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尚不发达的年代,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甚至东方的认知大多从电影中得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黄柳霜( Anna May Wong)等东方面孔成为了西方设计师们了解和借鉴东方元素的窗口。然而受困于角色的限制,她们充当的也仅仅是东方文化的刻板符号,几乎无一例外地满足了西方创作者们神话式的想象,因而在无数以当时的中国女影星为灵感的时装作品中,对异域世界的好奇远大于对文化现实的追溯。
对于早期电影中东方意象的把玩,设计师Jean Paul Gaultier十分有发言权。在2001年秋冬高定系列中,他将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女性塑造为一批肩负异域风情的艳丽名伶,衣服上绣有“ShanghaiExpress”等电影和文学作品名称,代表了西方视角下对中国的描述,与其说是东方元素的转译,不如说是Gaultier排演的一出异域奇幻戏剧更为合适。
比起Gaultier天马行空的想象,Yves Saint Laurent于1977年推出的中国系列基于更多历史资料,并在未来的传承发展中不断与中国文化形成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反哺,其品牌继任设计师Tom Ford在2004年秋冬系列中,作为对创始人的致敬和离任前的告别,选择以1977年的中国系列为基础进一步发挥,华丽的丝绸和宝塔式的肩部廓形成就了当季的东方韵昧,T台上压轴的两件如中国釉彩瓷器股华丽的旗袍式亮片连衣裙也启发了中国设计师Laurence Xu(许建树)在戛纳电影节上一战成名的“龙袍”装,构成了从中国到外国再到中国的奇妙路径。
正如旧金山艺术博物馆馆长Thomas P Campbell所言,“自丝绸之路开始,西方就对亚洲文化神往,如今(我们)对亚洲的实际情况越发了解,但永远都会有偏差之处,在翻译中被丢失的东西又或者真实的认知反而启发了一种新的幻想。”诚然,在时装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站在东方还是西方视角,总是交织着现实和想象。然而近几年间,除去鲜明的龙凤图案、精美的瓷器印花,出现了更为含蓄而多样化的呈现手法,在彰显东方韵味的同时,也赋予东方文化现代的活力。 同样是对博物馆中的历史档案加以揣摩,Dries Van Noten的2012年秋冬系列却选择了一条与先前设计师们迥然不同的东方元素再创作之路,伦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