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探究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cm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的?最常见、最有效的载体便是课堂提问。科学的提问,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体的有效学习。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启发式教学形式,如果提问太简单、太零碎或太深奥、太空泛都无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科学的课堂提问,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所谓启发性原则,指的是教师以引导为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独立进行思考、深层理解知识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的是不到学生求通而尚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换而言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拥有“愤”和“悱”的心境,从而对其进行开导,对学习进行指点,这就是“启发”的本质。如叶老师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来有趣,那一个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你们好奇吗?想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吗?叶老‘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为什么他要问‘我’各科学习成绩呀?”
  学生可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便弄清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眼前的这位老人,就像‘我’的邻家爷爷一样,让‘我’感觉非常的亲切,对待学习,对待写作,又是那么的认真,谈话中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显得是那么的质朴,对小小的‘我’,更是充满了期待。”
  像叶老师这样,具有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顺畅,而且发散了学生思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对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极好的提升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主体性原则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多次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我们现在的课堂,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状态,“问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而作为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巧妙地提问,而极少自觉思考如何使学生“要问”“想问”“敢问”让他们“会问”,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自主发现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比他最终解决一个别人给出的问题,更有意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1.延伸提问法
  所谓的延伸提问法,是指利用提问引导学生将意识进行延伸,联系现实或其他因素,进而进行拓展性的延伸,表达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作为教师首先要能够找出可以令学生很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原始生长点,一般要囊括今天所学习的相关知识,以及它自身的生长点,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我们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把握他们在新问题面前能够实现扩展的程度,以便找到最有效的延伸性提问。
  2.“三阶段”提问法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通常是从问题开始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过程同样也是引导学生合理地生疑与科学解疑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便是要学会适当地放手,对学生的个人学习规律与思维模式给予尊重,教会学生提出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提问中师问生答的被动局面。
  “三阶段”提问法具体实施过程:
  (1)计划阶段——“问题的准备”阶段,包括一些使学生思考给定话题的活动以及形成他们自己对此问题的思考。
  (2)实施阶段——“做的阶段”,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他们的问题,并在必要的时候更改、修订他们的问题以满足其需要。
  (3)评估阶段——“反思阶段”,学生就问题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如范老师在执教《乡下人家》一课时,就注意这三个阶段,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范老师在学生整理感知课文后提出:“现在,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觉,或者有什么心得?不要拘束,把心里的疑问都说出来。”
  学生立刻产生了兴趣,很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问题:“为什么朴素中还带着几分华丽呢?”“和谐的风景画怎么理解?”“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作者写了哪些时候什么季节的风景?”“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范老师边听边把学生提出的各个问题简要地板书,之后说道:“在这么多的问题中,你觉得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呢?”和同学一起更改、修订他们的问题,实现问题的精简。
  范老师第一阶段:给定话题,第二、三阶段:让学生提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归并同类的问题,对一些无效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更改、修订。
  从这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要学会提问,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学会了提问。因此,教师的重点应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把课堂的“提问权”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3.“解答距”提问法
  曾经有心理学家提出“解答距”的概念,指的就是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就这个“解答距”的长短而言,可以将其分为几个等级:一是,只要看着书就能找到答案的过程,叫“微解答距”;二是,通过对课文的变化而找到答案的过程,叫“短解答距”;三是,利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经验与知识储备解答的过程,叫“长解答距”;四是,学生以自我独特的思维模式来回答提问的过程,叫“新解答距”。在课堂上设计提问,要充分将四个级别的提问进行协调与合理的分布,使问题的难易程度形成递进的阶梯性。这种递进式的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由浅入深,最终获得整体性的知识。其间,教师的作用只是做必要的引导和指点,只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这样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到:自己所获的知识,不是老师强硬地“灌输”给自己,而是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
  三、整体性原则
  每一节课中,教师的提问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最终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某一个教学目标而设立一个中心,所有的提问都是以这个中心为主,多种提问相结合,最终组成一整套提问体系。在头绪多的课文中,提问设计更是重要,要充分考虑到课文的全局,更好地实现环环相扣、胸有成竹。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请问题”,配之以相应的辅助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问题与问题之间相辅相成,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思路,起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的作用。除了以上的原则,提问还要遵循浓缩性原则:提问设计要浓缩数量,直入重点;量力性原则:即“跳一跳,够得着”;趣味性原则;全体性原则;赏识性原则等。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主导不可替代的载体,它对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提问的科学与艺术,是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追求之一。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心智,解决学生的困难,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但是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对课堂提问科学的探究,并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提问科学,掌握提问艺术,真正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厕所向来为国人所不齿,但它却多次走进我刊的版面,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自去年本刊已大小四次发表关于厕所的文章。本刊记者楚蕲的文章虽然命题目的却最明白不过:消除中国人的
“十五”期间,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总投资占林业六大工程国家总投资的44.17%,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工程巨大的生态价值,体现了公共产品的特性。为了衡量该工程的国
【正】 房地产三级市场是相对于国有土地市场(一级市场),发展商销售房产(二级市场)而言的,即是二手物业市场。从珠海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三级市场的交易为促进珠海房地产
生物教学要达到新课标要求,就要将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这是实现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主要方法出发,并对如何践行这些方法进行了详细
【正】 美国住宅概况 美国的住宅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二战后,美国的住宅建设发展很快。从1946年开始,每年新建住宅100万套以上。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住宅建设投资占国民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教学中。在新课标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根本目标,学校的教学模式应该随着教学目标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基本特征以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生物;学习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油田社区系统改革是躲不开、绕不过的历史性难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关系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油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重点论述了绩效管理的五个误区,并提出建议。
英语语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也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语篇教学。语篇是个语义单位,它是由语段或一系列连续的句子
【正】 番禺南沙地处珠江口,面对伶仃洋,有长达8公里的海岸线,水深9~15米,腹地辽阔,过去由于是河网地带,土地多未开发,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全世界也是十分难得的。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