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剧是岭南文化体系中的最大戏曲剧种。它具有纳百川和博大的胸怀并且自具特色,是岭南人民最喜欢的戏曲文化之一,一直辉煌至今。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粤剧。"这体现了它的影响力与魅力。
关键词:粤剧程式;遵循原则;改革
如果粤剧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状态,不对它加以变革,那么它的观众将渐渐远之,直至最终走向灭亡。如果在粤剧的变革上不遵循科学、客观的途径,那么,在变革过后的粤剧就不再称之为粤剧,同时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粤剧发展至今,应该选择怎样的路,才可以算得上是粤剧发展该走路?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走路,才可以算得上是只属于粤剧的一种方式呢?从粤剧发展历史上来看,在多次经历社会变化的过程中,粤剧有过不少抵御外来文化对它的冲击并在之后能劫后重生的经历,通过这些经验传达给我们的是,艺术个性或是文化个性在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多年来,粤剧改革之声不绝,
关于粤剧戏曲的各种论调此起彼伏。其中,就有人认为粤剧的传统程式过于落后,不能将当代的社会生活表达出来,这与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相脱节。也有人提出要将粤剧进行改革,把粤剧传统程式的观点彻底革除。无论是"革除说"还是"不合时宜说",这些都缺乏依据,也没有科学性可言。然而,它在让我们对这种现象反思的同时,也反应出了解决粤剧程式改革对于粤剧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我国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是程式
对每一种艺术来说,都有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形态特质,通常是一种艺术与另一种艺术区别的关键。同一艺术种类经过不同风格的形式表现,可以将不同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区分出来,各种艺术种类间,有着互相独立的表现形态。所以,艺术种类的划分,甚至能够说就是艺术形式的划分。
戏曲程式源于生活,通过艺术加工、提炼,使其概括、凝练,从而使其具备唯美、抽象的特征,在戏曲舞台上应用广泛。
戏曲的程式相对规范、固定,其中涵括戏曲艺术中的音乐、表演、文本、服装等各个层面。它既能够体现和其他戏剧形式不相同的特性,又对戏曲艺术的表现方式制约,对它发展创造的空间有影响,然而,正是这种带有制约性的程式,让它产生与其他艺术品种不可比拟的艺术魅力。
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传统的戏曲程式却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在舞台上依旧充当表现故事内容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观众们对戏曲鉴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由此课件,在戏曲改革的过程中,程式本身的固然存在的变化发展需要,但并不是可有可无。
二、剧目内容陈旧
剧目内容能够反映与概括社会生活。我们现在观看的大多粤剧都是经由传统剧目的改编,故事内容与古代的社会生活相对应,是古代人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间接反应,是古代价值体系与伦理道德规范的载体。其大多都遵循着善终战胜恶与大团圆结局的套路。反映在剧本中的题材内容和情节,也有一定模式化。雷同的情节结构,粤剧的剧目演出就没办法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而逐渐凝固僵化。一些新改编的现代戏通常给观众只留下"话剧加唱"的感觉,这样还不如看古装戏。这些戏的内容主要结构是以"一人一事为主脑",它的主题不繁杂,被要求鲜明单纯。人物性格显得单一,它只侧重揭示人物性格的某一个侧面,并将它放大、突出、夸张。在封建社会李人民群众知识较为匮乏,这种单一且简单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足够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但由于当今社会资讯的发达,人们大多都受过高等的教育,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发宽广,比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多样化的多种影视作品应有尽有。粤剧的作品如果还是同之前一样一成不变,观众将会离它越来越远。
很多剧团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与市场经济对其粗制滥造,为了挣快钱,不劳而获,不抓其创作,对别的剧团排出来的好戏照着搬演,如同山寨般泛滥。打击一些愿意花钱和精力去排演新戏的剧团,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更加没有人愿意去创编新剧目了。
三、粤剧程式是否需要改革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是在拒绝改革的基础上获得突破的,粤剧要进行突破,那么改革的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
从戏曲形成及发展的历史来看,程式从始至终都依照舞台演出的要求、观众的审美以及艺人们的文化观念而变化并发展着的,直到形成相对规范、完整的形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而这种固定,也并非绝对。
对于一种综合艺术不同门类的变革,有的观众会表现出不一致的宽容度。比如说,同样是粤剧程式,相对于音乐,舞美、表演的变革更自由一些,观众对其变革也宽容一些,在粤剧尤其是如此。
最明显的是音乐程式的变革。从对于表演来说,粤剧艺人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与运用程式的问题思考,也从实践中对程式改革不断地进行种种探索。比如说,有一种传统表演程式"水波浪",它曾是很多老倌身段表演考核性程式之一,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现如今,如果每个戏不进行实际分析而滥用整套"水波浪",很容易造成观众的厌恶。再比如"三搭箭"、"锣边花"等一些程式,也存在类似问题。今天的观众,从艺术视野、鉴赏水平、时间观念、生活方式到文化层次等方面,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程式的改革,是戏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但必须考虑遵循其原则
四、粤剧程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程式改革应遵从简约、规范和靈活性原则。戏曲程式的功能,是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构建戏剧情景。在程式被使用过程中,如果对程式的理解不深入,把握不到位,会对程式造成吃力不讨好、使用不准确的问题。特别当代戏剧舞台时空的局限以及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戏曲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重复或者是机械性的程式使用,人们只会对其产生厌倦和不解,对戏曲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对与程式的创新与使用,我们应该更多的使用当代戏剧思维,使其融入进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因素中去,包括规范、简约与灵活性的原则。
五、要避免程式脸谱化
脸谱化原本是戏曲程式的特征之一,如今戏曲程式改革要求要避免脸谱化,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并非如此,它们之间应是矛盾统一的。
程式脸谱化,实际上是程式传统要求,它主要体现在使用对象与规范性方面,在这些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但是在今天,这种限制使用范围与规范性的问题,已逐步被打破。比如说,不同行当的演员唱腔曲牌搭配在以前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现在是非常自由的,花脸唱平喉、甚至是花旦唱霸腔例子的
出现也没有引起轩然大波,这是观念上的进步,但仅仅限于此。倘若能摒弃脸谱化程式,而是以能否对其个性化来作为衡量程式的使用标准,粤剧的舞台创作上将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长久以来,我们在粤剧舞台上不难发现一种现象:不论演员演什么角色(尤其是传统古装戏),除了换套服装之外,个性差异很难被看出来。在舞美、音乐使用程式上,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极少的考虑具体戏剧人物、主题、环境、格调等一些因素的创作,在粤剧剧目的上演中占大多数,除了偶尔能够看到有一些演员棱角分明的表演之外,其他演员的表演总是这么一种状态。
不同的作品、人物之间是应体现出其不同鲜明的个性特点,缺少个性的作品,严格来说,这是失败的作品。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个性的塑造,而程式的运用,也是其中手段之一。
结语:
粤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演出的核心是粤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在粤剧的舞台上演员精湛的技艺一直都是最璀璨的明星。每个粤剧人都要各尽其能,静心把粤剧做好。相信"功到自然成",发扬光大粤剧不光要靠是呼吁以及政府的扶持,每个粤剧人艰苦的磨练是更为重要的,努力的提高粤剧水平,踏踏实实的为粤剧事业添砖加瓦,粤剧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英]威廉·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威尼斯商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关键词:粤剧程式;遵循原则;改革
如果粤剧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状态,不对它加以变革,那么它的观众将渐渐远之,直至最终走向灭亡。如果在粤剧的变革上不遵循科学、客观的途径,那么,在变革过后的粤剧就不再称之为粤剧,同时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粤剧发展至今,应该选择怎样的路,才可以算得上是粤剧发展该走路?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走路,才可以算得上是只属于粤剧的一种方式呢?从粤剧发展历史上来看,在多次经历社会变化的过程中,粤剧有过不少抵御外来文化对它的冲击并在之后能劫后重生的经历,通过这些经验传达给我们的是,艺术个性或是文化个性在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多年来,粤剧改革之声不绝,
关于粤剧戏曲的各种论调此起彼伏。其中,就有人认为粤剧的传统程式过于落后,不能将当代的社会生活表达出来,这与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相脱节。也有人提出要将粤剧进行改革,把粤剧传统程式的观点彻底革除。无论是"革除说"还是"不合时宜说",这些都缺乏依据,也没有科学性可言。然而,它在让我们对这种现象反思的同时,也反应出了解决粤剧程式改革对于粤剧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我国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是程式
对每一种艺术来说,都有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形态特质,通常是一种艺术与另一种艺术区别的关键。同一艺术种类经过不同风格的形式表现,可以将不同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区分出来,各种艺术种类间,有着互相独立的表现形态。所以,艺术种类的划分,甚至能够说就是艺术形式的划分。
戏曲程式源于生活,通过艺术加工、提炼,使其概括、凝练,从而使其具备唯美、抽象的特征,在戏曲舞台上应用广泛。
戏曲的程式相对规范、固定,其中涵括戏曲艺术中的音乐、表演、文本、服装等各个层面。它既能够体现和其他戏剧形式不相同的特性,又对戏曲艺术的表现方式制约,对它发展创造的空间有影响,然而,正是这种带有制约性的程式,让它产生与其他艺术品种不可比拟的艺术魅力。
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传统的戏曲程式却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在舞台上依旧充当表现故事内容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观众们对戏曲鉴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由此课件,在戏曲改革的过程中,程式本身的固然存在的变化发展需要,但并不是可有可无。
二、剧目内容陈旧
剧目内容能够反映与概括社会生活。我们现在观看的大多粤剧都是经由传统剧目的改编,故事内容与古代的社会生活相对应,是古代人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间接反应,是古代价值体系与伦理道德规范的载体。其大多都遵循着善终战胜恶与大团圆结局的套路。反映在剧本中的题材内容和情节,也有一定模式化。雷同的情节结构,粤剧的剧目演出就没办法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而逐渐凝固僵化。一些新改编的现代戏通常给观众只留下"话剧加唱"的感觉,这样还不如看古装戏。这些戏的内容主要结构是以"一人一事为主脑",它的主题不繁杂,被要求鲜明单纯。人物性格显得单一,它只侧重揭示人物性格的某一个侧面,并将它放大、突出、夸张。在封建社会李人民群众知识较为匮乏,这种单一且简单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足够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但由于当今社会资讯的发达,人们大多都受过高等的教育,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发宽广,比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多样化的多种影视作品应有尽有。粤剧的作品如果还是同之前一样一成不变,观众将会离它越来越远。
很多剧团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与市场经济对其粗制滥造,为了挣快钱,不劳而获,不抓其创作,对别的剧团排出来的好戏照着搬演,如同山寨般泛滥。打击一些愿意花钱和精力去排演新戏的剧团,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更加没有人愿意去创编新剧目了。
三、粤剧程式是否需要改革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是在拒绝改革的基础上获得突破的,粤剧要进行突破,那么改革的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
从戏曲形成及发展的历史来看,程式从始至终都依照舞台演出的要求、观众的审美以及艺人们的文化观念而变化并发展着的,直到形成相对规范、完整的形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而这种固定,也并非绝对。
对于一种综合艺术不同门类的变革,有的观众会表现出不一致的宽容度。比如说,同样是粤剧程式,相对于音乐,舞美、表演的变革更自由一些,观众对其变革也宽容一些,在粤剧尤其是如此。
最明显的是音乐程式的变革。从对于表演来说,粤剧艺人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与运用程式的问题思考,也从实践中对程式改革不断地进行种种探索。比如说,有一种传统表演程式"水波浪",它曾是很多老倌身段表演考核性程式之一,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现如今,如果每个戏不进行实际分析而滥用整套"水波浪",很容易造成观众的厌恶。再比如"三搭箭"、"锣边花"等一些程式,也存在类似问题。今天的观众,从艺术视野、鉴赏水平、时间观念、生活方式到文化层次等方面,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程式的改革,是戏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但必须考虑遵循其原则
四、粤剧程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程式改革应遵从简约、规范和靈活性原则。戏曲程式的功能,是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构建戏剧情景。在程式被使用过程中,如果对程式的理解不深入,把握不到位,会对程式造成吃力不讨好、使用不准确的问题。特别当代戏剧舞台时空的局限以及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戏曲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重复或者是机械性的程式使用,人们只会对其产生厌倦和不解,对戏曲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对与程式的创新与使用,我们应该更多的使用当代戏剧思维,使其融入进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因素中去,包括规范、简约与灵活性的原则。
五、要避免程式脸谱化
脸谱化原本是戏曲程式的特征之一,如今戏曲程式改革要求要避免脸谱化,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并非如此,它们之间应是矛盾统一的。
程式脸谱化,实际上是程式传统要求,它主要体现在使用对象与规范性方面,在这些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但是在今天,这种限制使用范围与规范性的问题,已逐步被打破。比如说,不同行当的演员唱腔曲牌搭配在以前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现在是非常自由的,花脸唱平喉、甚至是花旦唱霸腔例子的
出现也没有引起轩然大波,这是观念上的进步,但仅仅限于此。倘若能摒弃脸谱化程式,而是以能否对其个性化来作为衡量程式的使用标准,粤剧的舞台创作上将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长久以来,我们在粤剧舞台上不难发现一种现象:不论演员演什么角色(尤其是传统古装戏),除了换套服装之外,个性差异很难被看出来。在舞美、音乐使用程式上,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极少的考虑具体戏剧人物、主题、环境、格调等一些因素的创作,在粤剧剧目的上演中占大多数,除了偶尔能够看到有一些演员棱角分明的表演之外,其他演员的表演总是这么一种状态。
不同的作品、人物之间是应体现出其不同鲜明的个性特点,缺少个性的作品,严格来说,这是失败的作品。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个性的塑造,而程式的运用,也是其中手段之一。
结语:
粤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演出的核心是粤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在粤剧的舞台上演员精湛的技艺一直都是最璀璨的明星。每个粤剧人都要各尽其能,静心把粤剧做好。相信"功到自然成",发扬光大粤剧不光要靠是呼吁以及政府的扶持,每个粤剧人艰苦的磨练是更为重要的,努力的提高粤剧水平,踏踏实实的为粤剧事业添砖加瓦,粤剧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英]威廉·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威尼斯商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