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地区大豆病虫害变化趋势及防治要点

来源 :大豆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tgu618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变化、种植模式及农业生产习惯的改变,绥化地区大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或地块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病仍发生较重;部分区县近两年蛴螬危害略呈上升趋势,并得到控制;大豆食心虫成虫羽化时期前推一周左右.文中进一步简述了绥化地区主要大豆病虫害的防治要点,并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茶文化渗透于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市场轮番炒作绿茶、白茶、黑茶、青茶、黄茶、红茶等传统茶类,加上不断涌现的配伍花茶、新式茶饮,渐渐走向全民饮茶的时代,饮茶人群从中老年人向年轻人蔓延,茶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热闹.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约5000亿元,一二三产比重各占三分之一,且随着年轻人茶饮队伍扩大和健康生活需求多样化,各种时尚、健康、新型茶饮迅速扩张,预计不远的将来,茶产业可以达到万亿元的规模.
期刊
12021浙江绿茶博览会在青岛成功举办rn10月16-19日,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协办的2021 浙江绿茶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程渭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王登启,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元杰,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江用文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全省共组织了60余个产茶县(市、区)的130 余家企业参展.16日上午,省农业农村厅专门举办了“2021 浙江绿茶推介会”
期刊
12月27日至29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21年度工作会议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召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首席科学家、全体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部分团队成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录祥副所长代表研发中心依托单位致辞,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张振华副司长通报了农业农村部推动大豆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关举措,对体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受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科技教育司委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汤松处长组织岗站专家对首席科学家进行年度评议和民主测评.
期刊
2021 年10月14日,伴随着杭城的绵绵秋雨,中国茶叶博物馆邀请茶界老专家60佘人齐聚一堂,品茗、挥毫、赏花,共享有茶时光.本次茶会由中国茶叶博物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联合举办.rn九九重阳,自古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期刊
为研究西藏主要地方品种黑青稞的耐盐性,采用质量分数为0~ 1.2%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研究NaCl胁迫对西藏黑青稞品种种子萌发期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显示:除阿里黑青稞外,其余参试品种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芽根比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发芽势、发芽率和芽根比较高时对应的NaCl浓度主要集中在0.2% ~ 0.4%,其中隆子县四棱黑青稞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82.2%、93.3%.在NaCl胁迫下,参试品种的芽根比变化范围为1.012 ~ 2.474;相对盐害率为0 ~ 2
为开发新型米糠食品,以挤压处理全脂米糠粉和谷朊粉为功能性食品原料,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面包粉中制作米糠营养复合面包.研究了不同米糠添加量对面包比容、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添加量为6%,谷朊粉添加量为2%时,面包物性与普通面包相近,且部分指标优于普通面包,其感官评价结果较为优秀,为消费者所接受.
茶业在近代中国占据重要地位,是清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为了打破中国茶业垄断地位,列强大肆推广洋茶,洋茶席卷国内外市场,与华茶展开竞争,造成近代中国茶业发展步履维艰.为了改变华茶发展的不利局面,不少企业家利用广告宣扬华茶,与外商展开商战.茶广告的盛行对华茶的宣传以及推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代相融,形成时代特色.对茶叶广告的探索,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了解华茶的发展脉络,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本文从画报角度研究茶广告的时代特色,力图为茶广告画报研究作出贡献,为现当代茶叶的宣传以及未来的发展
当前我国大豆自给率较低,提升大豆单产是增强我国大豆自给率的重要途径.在生产实践中提升大豆单产需要加强田间养分管理,采用科学施肥技术.文中对国内外大豆养分管理的现状与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增强我国大豆养分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为明确贡秋豆5号在净作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创制贡秋豆5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以贡秋豆5号为研究对象探讨行距和窝距对该品种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窝距及其互作对贡秋豆5号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贡秋豆5号株高与种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种植密度为13334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180.25 kg/667m2.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是中国首创,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随着杂交大豆产业化关键技术的推进,优势潜力的进一步挖掘,将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文中从亲本创制、杂交种选育、制种技术、基础研究四个方面对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