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大师齐白石作为画家已家喻户晓,但他如何对学生言传身教,却鲜为人知。齐白石的弟子中,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许麟庐等早已为人熟知,但其女弟子国内外却知之甚少。齐白石的入室女弟子杨秀珍,深受齐老器重。杨秀珍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少数女画家之一,为人和善,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一生坎坷。她跟随齐白石学画近20年,是齐老学生中接受齐老教诲时间最长、在艺术上受到齐老真传最多的人,也是生活上得到齐老关怀照顾最多的人。齐老爱生重教,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杨秀珍尊师勤学,孜孜以求,德艺双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重教育人的传统美德。
一、 酷爱绘画 喜遇良师
画家杨秀珍于1909年2月21日(农历2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州市,13岁考入济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该校教务主任王友石是著名画家,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擅长大写意花卉,号罗峰山人,解放后在北京任中国画院画师。他在任济南省立女子师范教职时,注意培养人才,组织了绘画小组。这对从小喜欢绘画的杨秀珍来说,如鱼得水。她学习认真,画艺日进,受到王先生称赞:“笔资秀隽,大有培养前途。”她每次的习作,都被王先生挑选出来,让小组同学们观摩。她也因此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信心。她把父母给的零花钱节省下来,完全用在购买笔、纸、颜料上。1925年“五卅”惨案期间,学校被迫解散,她回到青州老家做了小学教师。因爱好绘画,她也在任职的小学中组织了绘画小组,教学相长,开始了绘画教学和自学。
1931年11月,青州第四师范请来一位语文老师,该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才生,经朋友介绍和杨秀珍相见。对一个22岁的女青年来说,第一次以婚姻为目的去接触年龄相当的男性,紧张是难免的,羞涩使得她一句话都不能说,只是不由自主地用水笔在一张纸上画了桌上的一个墨水瓶。没想到这一幅小小的水墨写生,深得对方的赞赏。他拿过去看了又看,以赞赏的口气说:“你很有艺术天赋,要是可能的话,我一定供你上艺术大学。”这个人就是以后成为她丈夫的靳极苍。
1934年,25岁的杨秀珍已是一个男孩的母亲了,可是她嗜画心切,大暑天抱着孩子温习功课,靳极苍请老朋友——画家王雪涛、杨济川,同学王友石等帮助辅导。这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为了方便学习,他们把家搬到了学校隔壁,课中间杨秀珍可以就近回家给孩子哺乳。朋友们戏称她“学生大嫂”。
当时艺专的主要中国画教授是齐白石老人。白石老人教学深入浅出,耐心细致。他向学生讲解了如何用笔、润墨,整幅画的精神所在和人物头、身、下肢各自应占的比例,以及在画的什么部位题词、落款等等。杨秀珍仔细听讲,心领神会,便作了一幅写意人物画《东坡观砚图》。习作得心应手,形神兼备,齐老看了后大为惊异,详细询问了她的学画经历,并当即题词云:“秀珍女弟子,笔机畅雅,何异男儿,从古以来,书画一道,闺秀无能人,今后画学当胜于昔也。”(这幅画为画家王友石索藏)对这件事,极苍先生也欣喜异常。为使她专心学习,征得她父母同意,极苍把孩子送回山东老家抚养。极苍先生为多增加些收入,便多兼了一班课,把这班的收入全给予杨秀珍作为买画料之用。
一次上课,齐老拿来一幅“群鱼图”,挂起来之后,亲自动笔示范,画了正面和侧面的鲤鱼,一边画,一边讲如何着笔,如何收笔,如此用笔点墨,如何润笔浓淡等。齐老的言传身教,授业传道,使杨秀珍的画技大有长进,因而她的画多次得到齐白石的题词。如题画鱼云:“学余画鱼,能如此活泼,唯有秀珍女弟子。”(此画由杨秀珍珍藏)题画虾云:“学余画虾,能如此大方,为齐门第一。”(此画为画家曹克家先生索去)有一次,齐老让学生们临习他画的一幅枇杷。杨秀珍画完后,齐老叫来全班学生观摩,说:“你们比比我的那幅,真分不出是杨秀珍画的还是我画的。”于是为题词云:“何其与余乱真耶。”这时的齐老因喜极,笔意颇带情感,这是对青年学子的最高褒奖和鼓励。后来,徐悲鸿先生看见此画,当着齐老的面,另纸题云:“丹青可名世,齐老有传人。”此幅画辗转多手,终被杨秀珍找回。可惜徐先生的题词只残余一部分,而“悲鸿”两字的签名“鸿”字没了右偏旁“鸟”字。颇感遗憾!
1936年五六月间,齐老上课带来一幅画让同学们临摹。那是一只睡猫和一只偷油吃的小老鼠,画得极为传神。画上那只猫睡得正香,小老鼠则得意高兴。杨秀珍特别喜欢那只小老鼠,因为她小时候听过有关老鼠娶亲之类的故事。于是,她故意把小老鼠画得特别狂放。齐老画的小老鼠上灯台时,尾巴长长地垂着,尾尖微微上挑。杨秀珍却把老鼠尾巴画得高高的,与懒猫对比,好像有意地在向猫挑战。她没有按照老师的原画临摹,画完后心里不禁感到忐忑不安。不想白石先生看后,即招呼同学们一起来看,并表扬了她。面对秀珍所作的《懒猫春睡图》,齐老观赏多时,默默点首,就坐在她的座位上题词云:“鼠子之心,真个不足,既食其油,又盗其果,懒猫沉睡,不见不闻,人间迎猫者何益也。”同学们过来围观,一下子都意识到了这是暗中讽刺反动当局在天津签订的卖国的“何梅协定”。同学们从齐老的题词中,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幅画为当时弘达学院教务主任吴子驹索去,解放后杨秀珍曾多次寻找,但其人已故,未得。)
齐白石先生教导学生,艺术创作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妙在创造出艺术精品。例如,老人教学生画梅花,起初,杨秀珍在每朵花上都画了一根长长的雄蕊。先生看过之后说:“每朵花上都画这样一根长长的雄蕊,太呆板了,在几朵花之中突出一根长蕊,才会生动。这样不囿真实,在实物的基础上有所取舍、突出,艺术才会有所升华。”齐老的话使杨秀珍深受启发,认识到源于造化,高于造化,才是创造之美。
按照齐老教导的创作方法,杨秀珍仔细观察前辈画家所画的梅花与真梅花,慢慢感悟到梅花与牡丹、菊花不同。梅花不仅花美,枝干亦有坚贞之美,这使她想到,画梅花花与枝干应是并重的。于是,杨秀珍参照吴昌硕先生的红梅图,重新画了一幅梅花。她力求枝干虬曲苍劲,墨色沉稳,用色庄重,在繁茂的梅花花丛中,也只重点画了几条长长的花蕊。画笔简约了,但整幅画作却显得更加生动,花瓣醒目,映衬之下,挺拔而坚硬的枝干也仿佛有了灵性。白石先生对这幅梅花颇为赞许,为之题词曰:“生铁铸枝,丹砂点瓣,秀珍女弟学吴缶庐,神似矣,得之者,宜珍重。”杨秀珍从中进一步悟出了齐派画梅重神韵、重精神的内涵。
1937年春,南京政府的教育部派视学来校检查工作,到教室内参观教学情况。杨秀珍正画一幅《贫妇乞讨图》。这幅画是她从生活中得到的感受。当时,她和丈夫在石驸马大街上曾见一盲妇人,怀抱一儿,又用绳索牵着一个孩子,沿街乞讨。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杨秀珍看到这悲惨的情景,心碎了。她带着感情,归家后即构成此图。为了突出旧社会穷人所受的苦难,她在画上加了一只恶犬追逐撕咬一小儿的破衣,小儿的鞋脱落,向其母伸手哭号求救。视学由校长等人陪同前来,见到此画,停视不动,待画完,视学回首向校长说:“请向这位同学商量,可否把这幅画送给我,我愿出代价。”秘书长赵少侯(以后为共产党员)当即答应说:“我们奉送,不要报酬。”随后派车接来名画家、艺专山水画教授溥心畲先生,为此画题词后送给了这位视学大员。这是杨秀珍毕业前发生的一件事。因此赵少侯对“杨秀珍”这个名字印象很深,这对她以后的工作安排,起了很大作用。
齐老的孩子良迟、良已上小学、中学,都是由极苍先生安排,在距家很近的弘达学院附小。当时,齐老送给附小主任一幅画。良已班主任是位女老师,也想要一幅,拿了张写字的玉版宣,要良已向他父亲要画。久久未给,那老师逼良已,良已向母亲哭诉,齐夫人向齐老说情索画,齐老不悦,即用其纸画了几只螃蟹,题词:“余平生有三不画:钱不多不画;纸不佳不画;白求不恭不画。淑云儿辈之师也,不在此例。”那位老师见画后,不解其意,要主任带画向极苍和夫人问究竟。靳先生讲:“此画,那位女老师不便挂,但此画题词很能代表齐老个性,我们存着有意义。请你回去商量一下,我们愿以齐老另一幅画相换。”该女老师知情后大愤,三把两把将画撕碎烧了。他们为此深为惋惜!
杨秀珍毕业时,齐老示意学校愿收她为弟子。赵少侯秘书长向她传达此意,并向她祝贺说:“机会难得呀,人们请求请不来的呀!”听到这一大好消息,她心情极为激动,不知说什么话才好。她到齐老家,向齐老和夫人行跪拜礼,齐师母挽住她,齐老说:“鞠躬吧!”说明齐老思想与时俱进。于是,她向齐老和夫人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流出了眼泪。齐师母拉着她的手,轻轻抚着。杨秀珍感动极了,不由问道:“我怎样来报答老师呢?”齐老正色道:“是我愿意培养你,什么也不要。”自此,她成了齐老的正式入门女弟子。
二、 齐派传人 卖画谋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军民奋起抗击日军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30日,平津陷落。此时,杨秀珍艺专毕业。因日军强迫学校开学,极苍被聘为女师学院文科教师,杨秀珍被聘为女附中美术教师,每周两次去齐老家学画。齐老不与日军合作,登报云:“年老善饿,收回笔单。”伪政府成立时,派特务拿重金要齐老作画。齐老义愤,借画发泄不满。他几笔画一老翁,手持葫芦,眇一目正向里面观看。画上题了5个字:“里边是什么?”见此,杨秀珍既惊恐,又佩服老师的胆识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竟敢用画讽刺那些卖国贼。她真担心它会给齐老招来灾祸。但特务为了邀功受宠,在伪政府成立的庆祝画册上,齐老这幅画竟被放在第一幅。
日伪统治时,有一天,荣宝斋经理领着一个日本人来到齐老家,说:“这位日本客人很喜欢你的画,希望能得到一幅作为纪念。”那位日本人向白石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先生沉默了半天,才勉强提笔画了一幅螃蟹,画上题了字“看你横行到几时”。杨秀珍对老师说:“那日本人也许不理解画上题词的含义。”老师回答说:“不,他完全明白。”在日军占领区,在日军猖獗之时,白石老人竟以这样的题词相赠,其大智大勇,爱国壮举,深深感染、教育了青年学子。
华北沦陷期间,民不聊生,靳极苍在女师学院被解聘了。全家生活无着,处境十分艰难。齐白石鼓励学生卖画,开画展,并亲自为杨秀珍写了笔润交给荣宝斋,并嘱荣宝斋多方照顾。笔润单原文如下:
“秀珍女弟,昼则出外教书,夜则挑灯作画,为酬其辛劳,代订笔润如下:一、每市尺四元。二、虫一只加四元,扇面以一尺计。齐白石”
患难见真情,齐老在学生最困难时期,给他们全家解决了经济问题。琉璃厂有一书画店按价订购了几幅画,接着要订购多幅,说加价也行,但要画不要署名,经查询方知,原来有人能伪造齐老签名骗人。杨秀珍知情后气愤极了,声言不署名的画绝不拿出门,决不能让人用她的双手去玷污、损伤先生于万一。她断然拒绝了画商的要求。齐老得知此情形后,不胜欣慰,鼓励她开个人画展,以解决生活问题。于是,自1940年起,杨秀珍每年开个人画展一次,共办过4次,每次展画百十幅,俱经齐老检审认可。在检审中,齐老认为优秀者即为题词,以增高该画售价,每次总题词十四五幅。一幅《小鼠偷葡萄》,齐老题:“小鼠值四十金,葡萄值二十金,老翁题词在外。”题所画《枯藤》,用了“草里惊蛇”4个大草字,此画藤条飞舞,题字凤舞龙翔,挂在展厅中,相得益彰,倍增光彩。又为《牡丹蜜蜂》篆书“富贵家风”4字,最受时人欢迎,竟重订了13幅之多。还有一幅《枇杷果》,是学习白石老人的章法,先生为之题云:“何其与予乱真也。”这幅画由友人买去。这一次画展,白石老人为秀珍题画多达20张,画展盛极一时。满厅是画,满厅是订购的红条。第一次画展时,齐老和夫人带良迟、良已等一同莅临。因齐老亲临,齐老学生好友、欲瞻仰老人风采者纷纷前来,展厅内人数极多,济济一厅。
王友石先生也偕同山东老画家、名书家王墨仙先生来到展厅。他看完画展之后,当即索笔纸,当着齐翁的面赋诗:
得与齐翁作弟子,须知作者是英才。
名园花树春如海,人人都道看画来。
此举成了此次画展的高潮。这幅题诗至今为杨秀珍所珍藏。
三、反右蒙难 艰苦备尝
1952年,杨老随先生极苍离开北京。1953年,极苍到山西大学任中文系教授,杨被聘为山西大学美术教师,主持中学美术教师培训班,同时任生物系绘图员,所绘图对教师讲课帮助很大。当时,王友石先生在北京筹建了中国画院,齐白石老人推荐杨秀珍到画院任画师。由于山西大学负责人不肯放行,杨秀珍失掉了这次机会,成为她终生的遗憾。
1957年,反右运动中,极苍先生被错划为右派,进而更错误地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判刑8年,劳动改造,全家蒙难。杨老一人担负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艰苦备尝,政治上还受歧视,处处被看作是反革命家属。多年相依为命的丈夫离开了家,自己也不能画画了,不久,杨秀珍又患了危及生命的子宫癌,真让她感到了生活之难,做人之难!幸经友人资助,她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生命才得以挽救。病体初愈回校后,不料又时时受到侮辱,杨秀珍被迫于52岁时即1962年提前退休,工资只发60%,即每月40多元,在子女尚未成年之时,这样的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十年浩劫中,已故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也受到无情批判,齐老弟子李苦禅、王雪涛等也受到批斗,北京开了“黑画”展览会。杨老和他们亦师亦友,在劫难逃。于是,她接受劝告,把画笔完全收了起来。林彪、“四人帮”一伙迫害知识分子,山西大学的当政者又逼迫她迁到丈夫靳极苍改造的阳曲县东凌井店乡下。老两口都年逾六十,相依为命,一个是古典文学专家,一个是齐派嫡传画家,竟日出而作,手挥农具,一年四季干起了农活。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四人帮”被粉碎后,杨秀珍老人应老乡之邀,在农村为农民画年画、画板柜、设计窗花,有求必应,受到全村人的尊敬,求画者也络绎不绝,还有身居高位者乘专车前来求画。阳曲县文化馆馆长武凤山也专程拜访杨秀珍老人,请她到县文化馆任教。消息传到太原,全省知名书画家赵延绪、赵梅生、吴德文、徐文达、朱焰等俱前来聚会作画。县文化馆还办了绘画班,每年开一次书画展,每月出宣传画版一次。阳曲县文化馆也因此在全省出了名。1980年,该馆筹资出版了《杨秀珍画辑》,受到书画爱好者的欢迎。馆中职工精神振奋,文化工作蒸蒸日上。
四、志士晚晴 艺术重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知识分子带来新生。1980年11月,山西省政府给靳极苍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了其教授职称,并将他接回山西大学,重任教职。杨老也依政策回到了山大,因已退休没有复职。她怀着感激之情,誓以有生之年努力作画,报效党和人民。1982年,杨老举办个人画展,声誉鹊起,中外人士慕名求画购画者与日俱增。1985年,深圳中外合资的雅园宾馆特邀杨老为雅园作画。杨老虽然已到古稀之年,但雄心未泯,为雅园作大画4幅,小画多幅,雅园装饰一新,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雅之园,专家及顾客交口称赞,营业额大增。该宾馆开业3周年之际要隆重庆祝,又特邀杨老于庆典时开个人画展,北京一些书画家莅临,到会者有费孝通、周培源、赵朴初、曹禺、千家驹、刘开渠和郑洞国、沈醉等名家。诗人兴会喜空前!他们都为画展签名题词表示祝贺。在千家驹、曹禺二人签字时,极苍先生喜赋一绝对:“千家驹,驹值万宝;万家宝,宝抵千驹。”(曹禺原名万家宝)。大家拍手称赞!誉为绝对。千家驹夫人赵甲素说:“40年前在桂林,田汉见到他们二人,也说:‘你俩名字是一副绝对。’可是当时没人完成,今天靳老完成了,真难得。”大家共推书法家黄苗子把这副对联写好,分送大家,这成为这次画展中的一段佳话。在画展期间,千家驹的内兄、画家赵甲栋托赵朴初介绍拜杨老为师,还举行了拜师礼。在雅园庆祝会的第三天,大家同去游赏深圳名胜园林西丽湖。在宴会上,赵朴初即兴赋诗,由郁凤女士朗读:“在北京还未见柳青青,到此处已是红花碧树。千家诗唱不尽,松风水月,仙露明珠,难怪周郎爱上了。问佛心也不异凡夫。说与曹公,不须‘雷雨’,尽教‘日出’,让大家闲情散步,笑呵呵,不妨沉醉情人扶。最后许我说一句,请杨婆婆画一幅西丽湖图。”这诗,把所有在座的名人都嵌进去了,所以读至杨婆婆,大家都向杨老和极苍用力鼓掌,形成了这次盛会的高潮。接着,他们应邀到广州,省、市政府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在会上,朗读了赵朴初的这首诗。会后,千家驹写成跋。关于杨婆婆部分写道:“雅园举行三周年庆祝会时,同时举行齐白石入室弟子杨秀珍和她女儿靳玉蕾,还有她的弟子赵甲栋画展。杨女士今年78岁,故称杨婆婆。西丽湖为深圳著名旅游区,风光秀丽迷人醉,故沈公题有‘人间胜仙境,深圳西丽湖’,而‘西丽湖图’为‘稀里糊涂’谐音,此朴老居士神来之笔,妙语天成,令人拍案叫绝。”
因此,“杨婆婆”之名,一下就盛传广州、深圳一带了。西丽湖公园领导闻讯,通过雅园,特邀杨老夫妇一行到西丽湖小住,为西丽湖作画。要把赵老的诗、千老的跋和杨老作的西丽湖图,刻石立碑,作为该园一景,供人游赏。极苍先生为画题词:
美哉西丽湖,南海最明珠,
翠峰秀绝塔重塔,碧水清空湖外湖,
三角杜鹃红似火,圆厅旋转胜景殊,
南海最明珠,美哉西丽湖。
杨老一行在深圳活动的盛况,传到了香港。香港宝莲禅寺闻名中外,为东南亚各国所景仰。因修铸青铜大佛,要重修寺容,通过雅园盛情邀请杨老夫妇前往作艺术指导。于是,他们带着女儿靳玉蕾,于1987年9月下旬到了香港,住宝莲寺并为之作画多幅。第三天,千家驹夫妇由新加坡返国途经香港,闻讯杨老夫妇在港,即到宝莲寺相会。千老和极苍为杨老画作题诗数幅。诗画珠联,该寺极为重视。该寺住持得知杨老为齐白石大师的入室女弟子,特地拿出一幅署名齐老的大幅荷花,说这是几年前大屿乡乡长从大陆买来送给寺院的礼品,都说是假的,所以寺院不重视,画都潮湿了,请予鉴定。杨老仔细看过,高兴地说:“祝贺你们,画是真的!署名、图章也是真的,你们该好好保管。”住持一听,大喜过望。这消息为大屿乡乡长知道了,特别感激,专门请他们去品尝该地的名产海鲜——特种虾。这虾是广州、深圳宴席上的珍品,无双鳌,只6只细腿,圆身全是肉,味道鲜美。杨老讲,该虾如果入画,因无双鳌,人们会误会画错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画家深入生活,受益匪浅。
由香港返回深圳,杨老一行住在迎宾馆,又应邀作画多幅。馆中有4园:梅园、桂园、柏园、竹园。柏园是专门招待副总理以上领导人的,厅中旧画因南方潮湿已霉烂,特请杨老作巨幅荷花,长3米,宽1.5米。画毕,经合计,由千家驹先生秉笔题鲁迅先生诗句:
好向莲溪称净植,勿随残叶坠寒塘。
这幅画由极苍致函其学生——山西日报驻深圳特派记者骆士正,拍摄彩照留作纪念。1988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了“振兴‘丝绸之路’国际书画展览”,有日本、美国、法国、荷兰、泰国、新加坡、奥地利、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书画作品参展。杨老作品获优秀奖,荣誉证书上写道:“您的作品已成为历史性纪念,在丝绸之路,永远珍藏。”
杨老现任山西省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几十年来,她学习齐老言传身教,献身教育,培养出国画家杨吉魁教授等一批齐派传人。199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杨秀珍画集》,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杨老的老伴靳极苍教授深情地讲:“她不愧是一个可敬的妻子,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执着的艺术家。”
(责编 东 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