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阶段是孩子们接受知识智慧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来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和态度为基本目标开展教学。但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日益激烈的幼教行业当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他们开始尝试“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这样的改变不仅违背了幼儿的学习规律,还会严重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老师违背客观规律,把低年龄的幼儿们当作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待,并提前开设小学阶段的课程。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现行教学体制下的产物,它的出现深刻地反映出了当前教育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现状,更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秩序。因此,为了能够给幼儿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的老师们一定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利弊,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规范,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
1.开设了大量的小学课程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大都只有三到六岁,他们的大脑生理机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而无法很好地吸收难度比较大的知识,因此,通常幼儿园都会选择开设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玩耍当中慢慢掌握知识。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大量地开设小学阶段的课程,比如数学、外语、语文等科目,而这些课程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开设这些课程不仅违背了幼儿学习的客观规律,还容易给幼儿造成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幼儿对于生活基本常识的判断,最终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可能引发幼儿对于学习知识的抵触心理,对其行为和情感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采取小学的教学形式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既符合幼儿学习的特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培养幼儿的探索和学习精神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能够在兴趣驱使下进入一个有趣的假想世界,并从中汲取到生活经验和知识,身心也能够在活动当中得到极大的发展。但目前许多幼儿园以衔接小学课程为由,摒弃了以往游戏教学的模式,转而采取了同小学阶段相同的授课方式,把游戏教学变为了课堂教学,并对幼儿的言行都做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要求幼儿的言行举止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规范。这样严格的教学方式不仅严重违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倾向,极大制约了幼儿的天性发展,甚至还会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造成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的原因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日益蓬勃,对幼师的需求缺口很大。很多并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幼儿教师,也开始进入幼儿园任教,非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自身缺乏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除此之外,当前激烈的教学环境也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一大重要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的小学都会采取面试和笔试的方法来招生,以此保证自己的生源。这就使得很多的幼儿园为了迎合现代小学严苛的入学要求,只能不顾幼儿教学的特性,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充分满足家长的愿望和幼儿实际的升学需求。
四、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具体措施
1.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幼儿教师的执教资格做出严格的规范和考察,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持证上岗,并在幼儿教师开始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前,对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而有效地保障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教师们能够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奋进,保障幼儿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同时,幼儿园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考察,通过一系列的考核、进修、讲座等再学习的手段,不断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
2.坚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老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注重启蒙性的同时,也要适当对小学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衔接,使其教学的开展既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性,又能对小学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老师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帮助他们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学质量,使得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充分接触到小学时期的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倾向,还需构建完善的幼儿园教育监管机制。教育行政机构要加强幼儿园的办学督导,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蔓延。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健康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其接受后期的教育奠定了根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百害而无一利,其不但彻底违背了幼兒成长的客观规律,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优化师资力量,让幼儿老师们都能拥有正确的教学意识,充分尊重幼儿学习和成长规律,从而有效地保障幼儿教学的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0]PLZ016。】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老师违背客观规律,把低年龄的幼儿们当作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待,并提前开设小学阶段的课程。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现行教学体制下的产物,它的出现深刻地反映出了当前教育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现状,更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秩序。因此,为了能够给幼儿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的老师们一定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利弊,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规范,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
1.开设了大量的小学课程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大都只有三到六岁,他们的大脑生理机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而无法很好地吸收难度比较大的知识,因此,通常幼儿园都会选择开设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玩耍当中慢慢掌握知识。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大量地开设小学阶段的课程,比如数学、外语、语文等科目,而这些课程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开设这些课程不仅违背了幼儿学习的客观规律,还容易给幼儿造成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幼儿对于生活基本常识的判断,最终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可能引发幼儿对于学习知识的抵触心理,对其行为和情感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采取小学的教学形式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既符合幼儿学习的特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培养幼儿的探索和学习精神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能够在兴趣驱使下进入一个有趣的假想世界,并从中汲取到生活经验和知识,身心也能够在活动当中得到极大的发展。但目前许多幼儿园以衔接小学课程为由,摒弃了以往游戏教学的模式,转而采取了同小学阶段相同的授课方式,把游戏教学变为了课堂教学,并对幼儿的言行都做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要求幼儿的言行举止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规范。这样严格的教学方式不仅严重违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倾向,极大制约了幼儿的天性发展,甚至还会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造成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的原因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日益蓬勃,对幼师的需求缺口很大。很多并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幼儿教师,也开始进入幼儿园任教,非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自身缺乏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除此之外,当前激烈的教学环境也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一大重要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的小学都会采取面试和笔试的方法来招生,以此保证自己的生源。这就使得很多的幼儿园为了迎合现代小学严苛的入学要求,只能不顾幼儿教学的特性,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充分满足家长的愿望和幼儿实际的升学需求。
四、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具体措施
1.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幼儿教师的执教资格做出严格的规范和考察,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持证上岗,并在幼儿教师开始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前,对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而有效地保障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教师们能够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奋进,保障幼儿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同时,幼儿园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考察,通过一系列的考核、进修、讲座等再学习的手段,不断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
2.坚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老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注重启蒙性的同时,也要适当对小学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衔接,使其教学的开展既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性,又能对小学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老师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帮助他们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学质量,使得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充分接触到小学时期的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倾向,还需构建完善的幼儿园教育监管机制。教育行政机构要加强幼儿园的办学督导,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蔓延。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健康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其接受后期的教育奠定了根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百害而无一利,其不但彻底违背了幼兒成长的客观规律,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优化师资力量,让幼儿老师们都能拥有正确的教学意识,充分尊重幼儿学习和成长规律,从而有效地保障幼儿教学的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0]PLZ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