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藏文文献材料的发掘,揭示出后弘期初期尼泊尔著名的上乐教法传承上师滂汀巴昆仲( )曾在甘青藏夏交界地带活动的历史故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讨论了其本身在早期印藏上乐传承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与同时期西夏上乐教法初传的密切关系。同时,本文也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后弘期初期滂汀巴昆仲对于沟通印、藏、汉佛教所作出的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机 构】
: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度青年项目“11-15世纪藏传佛教上乐教法在西藏、尼泊尔和河西的传播研究”(15CMZ011)阶段性成果之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藏文文献材料的发掘,揭示出后弘期初期尼泊尔著名的上乐教法传承上师滂汀巴昆仲( )曾在甘青藏夏交界地带活动的历史故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讨论了其本身在早期印藏上乐传承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与同时期西夏上乐教法初传的密切关系。同时,本文也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后弘期初期滂汀巴昆仲对于沟通印、藏、汉佛教所作出的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此文为多杰才旦同志的遗作。文章认为,吐蕃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藏族历史研究中应该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史料相对欠缺,且藏文历经变革,故留下诸多空白及存疑之处。作者就其中几个"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分别阐述了个人意见和看法。
本文从经济视角来调查与研究西藏墨竹工卡县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通过对宗教经济与寺庙经济的比较以及不同宗教经济理论研究的比较,并结合西藏藏传佛教宗教活动所具有的高比例信众、高垄断地位和高度政府参与等区域特征,构建了西藏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研究的框架体系,此体系包括宗教需求、宗教供给、宗教交易与宗教市场规制。在此框架体系指导下,通过墨竹工卡县三个寺院、一个村庄和若干驻寺干部的调研访谈,得出当前西藏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在需求、供给、交易和规制领域都存在的若干特征。
乾隆年间,大小金川土司势力强大,经常侵扰邻近土司,使得各土司之间攻伐不断。清政府在调解震慑无效的情况下,先后两次对大小金川地区发动了战争。战争结束后,乾隆皇帝对该地实施了一系列的善后措施。其中,在宗教改革方面,清政府采取的是"废苯兴黄"的政策,主要是在该地推行藏传佛教格鲁派,禁止苯教继续传播。
西藏自治区藏语新词术语规范工作的初创时期从1987年一直到2003年,时间跨度20年之久。其间有五个重要节点,直接影响了藏语新词术语的规范化工作和进程。本论文指出,西藏藏语规范初创时期的工作,以语言立法为根本出发点,以全区藏语新词术语工作会议为抓手,以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规则为工作重心,极大地推动了西藏自治区藏语规范化工作的进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正>第二届中国藏学珠峰论坛于2015年10月30-31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的背景下举办的一场重要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青藏高原与一带一路",与会专家学者为西藏和四省藏区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构筑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言献策,加强了交流,深化了认识,达成了共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次开放的、成功的论坛。
2003年国务院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地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了以退牧还草、移民搬迁、体牧和轮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其中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主要涉及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称多县、曲麻莱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玛多县、达日县、久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同德县、兴海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及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本文是基于笔者2015年初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生态移民村落开展的社会调查,就该生态移民村落的基本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本文旨在辨析将藏药"迦帝"译为"藏茵陈"的正确性,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合理参考。通过对比"迦帝"和茵陈的形态特征、性味、功效,以及他们功能与疾病"三因素"间的调节作用差异,结果表明:"迦帝"与茵陈为形态、性能等方面截然不同,"迦帝"不具有茵陈的任一特性,因此将其译为"藏茵陈"是不正确的。
<正>1996年的秋天,是北京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但是我却感到有几分"寒意",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北京积水潭医院那深深的后院——高干病房,探视正在那里住院的东噶仁波切(dung dkav blo bzang vphring legs)。进病房一看,有他儿子晋美(vjigs med)陪伴在身边。呀!几年没见,他可瘦多了,脸色发黄,嘴唇发乌,但眼睛还是那么炯炯有神,手里正拿着笔在卡片上写字。见我进屋,连忙放下手中的笔,笑脸相迎。我们有好几年没见面了,两双手紧紧相握,我还没来得及开口,他就主动地告诉我说:
本文通过对新发现的阔端时期的西夏文《大白伞盖陀罗尼经》发愿文残叶的研究,厘清了西夏《大白伞盖陀罗尼经》的来历,发现了西夏文译本的译者及此前未见记载的西夏帝师和国师,也补充了西夏灭亡后此经在凉州地区不止一次刻印、流传的经过,特别是真实地记载了阔端信奉藏传佛教,拜藏传佛教高僧等觉金刚国师为师,为"凉州会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铺垫了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基础,西夏时期接受、发展藏传佛教对"凉州会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献中保存有西夏文《金刚般若经颂科次纂要义解略记》的两个版本。其正文似为属于圭峰宗密体系中的《金刚经》的注释。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文献的序篇。序篇记载证明西夏佛教曾经存在"汉藏佛教圆融"趋势。据其内容所示,西夏佛学界的佛教史概念中不存在"汉藏"对立或分歧。由此,西夏佛学界把印度因明大师陈那,汉文译师鸠摩罗什,藏传佛教中的"黑小足"(帕当巴桑杰)视为同一人。文中有对序篇翻译及其内容的初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