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教学内容思考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阅读教学的现场,应走出被千篇一律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些要素所限定的教学内容。以真实的语文课堂为例,发现小说阅读教学的“此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探究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说 教学内容 文体 学情
  小说阅读教学教学方法和形式层出不穷,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的不同促使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出现,这导致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种教学方法用在不同课文的教学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本文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和余映潮老师的《最后一堂课》来分析、探讨如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把握、选择和呈现适宜的教学内容,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此篇”,选择教学内容
  小说阅读教学,是每一篇小说课文的小说阅读教学。每一篇小说都具有区别于其他篇小说的独特价值和独特地方,所以不仅仅要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去解读、把握这一篇小说课文的教学内容,更要在共同的特征之中选择“此篇”最出众、最独特的教学内容。
  《半截蜡烛》的环境描写、人物细节描写并不突出,故事情节每一环节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却在你来我往之间有变化、有冲突,情节是“此篇”的出彩之处。所以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中首先将人物划分为两个阵营——“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至于每类人物中是谁并没有强调;再次让学生根据反面人物如何制造麻烦和正面人物如何解决麻烦两个角度去梳理故事的情节,着重感知情节的“紧张”。
  《最后一课》的儿童视角是出彩之处,小说的叙述视角是“此篇”应选择的教学内容,可以请学生转换身份成为小弗朗士,真切地感受战争带来的影响,出发点在叙述视角,但落脚点是在学生通过独特的视角去感受战争上。回顾余映潮老师《最后一课》的教学,课堂初始,他投影“宏大背景 微小场景 平凡人物 崇高主题”,这十六字显然也是立足于“此篇”,省去了情节的讲述。但我们看到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平凡的人物”的分析只局限在韩麦尔先生身上,忽视了镇上其他人的描写,“崇高主题”放在了“爱国情怀”上,但却有失偏颇,缺乏有效的联系。“此篇”中的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不是崇高的爱国情怀,而是对不能再学习母语这件事的最切身、最真实的感受,这是战争带给普通人的担忧、伤痛甚至是恐惧,首先反映的是战争之痛而未上升到口号般的“爱国”之情。《最后一课》的教学虽然立足于“此篇”的教学内容,但在人物和主题的理解这两方面,仍存在探讨之处。
  从《半截蜡烛》和《最后一课》的教学来看,语文教师即使立足“此篇”,选择“此篇”小说的独特之处作为教学内容,但仍然会因为解读片面、不深入等原因造成教学内容并不是最佳的教学内容。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前,立足于“此篇”是前提,选择之后仍需谨慎思考和证明所选内容是完整的、没有脱离文本的。
  二、了解学情,建构教学内容
  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此篇”的教学内容,只是为教学准备好了颜料,真正创作成为图画,还需要用不同样式的笔进行勾勒、墨染。这些不同的笔就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建构方式,而真正的有效建构必须是建立在贴近学情的基础之上。
  《半截蜡烛》是小学五年级的课文,薛法根老师在整堂课上虽然以情节为重点教学内容,然而并没有反复找情节、讲情节,五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够完全理解“情节”的抽象意义。立足学生的感受,薛老师以独特的板书形式,呈现情节的教学内容,继而薛老师再次提问学生“哪些地方读起来‘紧张’”“用什么办法制造‘紧张’”“‘紧张’之中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等,是在连贯、明确、易懂的教学问题中不断强化对情节的感受,将教学贯穿,成为有机的整体。
  《最后一课》是初中课文,余映潮老师的教学以“我的教室”“我的课”和“我的老师”三个板块组成,这三部分分别指向环境、典型材料、人物细节这三方面的教学内容。当语文教师直接将“宏大背景 微小场景 平凡人物 崇高主题”这些抽象概念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反应是机械的,只是低头认真记下这十六字,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更没有和文本、老师产生共鸣。故事中的创作艺术必须经过学生的感受才能转化为教学内容,而学生只有通过感受,才能在想象中獲得情感的体验,才能进入到文本之中,才能真正地领悟到语文的真谛。《最后一课》作为小说,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学生能够和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在作家巧妙而精致的叙述方式中,感受不曾有过的战争记忆。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结合学生动态的学情,并非单一、当下的学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选择更灵活的形式来有机地建构教学内容,创造学生和小说之间的联系。
  小说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小说的教学方法,这意味着教学内容的把握、选择和建构都至关重要,启示着我们在真实的课例之中,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去反思教学。《半截蜡烛》和《最后一课》是这片汪洋大海中的两朵浪花,这里有教师对小说教学的良苦用心,创造了这些能够带来海底之味的浪花。正是这些不甘于沉静在海底的浪花,督促着教师不断审视教学、发现自我。
  (作者简介:谢瑜,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常见动物名称的方言比较,找出不同地区动物性别词的“异”的同时,又着重探讨了动物性别词在方言中的规律。  关键词:动物 性别 词汇  动物的性别词是方言中的基本词汇,许多方言词典中均提到。我们通过调查20个地方方言中和动物性别相关的名字,以此分析各地方言中动物性别称谓词的情况。经研究发现:不同方言点在关于动物性别的称谓上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了动物方言性别称谓的一些規律和基本情
Despite numerous advances in treatment options,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remains a major public health issue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Ci
网络小说改编剧在影像美学革新上与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和20世纪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密切相关。但随着我国大型城市出现消费社会的特征,审美泛化模式逐渐消解了内在的文化精神,
目的研究贲门癌手术中斜行套叠再造胃底His角的抗反流远期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斜行套叠再造胃底His角术,对照组
摘要:民国国学大师黄侃作词转益多师,对清真词的研讨尤多,这既与当时民国词坛上的宗周学周之风相关,也是黄侃个人的兴趣和词学造诣,黄侃治学严谨,在日记中多次提到对清真词的阅读和校勘;在词的创作过程中多次“和清真”和“用清真韵”,部分词作在风格上也得清真之妙;指导学生作词时也多注重对清真词的研究和讲解。  关键词:黄侃 清真词 治学 作词 教学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国学
摘要:渡边淳一是日本当代文坛著名的大众文学作家,是日本的“情爱大师”。渡边对男女之间的情爱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关注的是人内心深处的本能欲望。渡边走出“伊甸园”来到“失乐园”,这与《圣经》故事有很大的联系,可他笔下的婚恋观却是对《圣经》所提夫妻关系的一种回避。  关键词:情爱小说 渡边淳一 《失乐园》 婚恋观  一、渡边淳一的情爱小说  渡边淳一是日本当代文坛著名的“情爱大师”,他的作品除了以其自身的
摘要:本文以探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及其相关概念为出发点,对内蒙古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现存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总结了开展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优缺点研究的重要意义,以求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完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艺术设计 课程体系 优缺点  艺术设计课程是培养全方位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对于锻炼学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趋势,其中包括:图片、文字、影像等.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哈萨克族文化景观不可避免地经受着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考验,哈萨克族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同时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本文通过翻阅参考文献、田野调查等手段收集资料进行梳理概括,总结出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文化景观的视觉特征,以便哈萨克族文化景观更好地应用在伊犁河谷民族旅游开发发展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  关键词:伊犁河谷 哈萨克族 文化景观 视觉特征  哈萨克族文化
摘要: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如何进行谈心谈话成为了高校教育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平等尊重、情理兼备、差异性和审时度势四个方面的原则对谈心谈话进行分析。  关键词:辅导员 谈心谈话 原则  一、平等尊重的原则  平等尊重是师生之间进行谈心谈话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平等尊重能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打破学生的心理防线,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