导机制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9(10):165-168.
[4]刘广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途径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