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26岁,因"颜面红斑伴关节肿痛5年,言语含糊伴右眼睑下垂2个月"于2008年4月9日入院.5年前患者出现颜面红斑伴有关节肿痛、发热,补体C3、C4显著降低及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SA抗体(+),在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给予"泼尼松30 mg/d"及"氯喹"口服,后因视物模糊停用"氯喹
【机 构】
: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6岁,因"颜面红斑伴关节肿痛5年,言语含糊伴右眼睑下垂2个月"于2008年4月9日入院.5年前患者出现颜面红斑伴有关节肿痛、发热,补体C3、C4显著降低及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SA抗体(+),在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给予"泼尼松30 mg/d"及"氯喹"口服,后因视物模糊停用"氯喹",换用"硫唑嘌呤"不规律服用,同时继续口服"泼尼松30 mg/d",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具体不详),1年前当激素减量至15 mg,患者皮疹反复,但较前减轻.2个月患者感言语含糊,右眼睑下垂,晨起时明显,时有颜面部红斑出现,无肢体乏力等不适。
其他文献
患者男,62岁.主因"面部皮疹2年余,伴巩膜充血半年"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出现左颧部红肿,伴疼痛不适,此后患者面部反复出现红色皮疹,有触痛,就诊于我院皮肤科,行皮肤活检示:真皮全层弥漫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壁增厚;诊断为Sweet病,曾口服雷公藤及非甾体抗炎药,面部皮疹略好转.入院前半年患者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再次出现面部及双手背、双手掌红色皮疹,左眼巩膜充血及见光流泪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干(干燥性角结膜炎)、口干(口腔干燥症),同时还可有腺体外器官系统的受累,如关节、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提示γδT细胞在SLE发病中发挥着启动和调节自身免疫病理的双重作用。本文就γyδ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近年来,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炎性肌病(主要指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活动度与严重程度,国际肌炎预后评估协作组(international myositis outcome assessment collaborative study,IMACS)根据上述要求,在总结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意见,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临床评价工具,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现介绍如下。
201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大会上公布了修订后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整个指南建议痛风患者被评价的26条线索,其中10条是诊断方面,见表1.16条是治疗方面,见表2.表1,2为以2006年EULAR痛风评分为基础推荐的更新的信息来调整的表格。
目的 基于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1997-2011年数据,对《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论文及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依据CMCI,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7-2011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论文被引基本情况、作者群分布和被引论文研究方向等多个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 1997-2010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载文中共有1700篇文献被CMCI收
目的 总结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选择8例患者采取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肌炎抗体谱并进行肌肉活检,肌肉标本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第一抗体为鼠抗人CD8、CD20、CD68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单克隆抗体标记肌纤维膜,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果 8例患者血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慢性关节炎类型之一.骨关节炎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及软骨下骨板病变,主要引起患者疼痛、残疾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本病为中老年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常见受累部位为膝关节、髋关节、指间关节等.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老年社会的到来,对骨关节炎的研究和治疗更显重要.研究表明骨关节炎是机械应激、炎症介质、年龄等多种因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的一组病理生理综合征,最终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衰竭而死亡[1].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严重的并发症,预后不良.我国一项关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表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
血液系统损害是自身免疫病主要的系统损害之一,在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病中,最多见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次为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等.约50%~86%的SLE患者在病情进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血液系统损害,其中贫血约占60%~70%,白细胞减少约占33%~63%,血小板减少约占26%~58%[1-2].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