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但仍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是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偏差、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国家政策倾斜不够,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原因。可通过国家增加投资、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把高职教育纳入我国正常的学制当中等策略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滞后 原因 对策
高职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相对于迅猛发展的经济建设,高职教育的发展则显得滞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滞后已经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探讨高职教育滞后原因及对策。
一、高职教育发展滞后的表现
高职教育是直接培养经济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它的作用就体现在为经济建设提供适宜的高级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发展滞后也体现在培养的人才与经济建设的不适应上,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
1. 首先从培养人才的数量上看,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技师和高级技师也严重短缺。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从发展的趋势看,我国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据测算,到“十五”末,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近几年的高职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紧缺,但仍然赶不上技工缺口的数量。
2. 其次从培养人才的质量上看,高职教育发展更是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几年的高职扩招,从数量上缓解了一些地区技工荒的程度。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未能及时跟上规模超常扩张的需要,导致办学质量下降,高职毕业生素质不高,整体上仍然没有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能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就因不适用而被退回,造成一方面企业用人单位惊呼“技工荒”,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却陷入工作难找的无奈境地。
二、高职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 定位偏差。在对高职教育的层次定位上,我国把高职教育定位为专科高职,而且多由原来的大专转型或由中专升级而形成,这使得高职教育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是由各路散兵组成而非正规军;在对高职教育的学费定位上,又把高职教育定位为高学费教育,比一般本科院校学费高很多,国家财政支持少。这种低层次而高收费的定位偏差注定了高职生源的整体素质较差。
2. 观念滞后。由于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偏差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对高职教育的误区与偏见。不少人认为上高职就没前途、没出息。加上高职教育又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起步晚,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高职人才观和成才观。因而人们常常片面地认为高职院校是最末流的高校,高职学生是素质最差的大学生,使高职教育没有相应的“名份”。这样,学生及其家长就不情愿选择这类学校,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用人单位也看低高职毕业生。
3. 国家财力投入不足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它除了要与各行各业密切联系与合作之外,还要拥有各行各业的机器设备和最新技术及各种实习实训基地,这些设备和技术还要经常更新。这就需要大量的场地和巨额资金,其投入不比普通高校的实验室投资小,甚至还要更大。许多高职院校还要面临新校区建设的巨额费用。而国家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两年国家已认识到这点,开始划拨巨额资金,采取相应措施发展高职教育,这是英明之举,对我国高职教育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 高职院校本身的原因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在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是高职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也是重要的原因。
(1)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与办学条件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的模式上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没有把握好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办学方向,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与高职的培养目标脱节,使高职学生毕业后没有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丧失了自身应有的优势和特色,没有了竞争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均达不到标准要求。现有的实践实训条件陈旧,学生的实践实训环节跟不上,学生的实践技能跟不上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有较大距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普通高校转型而来或是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认识不足,拥有的只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和操作技能,难以完全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2)重招生,轻就业,就业指导和跟踪调查工作不到位
高职院校只重视招生而忽略了就业。没有建立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稳定的信息交流平台,又缺乏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对于毕业生在工作当中得到的哪些知识重要、哪些知识更有用的体会无从了解,使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的改革失去了一个有效的依据。
(3)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它在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有别于普通高校,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缺乏高职特色。教学方法仍然是以讲授为主,一些多媒体也只是黑板粉笔的替代品,学生听的多,动手操作的少。在考核与评价方面,基本上是本科理论教学的考核方式,缺乏应用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三、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
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不可短缺的一条腿,是实现我国城乡小康社会的保证因素,一定要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国家要把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大力倡导高职教育,进行高职教育的宣传,消除社会与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扶助高职教育走上正规。
其次,要开展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法规建设。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门《高职教育学》,对高职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途径及考核评价作系统的论述,高职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又没有一部《高职教育法》对其行为进行规范。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全凭自己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是跟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后头赶路,要真正高效地发挥高职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除了实践探索外,还需要进行理论探讨与提升。
再次,是进行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和管理改革。建立灵活机动的办学机制,密切联系企业用人单位,适时改革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对学生的考核考试方法。改革招生与就业机制,建立与企业单位的长效联系,建立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稳定的、反应灵敏的信息渠道,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吸纳优质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改进教师评估,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
最后,要把高职教育纳入我国正常的学制系统之中。从学制上看,我国小学和初中为基础义务教育,到高中开始分成并列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即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等教育为本科,还有研究生、博士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却变成了专科,远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变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完整的教育,这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现象。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又应该包括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给高职教育一个名正言顺的位置,还要发展本科和研究生高职教育,使高职教育和普通高校一样并列发展,并驾齐驱,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强劲的两条腿。
参考文献:
[1]邱雅.技工荒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探讨[J].企业技术进步(京),2005,3.
[2]支卫兴.高等职业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0,(4).
[3]仲耀黎.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0,(3).
关键词:高职教育 滞后 原因 对策
高职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相对于迅猛发展的经济建设,高职教育的发展则显得滞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滞后已经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探讨高职教育滞后原因及对策。
一、高职教育发展滞后的表现
高职教育是直接培养经济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它的作用就体现在为经济建设提供适宜的高级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发展滞后也体现在培养的人才与经济建设的不适应上,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
1. 首先从培养人才的数量上看,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技师和高级技师也严重短缺。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从发展的趋势看,我国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据测算,到“十五”末,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近几年的高职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紧缺,但仍然赶不上技工缺口的数量。
2. 其次从培养人才的质量上看,高职教育发展更是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几年的高职扩招,从数量上缓解了一些地区技工荒的程度。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未能及时跟上规模超常扩张的需要,导致办学质量下降,高职毕业生素质不高,整体上仍然没有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能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就因不适用而被退回,造成一方面企业用人单位惊呼“技工荒”,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却陷入工作难找的无奈境地。
二、高职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 定位偏差。在对高职教育的层次定位上,我国把高职教育定位为专科高职,而且多由原来的大专转型或由中专升级而形成,这使得高职教育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是由各路散兵组成而非正规军;在对高职教育的学费定位上,又把高职教育定位为高学费教育,比一般本科院校学费高很多,国家财政支持少。这种低层次而高收费的定位偏差注定了高职生源的整体素质较差。
2. 观念滞后。由于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偏差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对高职教育的误区与偏见。不少人认为上高职就没前途、没出息。加上高职教育又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起步晚,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高职人才观和成才观。因而人们常常片面地认为高职院校是最末流的高校,高职学生是素质最差的大学生,使高职教育没有相应的“名份”。这样,学生及其家长就不情愿选择这类学校,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用人单位也看低高职毕业生。
3. 国家财力投入不足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它除了要与各行各业密切联系与合作之外,还要拥有各行各业的机器设备和最新技术及各种实习实训基地,这些设备和技术还要经常更新。这就需要大量的场地和巨额资金,其投入不比普通高校的实验室投资小,甚至还要更大。许多高职院校还要面临新校区建设的巨额费用。而国家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两年国家已认识到这点,开始划拨巨额资金,采取相应措施发展高职教育,这是英明之举,对我国高职教育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 高职院校本身的原因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在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是高职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也是重要的原因。
(1)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与办学条件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的模式上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没有把握好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办学方向,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与高职的培养目标脱节,使高职学生毕业后没有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丧失了自身应有的优势和特色,没有了竞争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均达不到标准要求。现有的实践实训条件陈旧,学生的实践实训环节跟不上,学生的实践技能跟不上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有较大距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普通高校转型而来或是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认识不足,拥有的只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和操作技能,难以完全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2)重招生,轻就业,就业指导和跟踪调查工作不到位
高职院校只重视招生而忽略了就业。没有建立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稳定的信息交流平台,又缺乏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对于毕业生在工作当中得到的哪些知识重要、哪些知识更有用的体会无从了解,使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的改革失去了一个有效的依据。
(3)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它在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有别于普通高校,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缺乏高职特色。教学方法仍然是以讲授为主,一些多媒体也只是黑板粉笔的替代品,学生听的多,动手操作的少。在考核与评价方面,基本上是本科理论教学的考核方式,缺乏应用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三、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
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不可短缺的一条腿,是实现我国城乡小康社会的保证因素,一定要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国家要把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大力倡导高职教育,进行高职教育的宣传,消除社会与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扶助高职教育走上正规。
其次,要开展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法规建设。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门《高职教育学》,对高职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途径及考核评价作系统的论述,高职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又没有一部《高职教育法》对其行为进行规范。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全凭自己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是跟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后头赶路,要真正高效地发挥高职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除了实践探索外,还需要进行理论探讨与提升。
再次,是进行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和管理改革。建立灵活机动的办学机制,密切联系企业用人单位,适时改革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对学生的考核考试方法。改革招生与就业机制,建立与企业单位的长效联系,建立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稳定的、反应灵敏的信息渠道,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吸纳优质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改进教师评估,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
最后,要把高职教育纳入我国正常的学制系统之中。从学制上看,我国小学和初中为基础义务教育,到高中开始分成并列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即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等教育为本科,还有研究生、博士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却变成了专科,远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变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完整的教育,这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现象。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又应该包括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给高职教育一个名正言顺的位置,还要发展本科和研究生高职教育,使高职教育和普通高校一样并列发展,并驾齐驱,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强劲的两条腿。
参考文献:
[1]邱雅.技工荒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探讨[J].企业技术进步(京),2005,3.
[2]支卫兴.高等职业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0,(4).
[3]仲耀黎.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