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现区域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的途径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其中主要以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为重之重,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制度的均等化,使不同区域的社会保障制度参保者获得符合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度保障。本文将针对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均等化的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养老保险;区域均等化;改革
  一、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它对资金的筹集、增值和发放必须依赖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老保险金及时和按时发放到参保者手中,实现养老保险的作用。养老保险金通常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缴费组成的,其中国家和单位占主要部分,个人缴费形成补充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和经济的低迷,福利型国家面临着更严重的挑战,养老保险制度亟待调整和改革。这一改革趋势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小调整和大改革。小调整是在不触动养老保险制度根基的情况下,对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具体措施进行调整,力求改变养老保险对国家财政的束缚。大改革则与小调整截然不同,它是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触动根本的变革。这两种改革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减小财政负担,消减财政赤字,通过调整减少养老保险金的支出,同时增加养老保险金的积累。在大改革之后,形成了一批以智利模式为典型的强制储蓄型国家。这些强制储蓄型国家对养老保险金进行市场化运作,设立个人账户,由个人对自己未来的养老承担责任,对个人账户储值。个人通过合格的养老保险金运营机构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在完全福利型养老保险制度和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还存在以中国为典型的实行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部分积累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混合表现形式,实质是一种多支柱的复合制度,即由政府负责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负责的职业退休金计划和由个人或家庭自己负责的个人养老储蓄合成的三支柱叠加,保障职工退休后尽可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二、"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再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和副部长对这一法案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其中尤以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重中之重。这部法案将于明年7月起开始实行,其中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出了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如果对这一规定再细化解读,我们可以得出国家将把两件事放在养老保险改革的首要地位,即除了争取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这一共识外,还将花大力气实现养老保险的跨省转移,以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为最终目标。
  三、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和弊端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包括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1、宏观层面的缺陷和弊端
  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过窄,其中只以城镇职工为主,其他包括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之中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养老保险金,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覆盖面过窄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我国是人口大國,而且城市化进程仍很缓慢,这就决定了农村人口占据了我国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同时,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发展水平仍很有限,这就导致了广大农村人口没有额外的经济能力参与养老保险制度,而且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和"靠地为生"观念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地区的覆盖。再者,我国养老保险缺乏全国性统筹,参与养老保险的职工在发生工作调动后无法携带已经积累的养老保险金转移到新就业省份,严重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影响了参保者的个人发展和规划。
  2、微观层面的缺陷和弊端
  从微观层面来说,由于缺乏有效地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造成了养老保险金的投机行为和冒领行为,不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者利用制度漏洞的冒领行为给养老保险金的积累和发放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这是对制度公平性的严重挑战。再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造成了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获利有限,影响了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和增值。
  四、实现区域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的途径
  1、实现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首先,针对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找到这一问题的根源,即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制约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宽首要因素。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的是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公共养老保险的问题当然也位列其中,我们不能不能盲目追求养老保险制度的高覆盖率和快速发展,而是应该结合具体国情,一步步落实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力争在未来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在现有新农保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十二五"规划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要求,落实广大农村人口的基础养老金的积累和发放,加大政策的扶助力度和财政的支持力度。再有,针对一部分农村人口的传统观念,我们应该加大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使更多人接受和参与新农保。只有逐步解决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问题后,真正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才能实现,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2、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性统筹
  其次,养老保险的全国性统筹也是实现制度的均等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养老保险金跨省份无法转移,即随着职工工作的变更,他所积累的养老保险金无法转入新的工作省份,这是对参保人个人待遇公平的损害,也是亟待消除的弊端之一。我国幅员辽阔,由众多省市自治区构成,导致了省份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具体政策的大相径庭,由于制度本身的不统一,必然导致了省份之间制度无法接轨,影响了养老保险金的跨省份转移。针对这一问题,各个省份应在《社会保险法》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尽量协调各自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先在少数几个地理位置较接近省区之间进行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后向全国逐步推广,最终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性统筹。
  3、实现相关制度的规范化
  最后,养老保险的冒领和投机行为是我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的产物,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法律法规只是外部监管因素,在内部制度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仍无法发挥作用。由此可见,规范的内部制度和监管也是影响制度公平性和均等化的重要因素。而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和增值也需要政策的正确指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只有做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和增值才能把更多的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的范畴之内,同时保障了养老保险金按时和及时的发放,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五、结语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具备社会保障的诸多特性,但我们不能把养老保险制度等同于社会保障制度,盲目强调公平性,而不顾效率优先这一先决条件,只有以效率为先,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有利于在市场条件下运作的私营养老保险机构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在实现效率优先之后,必须要确保养老保险的广覆盖,即其公平性特质的实现。一定程度的公平性才能激励在职参保者毫无顾虑的投入工作之中,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岚,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及其政策缺陷[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钟文霞.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09,(8).
  [3]王建,张国才.养老保险权益保护之制度完善[J].中国社会保障,2009,(6).
  [4]夏波光.从完善走向覆盖城乡[J].中国社会保障,2009,(10).
  作者简介:辛星(1986.4-),男,汉族,山西石楼县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原理。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基本思路,首先找准当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设路径,双主体对接,双主体培养,多元融通,对高职理论传授类、“产品、流程、系统”等不同类型课程,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并突出强调职业技能目标下的课程教学组织及其评价在高职课程标准建设中的导向性作用,构建了确保高职
期刊
[摘 要] 结合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在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导向围绕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冷冲压模具;案例;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