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谓生活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一个手牵着孩子,另一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早上起来孩子在刷牙家长陪在一边帮孩子拿着漱口杯。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在长者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由此提出: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幼儿生活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爱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能力”。
那么,幼儿生活能力较差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以幼儿发展为本,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所创设的游戏情景、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凸现幼儿主体性的为主的。我们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如在早上来园的桌面建构中,幼儿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个小拱桥作电话,跟老师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孩子在带着老师玩。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电话”鼓励幼儿打电话给其他的孩子邀请他们一起玩。这样同伴间的交往就在游戏中发展起来了。
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对幼儿自然有种怜爱之心,帮了又帮,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六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打开水龙头——小手淋淋湿——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冲干净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生活游戏情境,在情境中教师要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游戏语言和多维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练习生活的技能。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区角活动、表演和角色游戏:喂动物宝宝吃食,“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总之,生活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过程中幼儿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能力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一个手牵着孩子,另一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早上起来孩子在刷牙家长陪在一边帮孩子拿着漱口杯。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在长者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由此提出: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幼儿生活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爱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能力”。
那么,幼儿生活能力较差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以幼儿发展为本,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所创设的游戏情景、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凸现幼儿主体性的为主的。我们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如在早上来园的桌面建构中,幼儿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个小拱桥作电话,跟老师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孩子在带着老师玩。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电话”鼓励幼儿打电话给其他的孩子邀请他们一起玩。这样同伴间的交往就在游戏中发展起来了。
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对幼儿自然有种怜爱之心,帮了又帮,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六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打开水龙头——小手淋淋湿——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冲干净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生活游戏情境,在情境中教师要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游戏语言和多维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练习生活的技能。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区角活动、表演和角色游戏:喂动物宝宝吃食,“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总之,生活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过程中幼儿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能力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能力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