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货币(美元)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和双重货币身份,刺激了美国国内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和货币泡沫的产生,最终爆发成为金融危机并且迅速向全球蔓延。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 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大量的银行和投资机构破产,金融资产大幅贬值,股市跳水,企业停工,失业率上升,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下降,其影响力和破坏力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由于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由美国次级债务引起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开始蔓延,全球实体经济开始遭遇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经济增长减缓,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纷纷下降,全球经济开始萧条,各国央行纷纷出台货币、财政政策来减缓经济的衰退。
到底是什么引起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其深层的根源又是什么?各国学者和官员纷纷指出_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独大”地位、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利以及美国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共同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回顾
1.金铸币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制度
18实际末19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金铸币本位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金币可以自由输出人、自由兑换、自由铸造。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的比率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以黄金输送点为界。在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的调节机制,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由于黄金在各国分配的不平衡以及黄金产量的制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纷纷放弃了金币本位制,取而代之的是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金币本位制下的黄金分配不均、数量不足以及自动调节机制的缺陷,当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到来时候,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纷纷瓦解。
2.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二战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日益显现。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出席了在美国新罕部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市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奠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按照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定出比价,间接与美元挂钩。他国持有美元可直接向美国兑换黄金。另外,各国政府还必须维持该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性,只能在上下1%幅度内波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质上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美元既是一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货币。这就出现了“特里芬难题”。因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客观上需要结算与储备货币的增加,这只能依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来解决;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难免刺激产生了三次美元危机,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对外债务急剧增加,美元的信用基础发生动摇,最终美国政府停止了美元对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3.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催生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以及超主权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地位。各国还允许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开始启用。黄金的价格不再由官方规定,取消了黄金条款,黄金不再作为唯一债务清算的工具。虽然牙买加体系丰富了国际储备货币,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
二、经济危机的货币根源
美元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贸易的结算主要是以美元作为支付手段进行的;其次,在汇率体制上,盯住美元的货币不在少数;再次,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成交量也遥遥领先;最后,作为储备货币,美元被大部分的国家所持有,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旧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
在这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下,美元具有主权货币和国际货币双重身份。美元的国际供给直接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取决于美国国内经济政策和本国利益需求。这种货币体系缺乏国际约束和协调机制,容易导致美国滥用美元主导地位向外转嫁风险。
美国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为了拯救本国金融行业及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开动印钞机,不断向市场输入美元流动性。这导致了美元汇率近期的大幅波动,给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和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家带来很大风险。金本位和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已被历史和此次金融危机证明存在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从实体经济方面看,美国以消费和负债为支撑的经济模式由来已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愈演愈烈,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结合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这一现象就不难理解。当今美元本位体制与黄金本位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可以通过无节制地印钞进行对外支付,满足国内消费,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与之相对应,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推动经济的同时,换取了大量以美国国家信用为支撑的美元,随后又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形成了一个以贸易(实物)—金融(资本)为链条的全球大循环。
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美元的“霸权”地位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
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各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独大”地位急需改变,这次危机的爆发也给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次契机。
首先促进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国际货币新秩序,也是美国尽快化解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理论上讲,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往往会遇到复杂的问题,这将加大该国未来发生危机的风险,削弱其危机处理的能力。美元作为相对单一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铸币税和垄断收益的作用下,客观上促成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和货币泡沫,并使金融危机具有极强的传导性。
所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约束美国货币政策及美元的超量发行,防止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再次运用大幅印钞和美元贬值的方法转嫁危机,为下一个经济泡沫的爆发埋下隐患。这需要主要国家之间达成共识并相互作出让步,美国应更多地从自身经济结构人手寻求经济复苏,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应逐步限制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逐漸改变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
其次面对全球性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著文,提出要创立“超越主权的国际货币”,得到了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广泛支持。
这是因为:第一,超主权货币可以根据全球流动性的需要来发行、监管和协调,使货币发行和流动性的实际需要之间更加匹配。而美元则不能,美国发行多少货币并不根据全球流动性需要而定,美国只管自己,经常出台以邻为壑的政策。第二,超主权货币的汇率相对稳定,因为它是根据全球流动性的数量进行调节,汇率可以控制得比较平稳。美元则不同,美国并不负有维护汇率稳定的责任。第三、超主权货币可以免受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独立地运行,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元充当双重货币身份的缺陷。
再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要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目前来看,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领域,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美国意在保权,努力维护甚至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权;欧洲旨在分权,希望更多地分享建立在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条件下的特权;而新兴市场国家更重要的是维权,争取自己应有的、合理的权益。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缺少话语权。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缺失使得现有的秩序建立在部分国家的利益立场之上,而不是基于全世界的利益基础。未来亟须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使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具有更广泛的利益代表性。包括使发展中国家实现从规则的接受者到参与规则的制定,从全球治理中的被管理者到参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最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即要平衡各国的利益,还要考虑到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同时还要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各国政府需要充分协调和让步,共同为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而努力。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 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大量的银行和投资机构破产,金融资产大幅贬值,股市跳水,企业停工,失业率上升,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下降,其影响力和破坏力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由于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由美国次级债务引起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开始蔓延,全球实体经济开始遭遇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经济增长减缓,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纷纷下降,全球经济开始萧条,各国央行纷纷出台货币、财政政策来减缓经济的衰退。
到底是什么引起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其深层的根源又是什么?各国学者和官员纷纷指出_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独大”地位、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利以及美国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共同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回顾
1.金铸币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制度
18实际末19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金铸币本位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金币可以自由输出人、自由兑换、自由铸造。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的比率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以黄金输送点为界。在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的调节机制,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由于黄金在各国分配的不平衡以及黄金产量的制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纷纷放弃了金币本位制,取而代之的是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金币本位制下的黄金分配不均、数量不足以及自动调节机制的缺陷,当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到来时候,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纷纷瓦解。
2.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二战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日益显现。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出席了在美国新罕部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市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奠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按照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定出比价,间接与美元挂钩。他国持有美元可直接向美国兑换黄金。另外,各国政府还必须维持该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性,只能在上下1%幅度内波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质上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美元既是一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货币。这就出现了“特里芬难题”。因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客观上需要结算与储备货币的增加,这只能依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来解决;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难免刺激产生了三次美元危机,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对外债务急剧增加,美元的信用基础发生动摇,最终美国政府停止了美元对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3.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催生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以及超主权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地位。各国还允许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开始启用。黄金的价格不再由官方规定,取消了黄金条款,黄金不再作为唯一债务清算的工具。虽然牙买加体系丰富了国际储备货币,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
二、经济危机的货币根源
美元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贸易的结算主要是以美元作为支付手段进行的;其次,在汇率体制上,盯住美元的货币不在少数;再次,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成交量也遥遥领先;最后,作为储备货币,美元被大部分的国家所持有,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旧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
在这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下,美元具有主权货币和国际货币双重身份。美元的国际供给直接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取决于美国国内经济政策和本国利益需求。这种货币体系缺乏国际约束和协调机制,容易导致美国滥用美元主导地位向外转嫁风险。
美国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为了拯救本国金融行业及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开动印钞机,不断向市场输入美元流动性。这导致了美元汇率近期的大幅波动,给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和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家带来很大风险。金本位和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已被历史和此次金融危机证明存在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从实体经济方面看,美国以消费和负债为支撑的经济模式由来已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愈演愈烈,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结合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这一现象就不难理解。当今美元本位体制与黄金本位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可以通过无节制地印钞进行对外支付,满足国内消费,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与之相对应,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推动经济的同时,换取了大量以美国国家信用为支撑的美元,随后又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形成了一个以贸易(实物)—金融(资本)为链条的全球大循环。
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美元的“霸权”地位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
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各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独大”地位急需改变,这次危机的爆发也给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次契机。
首先促进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国际货币新秩序,也是美国尽快化解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理论上讲,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往往会遇到复杂的问题,这将加大该国未来发生危机的风险,削弱其危机处理的能力。美元作为相对单一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铸币税和垄断收益的作用下,客观上促成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和货币泡沫,并使金融危机具有极强的传导性。
所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约束美国货币政策及美元的超量发行,防止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再次运用大幅印钞和美元贬值的方法转嫁危机,为下一个经济泡沫的爆发埋下隐患。这需要主要国家之间达成共识并相互作出让步,美国应更多地从自身经济结构人手寻求经济复苏,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应逐步限制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逐漸改变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
其次面对全球性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著文,提出要创立“超越主权的国际货币”,得到了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广泛支持。
这是因为:第一,超主权货币可以根据全球流动性的需要来发行、监管和协调,使货币发行和流动性的实际需要之间更加匹配。而美元则不能,美国发行多少货币并不根据全球流动性需要而定,美国只管自己,经常出台以邻为壑的政策。第二,超主权货币的汇率相对稳定,因为它是根据全球流动性的数量进行调节,汇率可以控制得比较平稳。美元则不同,美国并不负有维护汇率稳定的责任。第三、超主权货币可以免受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独立地运行,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元充当双重货币身份的缺陷。
再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要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目前来看,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领域,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美国意在保权,努力维护甚至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权;欧洲旨在分权,希望更多地分享建立在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条件下的特权;而新兴市场国家更重要的是维权,争取自己应有的、合理的权益。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缺少话语权。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缺失使得现有的秩序建立在部分国家的利益立场之上,而不是基于全世界的利益基础。未来亟须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使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具有更广泛的利益代表性。包括使发展中国家实现从规则的接受者到参与规则的制定,从全球治理中的被管理者到参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最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即要平衡各国的利益,还要考虑到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同时还要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各国政府需要充分协调和让步,共同为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