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目标因地制宜实现新跨越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glankej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号角,引领全省人民以高昂的姿态阔步迈向美好未来。当前,全省各地紧扣区域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细化实施路径,奋力实现新跨越。本刊编发一组笔谈,邀请苏南、苏中、苏北的五位县(市)委书记畅谈新思考、新思路,以飨读者。
  徐美健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总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张家港在率先建成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后,不断巩固放大小康建设成果,迅速向前迈进,力争到2012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振“精气神”。张家港人从不缺乏争先率先的勇气和信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源自于全市长期以来弘扬的张家港精神。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对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张家港全市上下正深入开展张家港精神“再教育、再弘扬、再实践”活动。张家港精神被赋予了“以创业奉献为第一价值,以永争第一为第一目标,以创新开拓为第一品质,以敢闯敢试为第一风貌,以文明礼信为第一特征,以造福百姓为第一责任”的新内涵,与时俱进的张家港精神正全面融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以本土规模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张家港的一大优势。这些规模企业的投资能力强、发展后劲足,一直是推动张家港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传统产业偏重的经济结构导致节能减排和服务业占比两大指标成为张家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要保持发展速度,就必须用创新驱动理念破解转型升级难题。目前,张家港正加快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全力打造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产业强市,重点实施“产业升级四大计划”,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几年的努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多个新兴产业基地已经形成。张家港还将加快服务业提速增效,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交易、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水平。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张家港将努力发挥科教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力打造具有生机活力的创新型城市。首先,创新驱动要求我们进一步营造创新环境,超前建设好创新载体。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电力研究院、碳材料研究院、苏大张家港工研院等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各类省级新兴产业园相继建设。其次,要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团队一方面要认准方向,看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和研发项目是否符合张家港未来产业化方向,另一方面要认准团队,看这个团队是否具备应有的能力。张家港2011年用于人才引进的资金达1.5亿元。目前,张家港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有望突破70个。这些创新载体、创新团队的“落地开花”,增强了张家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提高城乡一体、生态文明、社会管理水平。城乡一体、生态文明、社会管理是张家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大优势。我们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形态建设与功能优化的一体化发展,确保城乡一体化水平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更大力度地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指标的同步提升、生态治理修复和生态建设的同步加强,力争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市”,争当全国生态文明的先导区市;更高水平地改善群众生活、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繁荣文化事业、提升全民人文素质、维护社会秩序,全力打造社会管理示范城市。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张家港将建成“富有独特精神、临港产业发达、长江文化汇聚、生态优美宜居、各种文明形态高度协调”的现代化港城。
  (作者系中共张家港市委书记)
  陆留生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太仓市将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主题主线,努力取得新突破,当好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确保2013年初步形成基本现代化发展形态,2015年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7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形成3个千亿级、2个500亿级和2个百亿级的产业群;推进浏河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沙溪古镇等集聚区建设,促进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旅游、高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确保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坚持农业园区化、农场化发展,力争2013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完善现代创新格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进科技进步、人才开发和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加快“一城五园”等创新载体建设,深入实施“522”人才工程,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型企业群,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市,实现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对上获批项目资金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两番。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突破,加快沙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区镇合一”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营造更加科学、更富活力的体制机制。
  推动现代港口发展。围绕“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目标定位,努力把太仓港建设成为集装箱干线港、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和国内一流大港。抓好集装箱四期、沪通铁路太仓港支线、疏港高速等重大设施建设,落实区港联动、航线开辟、货源组织、功能提升等重要举措,不断增強港口经济综合实力。放大国家级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做大做强以港口物流、新兴产业为主要特征的临港经济,力争“十二五”期间形成超1000亿元产值的物流集聚区,建设全省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园、先进装备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
  加快现代城市建设。围绕率先建成“现代田园城市”目标,按照“一市双城三片区”空间布局,做美中心城区及拓展区,完善新港城城市功能,推进三个中心镇建设,建设国内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功能完善、管理科学、产城融合的新城市群。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实施“绿色太仓”、“清水蓝天”工程,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加速现代文化繁荣。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打造文化强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创三先” 新时期江苏精神为引领,铸造出新时期太仓发展的“精气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放大“娄东文化”丰富内涵,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数字动漫等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和基地,努力把太仓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城市。
  促进现代社会和谐。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把太仓打造成为发展成果普惠、群众充分认可的幸福城市。实行农业、创业、就业、物业、股业“五业富民”,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进城乡社保高水平全覆盖,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高位发展、均衡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在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政社互动”创新实践,做好新一轮平安太仓建设和“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
  (作者系中共太仓市委书记)
  陈明冠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苏中地区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不失时机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靖江作为苏中崛起的领头羊,要努力实现“五年再来一次大跨越,在苏中地区率先融入苏南‘第一方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2012年,我们将以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对照目标体系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奋力确保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上求实效。把2012年作为“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年”,以园区为主阵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临江产业的转型。紧紧围绕打造船舶、金属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木材、粮食、能源三个300-5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促进船舶修造产业、金属材料产业、木材产业、粮食产业、能源产业等向新方向转型。二是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集中力量构建新兴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占比,重点做好游艇产业园、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三是加大对高成长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研究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重点在标准厂房建设、融资担保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实施分类指导,加快园区和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开发,逐步增强综合功能,推进园区和港区向城区或城市组团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在完善城乡发展体系上求实效。更大力度地推动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加速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协调并进的发展新格局。一是提升城乡规划编制水平。提高规划修编的前瞻性,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佳和功能布局的最优,切实做到宜居、宜业、宜商三者的有机统一。二是提升城乡功能建设水平。以交通工程、城建项目、民生工程等为重点,拉开新城框架,改善人居环境。启动建设多项交通工程,全面建成新江平线、沿江高等级公路,有序推进拆迁安置区、农民集中居住点、公租房以及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提升城乡管理服务水平。坚持属地管理、重心下移,遏制违法建设,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市民素质,着力形成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新机制。四是提升城乡生态文明水平。全面关停整治不达标的小化工、小电镀企业,推进城区水环境及横港综合整治,全面构建“点、线、面、网”相结合的绿色生态体系。
  加快推进共建共享,在完善民生幸福体系上求实效。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谋职业、全民创业。二是均衡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规划重点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规范运行市老年福利中心,形成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新格局。三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强市镇村三级政法综治平台,推行联席会议、日报预警、交办督办、考核问责四项机制。以“平安靖江”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着力解决外来人员各方面困难。全面加强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模式,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在完善城市文明体系上求实效。深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增强文化推动发展、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作用。一是繁荣文化事業。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创新,继续办好靖江市文艺节,加快建设市文化馆等标志性设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更大规模地推动文化下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向基层倾斜、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二是壮大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提升文明素质。把城市精神塑造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城市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培育一批先进群体,打造社会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作者系中共靖江市委书记)
  陈惠娟
  省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号角,激发出145万如皋人民“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的澎湃动力。当前,如皋正以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生态文明化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六大示范城市”,确保2012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2015年35个指标达到省定现代化目标值,9个指标达到目标值80%以上,勇当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
  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全力推进船舶及配套、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化,机械电力冶金、长寿食品、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规模化。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推进港工贸一体化,打造亿吨吞吐、百万标箱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优化发展现代商贸业,形成多家超百亿专业市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着力培育花木盆景、长寿食品、外向肠衣和农副产品流通等4大百亿产业板块,实现土地亩产出4000元的“三年倍增”目标。
  更加注重开发开放,加快集聚各类优质资源。切实提升开放层次。充 分发挥新世纪首家县级一类开放口岸的功能,不断放大沿江沿海开发叠加优势,加快吸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切实增强开放功能。建成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如皋港保税港和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切实优化外贸结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贸易、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提升外经合作层次,推动建成国家级境外园区,确保外经营业额位居全省前两强。
  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自主创新。深入实施省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和“重大项目推进工程”,建设熔盛重工、神马科技等国家级研发平台;积极引导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我市创办高职分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加大知识产权培育力度,确保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专利申请全覆盖。突出人才优势培育。建设“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科技型企业家、工程技术研发人才、职工技能人才”等五种人才队伍,推进“人才安居”工程。突出创新载体打造。加快推进绿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38%,新兴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的比重达40%以上。
  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全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弘扬“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形成富有如皋城市特质的核心价值体系;重点实施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提升“六项行动”,确保“十二五”期间全面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大力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四大文化产业园区、四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软件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长寿文化创意产业园跻身省级重点文化主题公园。建成一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大力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完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改造,积极创建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强城市文化集聚力。
  更加注重科学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积极推进统筹发展试点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新型城镇。进一步优化城市格局、加快形成“双城一重点镇——般镇一新型社区”新格局,加快主城区扩张提升、如港新城建设和小城镇“十个一”功能提升,进一步强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程。提升农民培训转移层次,稳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充分发挥村干部“双强双带”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示范效应,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三大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合作性收入。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健康城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程,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生态同林、有机食品示范城市。
  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全力创造优良发展环境。强化土地保障机制。积极有序实施万顷良田工程,促进土地集聚集约利用;以土地单位产出倒逼企业转型,提升存量土地使用效益;集聚整合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到镇工业区,切实破解土地瓶颈。强化金融保障机制。积极招引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促进有效信贷投放;强化政府资本运作,推动市政债券批准发行;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切实破解资金瓶颈。强化服务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千人联千企”行动,主动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的难题,切实优化政务环境;强化行业商会作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快速
  蒋建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我省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清晰地描绘了江苏美好前景。对照省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沭阳要勇挑重担,在宿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当好排头兵。我们确立了今后五年“苏北全面争第一、全省年年有进位”的发展定位和“确保一般预算收入翻两番超百亿、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力争居民收入翻一番”的发展目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更大突破。罗志军书记指出,苏北发展还是要咬住新型工业化这个核心任务不放松。我们将集中全县所有政治、经济、人才、信息、社会等各类资源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力争年均引进5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或6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全力突破50亿级、百亿级特大型项目。二是提升产业质态。加速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扩量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实施“155”等人才工程,充分发挥研发机构的职能作用。三是优化发展平台。完善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的发展格局。围绕创建“国家级软件产业园”目标,不断提升“江北最大软件基地”竞争力。重点打造节日文化工艺品、图书印刷、画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
  深入实施城市带动战略,着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核心、重点中心镇为纽带、特色小城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一是做大做强城市品牌。不断完善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在对新城区通过国际招标完成概念性规划基础上,加快编制控制性详规,深入开展“南部城区建设年”活动。二是稳步推进城镇建设。坚持“镇当城建”,推进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区、商贸服务区“三区合一”向镇区集中,加大中心镇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扶持力度。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城乡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硬件支撑;加快推进镇村公交“全覆盖”工程,增设更多城市公交线路。
  深入实施强农富民战略,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实现更大突破。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进一步促进强农、惠农、富农。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与省农科院搞好无缝对接,成立县农科所,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通过“花钱买服务”市场化运作,全面实行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农田增产增效。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村级经济扩量提质,确保今年底所有村居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不断提高全民创业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做到以亮点带动重点,以重点突破全局。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科学设立乡镇行政区域调整“时间表”,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着力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有效提升乡镇施政能力。
  深入实施和谐构建战略,着力在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上实现更大突破。加快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民生改善的过程成为为经济发展增添持久动力的过程。一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阳光救助服务工程”,切实加大对困难群众临时性救助力度。继续实施“低房价战略”,统筹推进商品房和保障生用房建设。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实现精明增长。进一步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新闻(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继续推行“一把手”上网“晒太阳”,不断豐富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定期举行县乡机关执法(办事)公平公正评议活动,积极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深入实施能力提升战略,着力在推进队伍建设专业化上实现更大突破。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党建创新工程。一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江苏精神,深入践行责任文化,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做到“敢于梦想、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负责、敢于落实”。二是强化务实苦干作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推行镇村工作“月公示、月评议”制度,贴身紧逼,进一步形成紧张快干、争创一流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开展“作风整顿年”和“效率提升年”活动,建立健全“首理负责制”,打破中层梗阻。
  (作者系中共沭阳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其他文献
骏马飞奔,灵羊矫捷。乘着深化改革的东风,和着依法治国的节拍,怀着建设新江苏的豪情,我们迎来了充满期待的2015年。新年伊始,《群众》向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强音。过去的一年,《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紧密结合起来,用特别关注、高端访谈、特别策划等重点栏目精心策划、精准选题,进行
期刊
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284万,是我国综合实力雄厚、发展质量好、对外开放程度高、体制机制活力强的地区之一,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江苏省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苏南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城乡发展一体化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鲜明提出了对江苏工作的总要求,最核心的就是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总命题,也是引领各项工作的总纲领。谆谆嘱托、殷切期望,如同初冬的艳阳温暖人心。我们要以总书记视察江苏为契机,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意气风发地投身于推进“两个率先”、“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伟大实践。  必须肩负起“两个
期刊
2014年12月23日,省委召开十二届九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对2015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省委书记罗志军,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2014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转型发展提出的“三项
期刊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省委书记罗志军指出,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努力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做得更好,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新力对做好2012年组织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上还评选出2011年度组织工作十佳创新创优成果奖。  罗志军在充分肯定一年来全省组织工作取得的成绩后指出,要认真学
期刊
江苏经济下行  压力不可忽视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由于老问题和新矛盾的交织影响,江苏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挑战。  首先,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对江苏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会减弱。  从出口看,江苏在创造了进出口总量10年增长20倍的奇迹后,2011—2013年的进出口总量增幅分别为15.9%、1.5%和0.5%,已经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外贸增幅的大幅下降,使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明显
期刊
省委关于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与时俱进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在全省上下形成为实现‘两个率先’不懈奋斗的思想共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此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群众”,同时努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期刊
在管理学界,一个被广泛接受的错误观点是:一致通过对组织管理很重要。其中,最主要的错误在于一致通过的实现方式。  当然,我们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经过充分讨论后达成一致确实很重要。达成共识、一致通过的决策通常会得到更好执行。然而,很多管理者有一种明显的追求和谐的趋势,某些心理学理论正好又支持这种行为。正如我经常强调的那样,即便最好的管理者也只是普通人而已,他们大多数宁愿选择避免冲突。因此,这些人会试着
期刊
日前,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认真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安排2012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2011年以来,面对国际宏观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突出又好又快,全力做好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控物价、惠民
期刊
近年來,常州市武进区突出环保优先,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挖掘和经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与魅力的生态现代化建设之路,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探索和践行了以生态经济发达、城乡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绿色文化繁荣为特征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之一:以人与自然和谐为追求,演绎生态文明三重奏  武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水岸结合、城乡联动为要求,深入开展一系列生态建设和环境创建。  围绕“水秀”,探索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