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护理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nghehuang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肝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在进行肝脏移植手术,之后从产生排斥反应的时间、病例生理上的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前后存在的差别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结果 肝脏移植手术之后的排斥反应并不是非常的严重并且通过科学的护理能够将排斥反应降到最低;结论 科学的护理对于降低排斥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排斥反应降低对提高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肝脏移植手术;术后排斥反应;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48-02
  作为肝脏移植手术之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排斥反应对于移植肝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肝脏移植术后护理中,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来进行术后排斥反应的尽早发现成为了目前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难点。护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不断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一、材料與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其中有女性35例,男性65例,年龄在18——60之间,平均年龄在48左右,其年龄、性别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含义。在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该项手术存在的风险并且签署了手术同意意向书之后进行常规性的手术。
  2、方法
  其主要从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病例生理的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处理及预后方面的不同来进行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从肝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程度差别来看,其主要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的排斥反应。其中超急性的排斥反应主要发生在异种的肝脏移植中,发生时间为移植后的一周之内,其主要表现为移植的肝脏之后出现血流停止的现象,实际的功能丧失,该类型的发生次数相对较少,一旦出现则预示着手术失败;急性排斥反应则是肝脏移植中发生最多的一种,一般发生在移植手术之后的5天到15天,当移植肝脏的功能在逐渐的恢复过程中,患者出现精神不济、烦躁乏力并且存在着发热的现象,检查结果上血清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现象,并且凝血酶的实践出现延长的现象;慢性排斥反应则是在手术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之后发生,患者出现容易疲劳以及胆红素上升的现象,但是其发生的次数非常少。
  二、结果
  从100例的手术之中,其中有17例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排斥反应,其发生率为17%,其中有男性11例,女性6例,其中并没有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为15人,慢性排斥反应为2人。17为患者中有10例是良性的末期肝脏疾病,7例为恶性的肿瘤疾病,并且有2例患者在手术之后由于排斥反应过重而死亡,其他患者皆恢复健康。
  三、护理措施
  1、科学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服药
  在进行肝脏移植手术之后,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服用对于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以及实际的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需要终身进行服用。从口服的免疫抑制剂药物来看,环孢素A有油性、胶囊两种,但是在服用方法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医护人员需要提高专业素养,为患者的健康提供重要的保障。例如,对于油剂型的环孢素A服用,需要在饭前的三十分钟来进行服用,其可以加入到牛奶或者果汁等饮品中进行服用,也可以滴在饼干或者是面包上来服用,这样就能够降低肠道的反应,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增加环孢素A实际的生物利用度;在进行胶囊型的环孢素A的服用过程中,其需要患者采取整个吞服的方式,单独服用或者是与食物同时服用均可,但是却不能够和果汁等践行服用,并且还需要保证每一次服药的间隔不能够低于十二个小时。此外,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时性的督促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的检查并且还需要告知患者其正常的血药浓度氛围,为患者自己检测提供方便,并且需要告知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时期需要每周进行一次到两次的检测,随着病情的逐渐稳定以及身体机能的逐渐恢复,其可以放宽到每一周或者是两周来进行一次血药浓度检测,同时还需要让患者了解,正常的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需要维持在100g/ml到500g/ml之间,同时还需要多次敦促药物需要在饭前一个小时或者是饭后两个小时服用,在需要浓度在病情稳定之后发生转变,其大致在5ng/ml到10ng/ml之间。通过护理工作人员科学的指导来为患者的肝脏移植恢复提供更为优质的康复环境。
  2、细致观察药物存在的不良反应
  在进行排斥反应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服用非常的重要,一旦出错就会造成不良反应,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把握药物服用的时间、剂量以及搭配,例如,环孢素A在与Fk506的服用过程中,其容易出现肝肾的毒性、神经毒性,并且伴随着血压升高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病人服药的过程中需要定时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测,避免由于药物合用而出现肝肾毒性加重的现象,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时性的测量血压,如果出现了血压过高的现象则需要借助降压药来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哺乳期的母亲在服用药物期间避免哺乳;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增加感染的易感性,还会造成高血糖尿病等问题,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尿糖以及血糖等方面进行定期性的检测,辅助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生命体征上的变化以及体重皮肤等方面的变化,并且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来进行服药,不能够擅自的更改服用的药量或者是停止服用药物,不能够不经允许就服用其他药物。
  四、讨论
  在进行肝脏移植手术的过程中,排斥反应是影响手术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的护理方式对于排斥反应影响降低以及降低排斥反应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排斥反应并且及时的投入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率。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牢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注重肝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工作的观察以及护理,通过正确的用药指导来更加高效的协助医生进行工作,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排斥反应的诊断与质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为手术成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施华.肝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03).
  [2]张艳.肝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02).
  [3]芦桂芝,李丽,曲晓菊.Orem自理模式在肝脏移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0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68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系统性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要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68例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全人护理观念的实施对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8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900名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对观察组的900名患者采取全人护理,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460例、良好的有140例、较差的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危重患者CRRT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室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接受CRRT治疗的高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针对心血管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减低高龄危重患者CRRT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应用细节护理模式对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呼吸内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细节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内科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一2014年6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2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效果更佳,实验组护理人员操作规范率为96.0%,患者生活优良率为9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NICU引起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而探索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间的46例NICU细菌感染患儿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调查并总结归类。结果:各种原因引起的早产、剖腹产、出生体重偏低、抵抗力低和母亲产前不良习惯以及遗传病和男女性别差异是导致NICU患儿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ICU是最容易出现细菌感染现象的场所,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的联合作用是最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系统护理,最后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比观察组低26.67%。比较2组统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254,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初产妇剖宫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初产妇患者共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产科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产后24h内出血量,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中是凶险急腹症之一,其发病较急且病情复杂,相关并发症较多,其病死机率可达20%~30%左右,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明显代谢紊乱,有严重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在高分解代谢的状态之下能量消耗相较于基础值明显升高50%左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鼻肠管肠内营养;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病患应采取的科学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4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均为21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对综合组病患实施综合优质化护理。结果 综合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