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与发展策略——以《沉积学报》为例

来源 :编辑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文地质学科技期刊《沉积学报》为例,深入探讨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功能和定位,为中文期刊走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思路.从中文科技期刊不同于英文科技期刊的定位及自身不足出发,深入分析增强期刊助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路径.中文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重点包含学术内容质量和学术共同体建设、知识服务能力提升、专业期刊集群构建等方面.当前中文科技期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期刊需要更加精细准确的定位.中文科技期刊要从自身服务能力着手,不断赋予期刊新的功能,从而在我国学术生态重建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我国科技期刊办刊模式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完善同行评议机制是最容易实现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同行评议也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保障学术品质的关键.为此,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完善同行评议机制中遇到的主要困惑和问题,包括:审稿人库建设不合理影响期刊审稿质量;审稿方式选择不恰当影响期刊审稿工作效率;审稿人选择不当影响论文刊出的效果;审稿尺度的不统一影响最终决策.结合《天然气工业》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期间的办刊实践,提出相关建议:1)塑造期刊品牌形象,明确自身定位;2)控制审稿人库规模,定期进行质量评估;3)
针对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科学性差错,提出从参考文献引用的必要性、准确性2方面进行审核的方法.结合实例对这2个方面共6种常见错误进行剖析并给出了修改方法:遗漏必要文献、堆砌非必要文献、非对应引用文献、错误引用文献、引用错误文献、引用陈旧文献.分析了参考文献引用出现科学性差错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在工作中提高文献引用科学性的方法.
近年来,学术不端呈现出高技术性和隐蔽性的表现,衍生出隐性学术不端这一新变化.隐性学术不端具有查重检测结果低、技术指标存在多种造假方式、标识信息存在不透明性、投稿行为存在人为操纵等特征,仅依靠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已经不能很好地防范.科技期刊需要重视论文中的隐性学术不端,提高查证技术,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本文以《自然资源学报》为例,系统介绍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25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其他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2年多来,《自然资源学报》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精品栏目,主动策划并主办专题会议推出专辑/专栏,凝练战略咨询报告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量身定制专题论文推出笔谈或访谈丰富刊文格式的实践,在来稿数量增加和来稿质量改善、期刊综合影响实力提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得到良好的社会和学界反响.中文科技期刊要想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维持期刊
稿件退修是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撰写退修意见是编辑的基本功,更是青年编辑工作的难点之一.本文分析了青年编辑在稿件退修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编辑应做好初审,研究专家审稿意见、积极和专家沟通,给作者具体明晰的修改意见以及注意修改说明和修改稿的再审等工作,并提出做好退修的必要条件:找准审稿专家、了解作者、善于学习总结.
在国家整治互联网垄断行为的当下,对学术期刊行业中的“二选一”涉垄断行为表现、影响及危害进行剖析,并给出破解之策.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互联网出版平台有3家:中国Z网,W方数据及W资讯.有些平台在与期刊合作出版时实行独家代理出版,这对读者、期刊和期刊行业均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科技期刊与出版平台进行独家代理出版不仅对提升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并无太大帮助,反而还可能会导致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下降;同时读者利益也会受损,两者叠加对科技期刊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取消这种独家代理出版模式,还学术一片净土,促
同行评议是使期刊学术质量增值的过程,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同行评议工作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耐心仔细程度、尽职尽责精神直接关系到稿件送审准确率.本文通过对笔者个人送审工作实践进行总结,从职业素养角度提出科技期刊编辑提高稿件送审准确率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细心,希望对编辑同人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组织特色专刊是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如果组织得当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5年来组织了16期专刊,期刊社会效益明显增加,复合影响因子大大提升,学术影响力大幅度提高.本文总结2本刊物16期专刊组织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分析特色专刊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精心选择特色专刊主编、制订具有栏目要求和时间节点要求的组稿方案、准确把握送审时间和用好终审权、建立特色专刊组稿预案、加强特色专刊的装帧设计和宣传服务等对策措施.
滇西抗战档案文献是珍贵抗战文化遗产,构建资源体系有利于开展其资源建设并完整保护与传承滇西抗战记忆;提出滇西抗战档案文献资源体系构建问题,阐述构建思路、要素,政策、理论和实践依据,及其在抗战文献资源建设中的运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