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政务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老不新的课题。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国际金融的逐步进入,电子政务管理手段和项目管理方法在农业领域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农业项目建设一般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多行业管理部门和不同业务部门在建设农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时各自为政、分散开发、局部管理,多个管理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和信息共享,以致有的成为信息“孤岛”。项目管理业务的协同程度被迫降低,依旧要启用传统的人为沟通联系模式,造成不伦不类的“半兽半人”的所谓信息化系统,真正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协同一致的业务受理流程还未建立。尽管如此,采用电子政务手段和项目管理方法所产生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还是深刻的改变了传统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的模式和方法。完善电子政务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项目公开、强化公共服务,仍是未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和创新的必然趋势。
一、系统梳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现有流程、制度和弊病,为建立新型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奠定调研基础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流程现在问题存在已久,很多环节中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也基本呈现,问题大致也能归纳清楚,统一梳理流程和制度问题的条件基本具备,只要有足够细致和系统的调研数据支撑,自上而下排除万难地挺近,这项关系全局的调研是绝对能够完成的。现在所说的所谓人员能力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奖惩机制问题、权限划分问题、经费拨付问题、监督验收问题、审批繁杂问题、实际不符问题、进度滞缓问题等等一系列的环节和问题,无不是客观的存在,利用流程控制思想结合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应该是都能解决的。
二、引进农业基建和电子政务信息化开发专业人员,培训现有人员,奠定人才技术基础
纵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错综复杂的问题,可以发现很多地方的都跟思维局限、人才匮乏、专业能力不够、制度执行不力有关,这些跟人有关的因素又应该从选拔专业人才入手。根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看,主要需要引进的大致有以下三类人才:
一是管理人才,必须具备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沟通执行力、关注细节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公平执法力强,秉公办事、实事求是。
二是基建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恪尽职守,廉洁自律,能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其次,应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精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建筑流程等实务,具备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再次,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是信息化开发人员。应该具备至少一门编程语言的使用,基本可以完成整体项目的独立开发,对现有网络技术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和体验,能够优化代码,取舍性能,在性能稳定、功能全面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性价比,降低开发成本。当然,同样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四是组织培训现有人员。除了引进上述三类人员外,还应大力培训现有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是项目管理的主力军。除了现代化数字转化技术的培训外,还应培训网络交流互通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程序制式化控制等,逐步使现有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电子政务平台。
人才问题,是现在系统工程的死穴,特别是德能兼优人才更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是这是方向,是完备电子政务系统工程的必须条件。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和环境选拔和留下最好的专业人才。选拔人才,挖掘培养潜力人才,建设一支素质好、作风硬、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着眼大格局调整,优化权力分配,编写统一开放的电子管理平台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已经至少有10年以上的经验和原始积累,但是整体看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多头管理、职权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切实存在部门外部条块分割、部门内部信息割据的态势,想打通这些闭塞耗时耗力耗资金,到头来依然是小规模的修修补补,依然无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协同联动还是无从谈起。应该在开发的指导思想上彻底放弃小规模修改,放弃修改联合现有系统的可行性论证,着眼大格局调整,优化权力分配,下大力统一标准,授权农口独立信息部门在研究现存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全面统一开发,建立大一统的开发模式,编写统一开放的管理平台预留将来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的端口。这样下来,到最后应该是最省力、最省钱,也最快的办法。
系统打造前,特别要对现有各类管理权限进行梳理和调整,要有依托电子政务流程的最高权限配置权力,否则又是流于形式不解决问题!
四、改进现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
通过电子政务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的优化和调整,可以使原本的传统管理方式更新换代,降低了工作量和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加以电子政务的应用,才能使得农业项目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发挥更大效益。应从六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权限划分。要区分项目计划、项目论证、项目审批、项目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施工、项目督办、项目验收等8个独立的权限类型,建立各类权限人才的资质准入标准,所有项目人才标准和参与人员资质信息通过管理平台对外公开公示。可优先从农业部门、农业高校、农业科研单位内部选拔。人才缺乏情况下,公开向社会征集。彻底解决人才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不足问题。让所有参与具体工程项目的人都明明白白,标准和条件都清清楚楚。
二是责任体系。实行层级划分,分级负责。可以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农业部、省级人民政府、市县级人民政府划分三层管理模式,配合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明确到人,形成领导责任层。项目资金方面,单列管理资金,配备奖惩具体措施。除去领导责任层,8个独立的权限类型形成具体落实责任层,由筛选进入项目具体操作的个具体团队集体选拔和推举,明确到人。项目资金中单列落实奖励资金,配备具体奖惩措施。奖励资金的考核发放由项目督办、项目验收团队提供资料支持,上报农业部审批发放。督办和验收具体指标标准由项目计划、项目论证、项目审批三方联合制定,公开公示。
三是经费下达。国家项目资金,权限上收集中,要么统一由中央财政拨付,要么有农业部统一拨付,由最高金费管理层对项目承建方在验收合格后点对点拨付,避免资金截留和挪用。地方配套资金,改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当年项目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督办市县落实,并同意并入省级账户,按照工程进度在项目验收合格后,点对点拨付给承建方。
四是审批手续。凡是农业部门内部的一律简化在网上办理,办理项目及要求要有具体系统的过关标准,力争不见面就能办结。凡是涉及农口以外部门的,统一由项目审批团队从网上管理平台上收,具体联系和协商由同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建立的领导层负责。
五是施工建设。建立以手机摄像、录音、拍照、填写等手段为主的监督管理和质量实时验证体系,方便质量问题沟通和进度监管。
六是竣工验收。一律按照既定且公开的项目达标标准,拍摄录制相关影像片段,特写关键部位的指标图片,注明时间和执行人,方便责任认定和奖惩落实。
当然,具体功能和模式开发还有很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方面,结合上述主要构想和设计,可在实体运行中检验完善,逐步达成简便高效之目的。
用电子政务重构和优化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流程,强化权责分工,细化制度标准,方便检查督办,促进项目公开,是未来农业基本项目建设管理的必由之路,农业部门应在此之上积极应对,充分研究,博采众长,以不懈的努力完成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本质蜕变。
一、系统梳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现有流程、制度和弊病,为建立新型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奠定调研基础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流程现在问题存在已久,很多环节中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也基本呈现,问题大致也能归纳清楚,统一梳理流程和制度问题的条件基本具备,只要有足够细致和系统的调研数据支撑,自上而下排除万难地挺近,这项关系全局的调研是绝对能够完成的。现在所说的所谓人员能力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奖惩机制问题、权限划分问题、经费拨付问题、监督验收问题、审批繁杂问题、实际不符问题、进度滞缓问题等等一系列的环节和问题,无不是客观的存在,利用流程控制思想结合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应该是都能解决的。
二、引进农业基建和电子政务信息化开发专业人员,培训现有人员,奠定人才技术基础
纵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错综复杂的问题,可以发现很多地方的都跟思维局限、人才匮乏、专业能力不够、制度执行不力有关,这些跟人有关的因素又应该从选拔专业人才入手。根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看,主要需要引进的大致有以下三类人才:
一是管理人才,必须具备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沟通执行力、关注细节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公平执法力强,秉公办事、实事求是。
二是基建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恪尽职守,廉洁自律,能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其次,应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精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建筑流程等实务,具备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再次,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是信息化开发人员。应该具备至少一门编程语言的使用,基本可以完成整体项目的独立开发,对现有网络技术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和体验,能够优化代码,取舍性能,在性能稳定、功能全面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性价比,降低开发成本。当然,同样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四是组织培训现有人员。除了引进上述三类人员外,还应大力培训现有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是项目管理的主力军。除了现代化数字转化技术的培训外,还应培训网络交流互通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程序制式化控制等,逐步使现有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电子政务平台。
人才问题,是现在系统工程的死穴,特别是德能兼优人才更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是这是方向,是完备电子政务系统工程的必须条件。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和环境选拔和留下最好的专业人才。选拔人才,挖掘培养潜力人才,建设一支素质好、作风硬、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着眼大格局调整,优化权力分配,编写统一开放的电子管理平台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已经至少有10年以上的经验和原始积累,但是整体看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多头管理、职权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切实存在部门外部条块分割、部门内部信息割据的态势,想打通这些闭塞耗时耗力耗资金,到头来依然是小规模的修修补补,依然无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协同联动还是无从谈起。应该在开发的指导思想上彻底放弃小规模修改,放弃修改联合现有系统的可行性论证,着眼大格局调整,优化权力分配,下大力统一标准,授权农口独立信息部门在研究现存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全面统一开发,建立大一统的开发模式,编写统一开放的管理平台预留将来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的端口。这样下来,到最后应该是最省力、最省钱,也最快的办法。
系统打造前,特别要对现有各类管理权限进行梳理和调整,要有依托电子政务流程的最高权限配置权力,否则又是流于形式不解决问题!
四、改进现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
通过电子政务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的优化和调整,可以使原本的传统管理方式更新换代,降低了工作量和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加以电子政务的应用,才能使得农业项目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发挥更大效益。应从六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权限划分。要区分项目计划、项目论证、项目审批、项目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施工、项目督办、项目验收等8个独立的权限类型,建立各类权限人才的资质准入标准,所有项目人才标准和参与人员资质信息通过管理平台对外公开公示。可优先从农业部门、农业高校、农业科研单位内部选拔。人才缺乏情况下,公开向社会征集。彻底解决人才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不足问题。让所有参与具体工程项目的人都明明白白,标准和条件都清清楚楚。
二是责任体系。实行层级划分,分级负责。可以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农业部、省级人民政府、市县级人民政府划分三层管理模式,配合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明确到人,形成领导责任层。项目资金方面,单列管理资金,配备奖惩具体措施。除去领导责任层,8个独立的权限类型形成具体落实责任层,由筛选进入项目具体操作的个具体团队集体选拔和推举,明确到人。项目资金中单列落实奖励资金,配备具体奖惩措施。奖励资金的考核发放由项目督办、项目验收团队提供资料支持,上报农业部审批发放。督办和验收具体指标标准由项目计划、项目论证、项目审批三方联合制定,公开公示。
三是经费下达。国家项目资金,权限上收集中,要么统一由中央财政拨付,要么有农业部统一拨付,由最高金费管理层对项目承建方在验收合格后点对点拨付,避免资金截留和挪用。地方配套资金,改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当年项目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督办市县落实,并同意并入省级账户,按照工程进度在项目验收合格后,点对点拨付给承建方。
四是审批手续。凡是农业部门内部的一律简化在网上办理,办理项目及要求要有具体系统的过关标准,力争不见面就能办结。凡是涉及农口以外部门的,统一由项目审批团队从网上管理平台上收,具体联系和协商由同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建立的领导层负责。
五是施工建设。建立以手机摄像、录音、拍照、填写等手段为主的监督管理和质量实时验证体系,方便质量问题沟通和进度监管。
六是竣工验收。一律按照既定且公开的项目达标标准,拍摄录制相关影像片段,特写关键部位的指标图片,注明时间和执行人,方便责任认定和奖惩落实。
当然,具体功能和模式开发还有很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方面,结合上述主要构想和设计,可在实体运行中检验完善,逐步达成简便高效之目的。
用电子政务重构和优化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流程,强化权责分工,细化制度标准,方便检查督办,促进项目公开,是未来农业基本项目建设管理的必由之路,农业部门应在此之上积极应对,充分研究,博采众长,以不懈的努力完成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本质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