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1例小儿遗尿症的患儿实行尿常规检查,并且选择性地进行实验室以及物理检查。确诊后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全部行排尿训练以及心理行为指导,21例患儿加用盐酸丙米嗪(5例)或去氨加压素(16例)治疗。结果:所有患儿中有36例患儿有家族遗传史,19例患儿有隐性脊柱裂,12例患儿没有其它病因,14例患儿没有确切病因。78例患儿表现为原发性夜间遗尿症。12例患儿病因明确者10例治疗有效; 其余69例患者当中有39例患儿经单纯心理行为指导以及排尿训练后取得了效果,15例加用药物治疗有效。结论:在小儿遗尿症的诊治过程当中,检查必不可少,而且在患儿的治疗中要注意心理行为问题的早期发现和疏导;采用心理行为及药物的综合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儿遗尿症;治疗;疗效
小儿遗尿症是很常见的病症,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为患儿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烦恼。本文对2008年2月到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少儿遗尿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了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一共81例,其中有52例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最大患儿16岁,最小患儿5岁,所有患儿中有36例患儿有家族遗传史,19例患儿有隐性脊柱裂,12例患儿是其它病因(尿路感染2例,外阴炎3例,糖尿病1例,尿崩症2例,精神性多饮多尿、脊髓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大脑发育不全各1例),14例患儿没有确切病因。78例患儿表现为原发性夜间遗尿症。12例患儿病因明确者10例治疗有效,其余69例患者当中有39例患儿经单纯心理行为指导以及排尿训练后取得了效果,15例加用药物治疗有效。患儿病程3个月到10年,其中有78例患儿表现为原发性遗尿。病例符合美国精神心理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的标准:年龄大于或等于5岁,每周至少2次夜尿床,并持续3个月。
1.2方法
所有患儿全部实行尿常规和尿比重,并且对有相应症状的患儿行腰骶部X线检查、血糖检查、肾功能检查、中段尿培养、外阴分泌物涂片查菌以及泌尿系统的B超等等检查。之后控制血糖,并且对外阴炎以及尿路感染的患者行抗生素的质量等等。对所有患儿都进行如下的指导:要避免疲劳和紧张,规律午休,晚上少饮水,家长夜间定时叫患儿排尿。给患儿讲解遗尿的知识,加强患儿治疗的信心。有21例患者加用药物治疗。
2结果
在14例没有明确的病因的患儿经过治疗后,有10例患儿的遗尿病症有好转,或者是消失。其余的患者在经过2个月左右的心理行为指导以及排尿的训练以后,39例患儿的遗尿频率减少了,有效率高达56.1%。在加用盐酸丙米嗪的患儿当中,有效率为72.1%,二者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
3讨论
遗尿症的病因很多,发病机制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发生多认为是由于呈现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情况。本组患儿当中有36例有阳性家族史。也有研究表示此病的遗传模式是多种遗传方式共存的,值得关注的是有阳性家族史的患儿等到了青少年发生严重遗尿症状的概率更高。本组所有患者当中,隐性脊柱裂占24.1%。隐性脊柱裂的患儿排尿功能异常,患儿的主要症状为膀胱逼尿肌稳定性下降,部份伴有膀胱壁顺应性降低的情况发生。脊柱裂及并发病变部位越低,膀胱功能障碍就会愈加明显。本人认为如果合并隐性脊柱裂的遗尿症的患儿在治疗过程当中很难见效或者是出现了其它的排尿异常的情况最好是转移到泌尿专科进行检查,要明确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所有患儿当中还有其它病因的,在诊断过程当中要鉴别清楚。尿路感染以及外阴炎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的遗尿症张消失,可能是由于炎症导致了尿路刺激,引起了反射性的排尿所导致的。如果患儿没有明显的尿频和尿急等情况,家长就没有提起重视。对于尿崩症以及多尿、多饮的患儿,禁水试验和垂体加压素的试验可以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两种试验的预后以及治疗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仔细鉴别。需要注意糖尿病也可能表现为遗尿。如果患儿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症,就会表现浮肿、高血压以及贫血等等症状,遗尿考虑的因素与夜尿的增多有很大关系。
遗尿症可能会导致患儿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自信心下降,会影响患儿的学习成绩,导致患儿忧虑、抑郁及自尊心受损等等。所以,对患儿进行心理的咨询和治疗很重要。生理加心理的治疗模式很好,主要是训练儿童夜间排尿控制的能力,治愈率很高,而且复发率比较低,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盐酸丙米嗪对膀胱有抗胆碱作用,还能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但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已较少应用。去氨加压素系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物的口服片剂,该药增加夜间患儿血中抗利尿激素浓度,浓缩尿液,减少尿量和血管内压力,使逼尿肌收缩减少,从而减轻遗尿,该药可能还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目前正成为治疗遗尿的主流药物。本组中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遗尿症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增高,对患儿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乃至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治疗包括:采用医生、患儿及家长三方配合的心理行为指导和排尿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病程中应注意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现和干预,以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忠,叶章群,李家贵等.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5).
[2]杨霁云.小儿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5).
[3]戴晓梅,麻宏伟,潘学霞等.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1).
[4]文建国,王庆伟,文建军等.411例遗尿症儿童和青少年的家族史和家系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5).
[5]马 骏,章依文,吴 虹等.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
【关键词】小儿遗尿症;治疗;疗效
小儿遗尿症是很常见的病症,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为患儿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烦恼。本文对2008年2月到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少儿遗尿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了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一共81例,其中有52例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最大患儿16岁,最小患儿5岁,所有患儿中有36例患儿有家族遗传史,19例患儿有隐性脊柱裂,12例患儿是其它病因(尿路感染2例,外阴炎3例,糖尿病1例,尿崩症2例,精神性多饮多尿、脊髓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大脑发育不全各1例),14例患儿没有确切病因。78例患儿表现为原发性夜间遗尿症。12例患儿病因明确者10例治疗有效,其余69例患者当中有39例患儿经单纯心理行为指导以及排尿训练后取得了效果,15例加用药物治疗有效。患儿病程3个月到10年,其中有78例患儿表现为原发性遗尿。病例符合美国精神心理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的标准:年龄大于或等于5岁,每周至少2次夜尿床,并持续3个月。
1.2方法
所有患儿全部实行尿常规和尿比重,并且对有相应症状的患儿行腰骶部X线检查、血糖检查、肾功能检查、中段尿培养、外阴分泌物涂片查菌以及泌尿系统的B超等等检查。之后控制血糖,并且对外阴炎以及尿路感染的患者行抗生素的质量等等。对所有患儿都进行如下的指导:要避免疲劳和紧张,规律午休,晚上少饮水,家长夜间定时叫患儿排尿。给患儿讲解遗尿的知识,加强患儿治疗的信心。有21例患者加用药物治疗。
2结果
在14例没有明确的病因的患儿经过治疗后,有10例患儿的遗尿病症有好转,或者是消失。其余的患者在经过2个月左右的心理行为指导以及排尿的训练以后,39例患儿的遗尿频率减少了,有效率高达56.1%。在加用盐酸丙米嗪的患儿当中,有效率为72.1%,二者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
3讨论
遗尿症的病因很多,发病机制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发生多认为是由于呈现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情况。本组患儿当中有36例有阳性家族史。也有研究表示此病的遗传模式是多种遗传方式共存的,值得关注的是有阳性家族史的患儿等到了青少年发生严重遗尿症状的概率更高。本组所有患者当中,隐性脊柱裂占24.1%。隐性脊柱裂的患儿排尿功能异常,患儿的主要症状为膀胱逼尿肌稳定性下降,部份伴有膀胱壁顺应性降低的情况发生。脊柱裂及并发病变部位越低,膀胱功能障碍就会愈加明显。本人认为如果合并隐性脊柱裂的遗尿症的患儿在治疗过程当中很难见效或者是出现了其它的排尿异常的情况最好是转移到泌尿专科进行检查,要明确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所有患儿当中还有其它病因的,在诊断过程当中要鉴别清楚。尿路感染以及外阴炎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的遗尿症张消失,可能是由于炎症导致了尿路刺激,引起了反射性的排尿所导致的。如果患儿没有明显的尿频和尿急等情况,家长就没有提起重视。对于尿崩症以及多尿、多饮的患儿,禁水试验和垂体加压素的试验可以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两种试验的预后以及治疗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仔细鉴别。需要注意糖尿病也可能表现为遗尿。如果患儿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症,就会表现浮肿、高血压以及贫血等等症状,遗尿考虑的因素与夜尿的增多有很大关系。
遗尿症可能会导致患儿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自信心下降,会影响患儿的学习成绩,导致患儿忧虑、抑郁及自尊心受损等等。所以,对患儿进行心理的咨询和治疗很重要。生理加心理的治疗模式很好,主要是训练儿童夜间排尿控制的能力,治愈率很高,而且复发率比较低,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盐酸丙米嗪对膀胱有抗胆碱作用,还能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但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已较少应用。去氨加压素系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物的口服片剂,该药增加夜间患儿血中抗利尿激素浓度,浓缩尿液,减少尿量和血管内压力,使逼尿肌收缩减少,从而减轻遗尿,该药可能还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目前正成为治疗遗尿的主流药物。本组中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遗尿症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增高,对患儿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乃至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治疗包括:采用医生、患儿及家长三方配合的心理行为指导和排尿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病程中应注意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现和干预,以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忠,叶章群,李家贵等.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5).
[2]杨霁云.小儿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5).
[3]戴晓梅,麻宏伟,潘学霞等.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1).
[4]文建国,王庆伟,文建军等.411例遗尿症儿童和青少年的家族史和家系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5).
[5]马 骏,章依文,吴 虹等.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