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构建者、组织者、推动者,其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定位这一课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定位
以学习能力素养培养为第一要义的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构建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和现实目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构建者、组织者、推动者,其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正确定位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在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中,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提升教学双边实效。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以问题解决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改背景下,正确定位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成为制约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之一。现我就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定位这一课题进行论述。
一、教师应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内容和预设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整个活动进程的设计者,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针对课堂教学的任务、教材的重难点及情感培养目标等要素,进行深刻的揣摩和研析,以此确定课堂教学活动的环节,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从而在“精心谋划”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能做“拿来主义者”,根据已有的现成教案“炒冷饭”,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践行者、直接研究者,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内容,准确掌握教学重难点,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和有效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如在“指数”章节“根式”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内容发现,该节课的首要任务是:“理解n次方根和n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根式计算。”在预设课堂教学方法时,教师可采用探究式、互动式、案例式、合作式等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组织和引导高中生探知和研析“n次方根的概念及其取值规律”知识内容活动。
二、教师应是学生探知实践的“指引者”
教育学认为,学生在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探知过程中,其学习水平与学科要求之间存在差距,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引”。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进程的“总帮办”,既做教学指导工作,又做学生应该做的探究工作,教师全程包办,“越俎代庖”,未能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导致教学效能低下。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应该切实做好学生探知实践过程的引导和指导工作,既让学生能够“知其然”,又让学生能够“知其所以然”,扮演好学生探知实践活动的“指导者”角色,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逐步引导高中生深入认知和掌握新知内涵和解析方法,提高教学效能。
如在“设A={x|x■ 4x=0},B={x|x■ 2(a 1)x a■-1=0},其中x∈R,如果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探究解析案例任务交给学生,同时做好探究案例的指导和引导工作。在探寻解题思路过程中,教师引导高中生认真研析案例条件内容,使其认识到:“该问题主要是关于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方面求解。”结合解题要求,推导其解题思路为:“先由题设条件求出集合A,再由A∩B=B,导出集合B的可能结果,然后结合根的判别式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在总结解题策略的过程中,教师组织高中生合作探析解题过程和思路推导过程,认识到该案例解答时需要注意“公式的合理应用”,得出其解题方法。在此探知解析案例过程中,高中生在亲身探究研析和教师有序指导下,层层深入探究实践,逐步推进,获取解题方法。
三、教师应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合作者”
构建主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教”或学生“学”,而是教与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其归宿是助推教师的“教”。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放任”学生群体的学习活动,而应该利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特性和双边特点,互相交流、互相“补台”,与学习对象真诚合作,深入沟通、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提升技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深度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伙人”,引导学生结合新知讲解任务和解析目标要求,与其一起进行动手探究、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等实践活动,并根据合作探究所得或体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和辨析活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助合作中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惠共赢。
四、教师应是教材知识案例的“开发者”
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就知识讲知识,就问题讲问题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制约着课堂教学活动和深度和程度。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举一反三”、“由表及里”,深刻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体系。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于现有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应该认真研析教材内容,深入找寻教材内容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找到现有知识点与其他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让高中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内容有全面深刻的认知。同时,要善于“开发”创新现有案例,将其他知识点内容渗入数学案例中,变形出其他丰富多样、形式丰富、解题灵活的数学案例,以此锻炼高中生的探究、思维、推理等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素养。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要准确把握教师与学生、课堂等构件要素的内在联系,结合教师主导特性,进行科学定位,有效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推进教与学之间的深入互动、有效提升、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东.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3(12).
[2]阚兴芳.教师角色期待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定位
以学习能力素养培养为第一要义的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构建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和现实目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构建者、组织者、推动者,其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正确定位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在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中,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提升教学双边实效。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以问题解决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改背景下,正确定位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成为制约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之一。现我就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定位这一课题进行论述。
一、教师应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内容和预设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整个活动进程的设计者,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针对课堂教学的任务、教材的重难点及情感培养目标等要素,进行深刻的揣摩和研析,以此确定课堂教学活动的环节,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从而在“精心谋划”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能做“拿来主义者”,根据已有的现成教案“炒冷饭”,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践行者、直接研究者,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内容,准确掌握教学重难点,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和有效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如在“指数”章节“根式”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内容发现,该节课的首要任务是:“理解n次方根和n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根式计算。”在预设课堂教学方法时,教师可采用探究式、互动式、案例式、合作式等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组织和引导高中生探知和研析“n次方根的概念及其取值规律”知识内容活动。
二、教师应是学生探知实践的“指引者”
教育学认为,学生在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探知过程中,其学习水平与学科要求之间存在差距,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引”。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进程的“总帮办”,既做教学指导工作,又做学生应该做的探究工作,教师全程包办,“越俎代庖”,未能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导致教学效能低下。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应该切实做好学生探知实践过程的引导和指导工作,既让学生能够“知其然”,又让学生能够“知其所以然”,扮演好学生探知实践活动的“指导者”角色,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逐步引导高中生深入认知和掌握新知内涵和解析方法,提高教学效能。
如在“设A={x|x■ 4x=0},B={x|x■ 2(a 1)x a■-1=0},其中x∈R,如果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探究解析案例任务交给学生,同时做好探究案例的指导和引导工作。在探寻解题思路过程中,教师引导高中生认真研析案例条件内容,使其认识到:“该问题主要是关于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方面求解。”结合解题要求,推导其解题思路为:“先由题设条件求出集合A,再由A∩B=B,导出集合B的可能结果,然后结合根的判别式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在总结解题策略的过程中,教师组织高中生合作探析解题过程和思路推导过程,认识到该案例解答时需要注意“公式的合理应用”,得出其解题方法。在此探知解析案例过程中,高中生在亲身探究研析和教师有序指导下,层层深入探究实践,逐步推进,获取解题方法。
三、教师应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合作者”
构建主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教”或学生“学”,而是教与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其归宿是助推教师的“教”。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放任”学生群体的学习活动,而应该利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特性和双边特点,互相交流、互相“补台”,与学习对象真诚合作,深入沟通、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提升技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深度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伙人”,引导学生结合新知讲解任务和解析目标要求,与其一起进行动手探究、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等实践活动,并根据合作探究所得或体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和辨析活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助合作中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惠共赢。
四、教师应是教材知识案例的“开发者”
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就知识讲知识,就问题讲问题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制约着课堂教学活动和深度和程度。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举一反三”、“由表及里”,深刻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体系。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于现有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应该认真研析教材内容,深入找寻教材内容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找到现有知识点与其他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让高中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内容有全面深刻的认知。同时,要善于“开发”创新现有案例,将其他知识点内容渗入数学案例中,变形出其他丰富多样、形式丰富、解题灵活的数学案例,以此锻炼高中生的探究、思维、推理等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素养。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要准确把握教师与学生、课堂等构件要素的内在联系,结合教师主导特性,进行科学定位,有效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推进教与学之间的深入互动、有效提升、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东.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3(12).
[2]阚兴芳.教师角色期待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