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一例情感障碍学生的个案研究,探讨这类儿童如何适应小学体育教育要求。研究表明:針对个案对象的不同表现,通过心理辅导、认知训练、互助游戏三个方面对特殊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弥补其身心缺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感障碍;个案研究
一、案例背景
对于智力落后,情感上存在障碍的儿童,不仅要在心理上进行矫治,还要激发其兴趣,目的是实现特殊儿童认知的改变。
二、案例描述
本校四年级5班学生张某某,男。通过瑞文测验(CRT)结果表明,张某某的智力测验分数低于20分,属于轻度智力障碍者。因智能偏低,有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之处。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得知,张某某的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其在奶奶面前表现得固执,而在别人面前却胆怯、自卑。张某某假期和周末除了一个人看电视,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在体育课中,张某某从不主动向老师问好,不主动和班级同学一起游戏,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看别人活动,也不干扰别人玩。他的运动能力很弱,不仅不参与小组游戏,而且最基本的动作也无法完成,像正常儿童那样,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做动作,他感到困难。
三、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个案的分析,我们发现张某某认知能力差,在体育活动中有一定情感障碍。于是,本文制定了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的个别教育计划,从心理辅导、认知、互助游戏三个维度对张某某进行综合的教育干预。具体如下:
(一)心理辅导
1.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体育课上,我积极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充分尊重张某某的个性,积极引导张某某向同伴讲述自己的玩法,这样有利于培养特殊儿童的运动能力。同时注意用微笑的目光鼓励他,关注他在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而不要对他进行纵向比较。
其次是注重同伴互助。在一种平等、非权威的气氛中,同伴们互相模仿、学习对方。所以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个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张某某胆子小,不爱说话,我在组织体育游戏时通过互补配对活动,让能力较差的张某某与意识较强的儿童一起游戏,特别是让他们积极鼓励张某某。
最后是营造民主的游戏氛围。我积极给他提供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用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张某某的“过失”,并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让他勇于冒险。
2.倾心交流
在对张某某进行有意识的课间观察中,发现他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原地不动,但他还是极想和同学交往的。比如,他会偷偷地看同学们玩足球,当别人高兴的时候他的脸上也随之浮现出笑容。针对他孤独、内向、交往被动的性格趋向,我决定每周用两次课的时间请他来我们学校专门设立的体育运动中心。这里的氛围舒缓而温馨,被支持的孩子可以融洽地在这里与老师交流。我采取随意的态度问他是否喜欢这里的环境,一开始他不敢看我,也不回答,甚至捂住头,有时还把自己躲起来。
(二)认知干预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张某某的体育活动兴趣,进行必要的认知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张某某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主要缺陷是自信心不足。我通过一些专门的认知加工能力训练来改善他的能力。针对他动作协调性差的特点,每周都对他进行两次手和脚的训练,渐渐地,他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认知干预是一个逐渐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在继续对张某某进行认知干预的同时,着重对他进行肢体方面的训练。
(三)互助游戏
1.构建以体育游戏为载体的体育活动体系
我为了增强张某某的自信心,积极给他提供更多身心能够自由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坚持鼓励性原则,我不断地培养张某某的自信心和大胆探索的精神,鼓励他积极尝试自己想出来的新动作,不断地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新体育游戏模式
一是问题导向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儿童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中,最后筛选出最佳方案,在游戏中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特殊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特殊儿童的辨别能力。
二是观察实践模式。这种模式中,我主要是让张某某亲身参与实践,让其置身于各种摸索和尝试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其训练效果。在一次体育游戏中,我隆重真诚地鼓励张某某参加,并在旁边随机巧妙地引导他,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小伙伴的称赞,在掌声中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3.给儿童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尽可能地让张某某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方法、时间、合作伙伴等等。首先,根据他的兴趣挑选他自己喜欢的工具,然后加大一点难度,让他从众多玩具中选择一个复杂的,渐渐为他加大游戏的难度。在训练后的几次小检测中,从他的动作上分析,发现他的变化很大,能够将一些简单的动作做好。
四、教育效果
经过11个月的综合干预,在之后的日子里,体育课中张某某成了足球场上的一员。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逐渐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动作协调能力也有所增强,其在体育课初期表现出的情感障碍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体育课上他乐意和同学一起玩耍,在与同学玩游戏中有了信心。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他能够完成简单的课间操。在集体中,他找到了交流的动机和平台。
五、结论
随着特殊儿童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成为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特殊儿童的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感障碍;个案研究
一、案例背景
对于智力落后,情感上存在障碍的儿童,不仅要在心理上进行矫治,还要激发其兴趣,目的是实现特殊儿童认知的改变。
二、案例描述
本校四年级5班学生张某某,男。通过瑞文测验(CRT)结果表明,张某某的智力测验分数低于20分,属于轻度智力障碍者。因智能偏低,有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之处。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得知,张某某的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其在奶奶面前表现得固执,而在别人面前却胆怯、自卑。张某某假期和周末除了一个人看电视,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在体育课中,张某某从不主动向老师问好,不主动和班级同学一起游戏,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看别人活动,也不干扰别人玩。他的运动能力很弱,不仅不参与小组游戏,而且最基本的动作也无法完成,像正常儿童那样,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做动作,他感到困难。
三、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个案的分析,我们发现张某某认知能力差,在体育活动中有一定情感障碍。于是,本文制定了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的个别教育计划,从心理辅导、认知、互助游戏三个维度对张某某进行综合的教育干预。具体如下:
(一)心理辅导
1.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体育课上,我积极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充分尊重张某某的个性,积极引导张某某向同伴讲述自己的玩法,这样有利于培养特殊儿童的运动能力。同时注意用微笑的目光鼓励他,关注他在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而不要对他进行纵向比较。
其次是注重同伴互助。在一种平等、非权威的气氛中,同伴们互相模仿、学习对方。所以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个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张某某胆子小,不爱说话,我在组织体育游戏时通过互补配对活动,让能力较差的张某某与意识较强的儿童一起游戏,特别是让他们积极鼓励张某某。
最后是营造民主的游戏氛围。我积极给他提供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用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张某某的“过失”,并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让他勇于冒险。
2.倾心交流
在对张某某进行有意识的课间观察中,发现他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原地不动,但他还是极想和同学交往的。比如,他会偷偷地看同学们玩足球,当别人高兴的时候他的脸上也随之浮现出笑容。针对他孤独、内向、交往被动的性格趋向,我决定每周用两次课的时间请他来我们学校专门设立的体育运动中心。这里的氛围舒缓而温馨,被支持的孩子可以融洽地在这里与老师交流。我采取随意的态度问他是否喜欢这里的环境,一开始他不敢看我,也不回答,甚至捂住头,有时还把自己躲起来。
(二)认知干预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张某某的体育活动兴趣,进行必要的认知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张某某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主要缺陷是自信心不足。我通过一些专门的认知加工能力训练来改善他的能力。针对他动作协调性差的特点,每周都对他进行两次手和脚的训练,渐渐地,他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认知干预是一个逐渐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在继续对张某某进行认知干预的同时,着重对他进行肢体方面的训练。
(三)互助游戏
1.构建以体育游戏为载体的体育活动体系
我为了增强张某某的自信心,积极给他提供更多身心能够自由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坚持鼓励性原则,我不断地培养张某某的自信心和大胆探索的精神,鼓励他积极尝试自己想出来的新动作,不断地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新体育游戏模式
一是问题导向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儿童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中,最后筛选出最佳方案,在游戏中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特殊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特殊儿童的辨别能力。
二是观察实践模式。这种模式中,我主要是让张某某亲身参与实践,让其置身于各种摸索和尝试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其训练效果。在一次体育游戏中,我隆重真诚地鼓励张某某参加,并在旁边随机巧妙地引导他,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小伙伴的称赞,在掌声中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3.给儿童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尽可能地让张某某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方法、时间、合作伙伴等等。首先,根据他的兴趣挑选他自己喜欢的工具,然后加大一点难度,让他从众多玩具中选择一个复杂的,渐渐为他加大游戏的难度。在训练后的几次小检测中,从他的动作上分析,发现他的变化很大,能够将一些简单的动作做好。
四、教育效果
经过11个月的综合干预,在之后的日子里,体育课中张某某成了足球场上的一员。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逐渐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动作协调能力也有所增强,其在体育课初期表现出的情感障碍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体育课上他乐意和同学一起玩耍,在与同学玩游戏中有了信心。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他能够完成简单的课间操。在集体中,他找到了交流的动机和平台。
五、结论
随着特殊儿童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成为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特殊儿童的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