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教”,突出“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一方面要淡化教师“教”的痕迹,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淡化“教”、突出“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参与、亲历实践。
  关键词: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 亲身参与 亲历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在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一方面要淡化教师“教”的痕迹,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具体怎样淡化“教”、突出“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探索。笔者以《分数乘整数》一课为例,谈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经过探究,学生思维的惰性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应为探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必要时给予恰当的引导。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获得知识。
  如《分数乘整数》一课教学中对算式310×3算理的解释。这个算式虽然是比较简单的计算,但其中蕴含的算理却值得学生一探究竟。笔者通过学习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式310×3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结果。从学生的学习单来看,其中不乏巧妙、独特的思路。比如下面几种方法:(1)运用分数加法——310×3=310+310+310=910;(2)画图(见图1);(3)化成小数——310×3=310+310+310=0.3+0.3+0.3=0.9=910;(4)运用分数的意义——310表示3个110,310×3表示(3×3)个110即9个110,就是910;(5)运用单位转化——310米=3分米,310米×3=3分米×3=9分米=910米;(6)分子乘整数——310×3=3×310=910。
  图1
  二、让学生亲身参与
  上述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当然有优劣之分,但笔者并没有立即做出评价,而是创造宽松的氛围,组织了一次自由讨论,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310米=3分米,310米×3=3分米×3=9分米=910米,所以310×3=910。
  师很好!你用的是单位转化的方法。
  生(质疑)你为什么不把310米转化为30厘米来想?
  (台上的同学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措手不及,教师适时提示。)
  师我觉得你可以按他的要求试一试。
  生(板演后)其实这样也可以。310米=30厘米,310米×3=30厘米×3=90厘米=910米,只不過这样转化稍微麻烦一些。谢谢你的补充和提醒!
  ……
  生我是将分数转化成小数,310的分母是10,很容易化成小数。因为310=0.3,所以310×3=310+310+310=0.3+0.3+0.3=0.9=910。
  (台下学生窃窃私语。)
  师大家对他的方法有疑问吗?不妨大胆说出来。
  生我觉得没有必要转化成小数,我们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运算,由310+310+310可以直接得到结论910。
  ……
  三、让学生亲历实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在自由讨论后,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对比各种算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各种算法之间的差异,选出最简洁的算法,从而使所学知识逐步转化为技能。
  当学生汇报完计算310×3的所有方法后,教师追问:“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陷入沉思,稍后便有学生回答:“它们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都是910。”“它们都是把3个310合起来。”“其实都是在算9个110是多少,所以分母不变分子相乘,3×3=9。”紧接着,教师提问:“从这些方法中选出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310×30,14×37。”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对比:“这两题和310×3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们不再用画图、分数加法等方法了?”学生发现:“画图、分数加法、化成小数等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用分数的分子乘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更方便、准确!”
其他文献
1982年8月4日早晨,老校长陈树民把刚刚毕业的我领进附小的大门。穿过笔直的梧桐树大道,我看到学校行政楼前的大雪松下站着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她花白的短发整整齐齐,红润的脸上满是慈祥的笑容。看到我,老人迎上前来,亲切地握住我的手说:“你是新来的小侯吧?我是斯霞。”中国教坛的泰斗斯霞老师就站在我眼前!我激动地看着她,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30多年过去了,那天和斯霞老师说的许多话我都已经淡忘,但她在学校
期刊
摘要:教学机智是教师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教学机智运用得当,往往能为课堂教学创造出另一种精彩。具体方法有:巧妙使用身边事物、巧妙借助学生错误、巧妙调整教学流程、巧妙设置课堂追问等等。  关键词:教学机智 身边事物 学生错误 教学流程 课堂追问  教学机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从而使课堂保持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核心内容是指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起奠基作用,能关联一个或数个领域的数学知识。“图形的认识”便可以看作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小学数学认识平面图形第二阶段的教学是从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开始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以具体化世界的数学内化学生的元经验,以符号化世界的数学顺应学生的经验与逻辑,以形式化世界的数学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平衡。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内容 界定 教学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性、规范性、预设性等问题,让微课介入口语交际教学,通过以下路径:编写教案,录制微视频;任务驱动,实施微教学;自学自练,开展微评价等,拓展口语交际教学时空,为口语交际创造实战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提升其言语实践能力。  关键词:微课 实战情境 微视频 任务驱动 微评价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学生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期刊
摘 要:青年教师的课堂往往存在忽视过程、注重结果的问题。青年教师备课时应优化“过程”设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重结构性、体现层次性、突出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放缓节奏,让学生经历发现过程、类推过程、建模过程、反思过程。丰盈的课堂教学过程,将不断推动师生交往互动,推动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就更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 过程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如何上好每一
期刊
摘 要:在《小数除以整数》一课教学中,通过前测调研发现学生存在两个难点:对除法意义的再认识和对小数位值制的再理解。同时发现,直观模型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算理的效果明显。基于此,教学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教学,同时提供适当的学具作为直观模型,让学生按需使用,借助直观模型说理,沟通计量单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由动作表征、模型表征到竖式表征,最终真正从直观走向抽象,深入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算法。  关键
期刊
摘 要:代数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进行思考,运用字母符号进行表达,有机渗透代数思想,以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跨越。  关键词:小学数学 代数思想 符号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双基”扩展
期刊
摘 要:词语教学不应沦为阅读教学的点缀,而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内容。从《蜗牛的奖杯》中的一对近义词教学来看,词语教学可采用部首析词、联系文本、创设情境等策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同词异构 部首析词 联系文本 创设情境  一、一对近义词的“同词异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一课讲述了蜗牛因为过于骄傲自大,让一对有力的翅膀变成了沉重的外壳,自己也从飞行冠军变成为奖杯所累
期刊
摘 要:《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以圆之美为主线整体设计,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三个层面。学生在寻找中感受圆的“外在美”,在探索中了解圆之美的奥秘;再用数学的眼光透视生活中人们对圆的创造与应用,在对比、体会中领会“美”的实用价值。学生对圆之美有了整体的感受,更有了数学的眼光。  关键词:圆之美 发现 探索 感悟  “圆是最美的平面图形”,这句话呈现了人们对圆最质朴、最原始的印象。同时,也因
期刊
摘 要:《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一课,设计了感知规律、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三个环节,让学生在感知中聚焦、在探索中明晰、在运用中提升。感知规律是探索规律的基础,探索规律是感知规律的延续,运用规律是探索规律的提升。  关键词:简单的周期 探索规律 感知 探索 运用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引领下,苏教版小数学教材中的“探索规律”是改版较大的板块。在新版教材中,从三年级起,每一册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