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社会治理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ng0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环境社会治理可以理解为在充分认知环境与社会复合交叉、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强调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共进,以促进环境与社会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社会治理概念体现了一种认识的升华、视角的转换、视野的拓展、焦点的重置、价值的倡导和目标的追求,包含了技术、组织、人、制度和文化等关键要素.随着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社会治理必将形成一个新的专门知识领域.
其他文献
石院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劳动村十组的一处山坳中,名郭家沟,南距县城7公里(图一).此处地势较高,三面环山,南山名青龙嘴,北山名白虎嘴,地形整体呈U形.山上植被茂密,作物以玉米、果树为主.造像刻于两个石包上,1号石包平面呈四边形,大致为南北向;2号石包位于1号石包西南方向约300米,为东西向.2010年,石院寺摩崖造像被列为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造像点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编号19座龛.2017年7~9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仁寿县文物管理中心、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联合调查队
期刊
净慧岩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岳阳镇望城村二组的白云山上,当地人亦称其为宝相寺,北距安岳县城约2公里,临近247国道(图一).2012年,净慧岩摩崖造像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该造像点的材料过去仅有零星披露[1],很多情况尚不清楚.2014年7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岳县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成调查队,对该造像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古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期刊
城市环境正义受到居住空间阶层化的影响,现有文献忽视了空间环境不平等问题生成的动态性与复杂性,通过构建“力争上游”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可以解答这一问题.力争上游的分析框架强调,行动者的目标偏好、决策理性、信息认知、资源基础、行动意向等微观因素与社会文化、制度结构、历史传统等宏观要素的相互作用对空间环境塑造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框架将形塑城市环境的多元主体放到动态变化的社会系统中加以考查,关注行动者—结构—情境的互动作用,揭示空间阶层化是如何通过多重复杂机制扭曲城市环境正义的.由于城市政府在环境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日益突
从“以劳易劳” “以劳易物”到“以劳易资”,劳动属性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数字时代有更加多样的劳动形态,零工劳动只是人尽其力的一种方式.提供劳动机会,让人们都有机会参加劳动,是数字时代社会发展最大的积极面向.数字时代的零工劳动在工厂化之外,也让劳动者重新获得支配劳动的自主、自在、自由.在中国文化里,勤劳是人尽其力的实践形态,是尊严的来源.勤劳的内涵不同,尊严的获取路径也大不相同.让劳动不只获得货币报酬,还依然享有尊严是数字时代的难题,数字时代同时赋予个体劳动者和数字平台企业获取尊严的工具.与此同时,倡导劳动光
大规模运输物流系统通过长距离连接和溢出,正在产生广阔的地理和经济影响.中欧班列历史虽然不长,但已成为一个有全球和区域尺度的大型物流体系,正在重塑中国、中亚和欧洲的多元经济地理关系.通过对物流型国家中枢纽城市——西安的个案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与传统物流研究认为只有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相比较,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塑造中欧班列体系结构和属性方面愈发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与主流研究认为物流只附属于生产环节相比较,中欧班列重塑了欧亚大陆的货运版图,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生产消费关系,以及城市的更新发展.
《左传》文公十二年云:“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坐甲”,杜预未注,而其他训释则争议颇多.孔颖达疏:“甲者,所以制御非常.临敌则被之于身,未战且坐之于地.”①其意谓“坐甲”为置甲于地而坐其上.杨伯峻在总结“坐甲”有未着甲而坐和已着甲而坐两种观点后,又结合《左传》成公二年所云“擐甲执兵,固即死也”乃以已着甲为言,进一步指出当以第二种解释较确.②赵生群也认为“坐甲”是“着甲而坐地”③.吴柱则另辟新解,认
期刊
梅里①雪山是我国云南省德钦县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界山,藏、纳西、傈僳、普米、怒等十几个民族世代生活在梅里雪山周边,他们以雪山为伴,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梅里雪山崇拜文化.藏文是承载这一文化重要的栽体之一.从近年来甘肃舟曲博裕发现的文献来看,早在公元10-13世纪,世续苯教文献中已经出现了专门祭祀梅里雪山的煨桑文.12-13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高僧噶玛拔希到过梅里雪山一带,著有《卡瓦格博圣地指南》,尽管这部文献现已亡佚,但应该对之后让雄多吉所著《圣地卡瓦格博煨桑文·祈降悉地雨》《卡瓦格博煨桑文》《绒赞
近代以来,在应对外敌入侵的危机中,“中华民族”的概念开始逐渐被西南少数民族精英所熟悉、接纳和使用,西南少数民族精英的“中华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感受”到“理性自觉”的演进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是西南少数民族精英“我族”意识的兴起,但他们对于“我族”的标举,不是一种割裂性的“我族”中心主义,而是以强调自身乃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根本前提,本质上是反对“五族共和”狭隘性的承认诉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的“中华民族”情感认同进一步升华,并以各种形式激励他们投入抗日救亡的运动中.西南少数民族
“躺平”语系让一部当代社会心态史和青年文化发展史映射出复杂多变的意义,表达出另类的抵御姿势.“躺平”是加速社会和时间体制不断驱赶个体、削弱生命自主性,造成生命与世界断裂从而深度自我异化的结果.“躺平”作为文化症候,具体表现为社会加速带来源源不断的焦虑、恐惧、抑郁、自我怀疑等诸多现代疾病;时间体制被设计进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新兴科技公司为利益驱动利用技术与人性弱点,将生命数据化,使人异化为机器;人的消费欲望被无限制地激发,但真正的消费快乐被购物所营造的虚假快乐替代,人与物的异化加速;社会很多方面不再同步,“
文成公主是唐王朝的公主,在藏族的视野中代表着中原文化,但她又是吐蕃赞普的妻子,被藏族民众视为度母,具有神圣性.文成公主的这种人物特征使其具备了联结汉、藏的天然条件.文成公主的传说首先在藏文语境中产生,清代以后,随着拉萨、打箭炉等地汉族移民的增多,双方互动进一步深入,这一传说逐渐流传到汉族移民群体之中,文成公主随之成为双方共享的文化符号.文成公主传说流传到汉族群体以后的发展情况,可以从吸收和改造两个层面来审视.在吸收阶段,藏文语境中的文成公主故事被汉族接受、传播.这一阶段传说的内容与藏文语境中的基本相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