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dwer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提倡将读者放在主体的地位,宣扬的是一种读者中心论的思想,文学作品是为读者而写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思想、情感跟读者的思维过程是相关的,而不是将一种文学作品固有的解读强加给学生。接受美学应用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之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在欣赏的过程中去领悟诗词所带来的魅力,古诗词中通常用到的留白是与接受美学的宗旨相一致的,古诗词中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因此,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学习的时候就能够对古诗词进行自我解读,从而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古诗词赏析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一、注重背景积累,了解诗人内心
  在进行古典诗词文本赏析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自己的真实体会,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需要让学生平时多去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基础知识,走进古代诗词的写作环境,去了解诗人所处的那个年代,这样才能够对诗人所要表现的情感感同身受。
  在平时的背景积累过程中,要对各个诗人作品的感情基调进行把握。学生生活的经验、兴趣、素养以及理想的差异也会对古典诗词文本的理解产生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平时要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在进行古典诗词文本赏析的时候能够抓住文章的主旨。
  《琵琶行》讲述的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因此是一种抑郁不得志的感情基调。有的学生平时就关注了白居易的诗词特点,因此在进行赏析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整首诗里面的那种无奈之情。在欣赏“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一句的时候,也能体悟到白居易心中的苦闷。有的学生平时不注重文学背景知识的积累,因此即使是自主地去进行赏析,对文章的理解也是肤浅的。
  尽管接受美学宣扬的是一种以读者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要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赏析知识之上进行,不然学生的赏析就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最终也不能够完全领会古典诗词的精髓。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在自我赏析的时候才能够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从而真正理解古典诗词的内容。
  二、关注留白赏析,提升欣赏水平
  古典诗词对韵律和字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东西并没有全部在文字里面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这些“留白”,利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和想象力,针对“留白”进行大胆的猜想,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读者和文本之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高中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看到这些“留白”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些内容的后面蕴藏着的东西。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可以利用诗词中已经存在的留白,还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感兴趣,从而在课下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找寻那些知识点。或者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故意留下一些知识点不讲,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不是真正地放弃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欲擒故纵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在课下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效率也更好。
  比如在欣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的时候,许多学生就认为琵琶女之所以“千呼万唤”才出来,是说明这个琵琶女比较羞涩,实则不然,教师在此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仅仅是因为害羞的缘故,那么这句诗就不会那么传神了。然后结合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来理解这两句诗,学生的好奇心也被激发了出来:明明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会有深层次的含义?
  学生通过查资料、小组交流,想去探究琵琶女的真实心境,最后再结合整首词里面悲切的感情基调,了解到琵琶女之所以“千呼万唤”才出来,就是因为琵琶女的悲切的身世,琵琶女已经年老色衰、心灰意懒,已经不愿意抛头露面了,这和作者那种抑郁不得志的心境是交相辉映的。这句诗的描写十分传神,将琵琶女那种内心的悲苦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未见其人已经能够感受到琵琶女的凄凉心情。所以,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就需要学生挖掘诗词里面的真正含义,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之上是无法体会出这句诗的真正意思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加强感悟能力的培养,从而挖掘出文章中没有直接表现的东西。
  三、品位诗词意境,整体把握基调
  由于古典诗词注重含蓄美,学生往往只是注重某一片段,而这些片段和主旨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任何一句诗词的存在都是为了表现主旨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将每一个句子都和主旨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欣赏诗词的时候就不会仅仅浮在表面,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调,从而实现对文章更好的理解。
  比如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段是描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诗句朗朗上口,但是这段并不是纯粹为了表现琵琶女的卓越的演奏才能的,一切诗句最终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因此在欣赏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欣赏,而要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花如此大的篇幅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过程。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起来,就会思考这段话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学生经过仔细的思考后,会挖掘出作者之所以花这么大篇幅来描写弹奏过程,就是为了在表现琵琶女过人的弹奏技巧的同时,表现她如今生活的悲惨,拥有高超的弹奏技艺又如何,还不是孤身一人游荡江边。而琵琶女的这种遭遇正和白居易的遭遇是相似的,后者也是满腹才华,但是依旧报国无门,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白居易花这么大的篇幅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表明自己拥有和琵琶女弹奏技巧一样的高超才华,最终一样流落在外。这些画外音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真正掌握诗词中每一句的真正含义。
  总而言之,将接受美学应用到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文章的真正内涵,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古典诗词的真正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态度。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当前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大都学有一技之长,也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但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中职生将来大都要从事基层服务行业,要实现对服务对象高质量的服务,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话,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中职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
期刊
浙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中有马克·吐温的寓言故事《生命的五种恩赐》,编者的意图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个人只有拥有强烈的死亡意识,才会珍惜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才会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去创造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经营朴实美好的爱情,赢得不一定崇高但却真实的名望,享受所有这些带给自己的饱含泪水与欢笑的真实人生。这样的主题对于十六七岁的职校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沉重且难以理解。他们的人生阅历毕竟太浅,加上平时课外阅读
期刊
把《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加以比较,可以化用四句诗来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个女人三台戏,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被压迫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感天动地“第一悲剧”。《西厢记》是王实甫最成功的作品。它鲜明地表现出反对传统礼教和婚姻制度的主
期刊
《雪山的长夜》是著名作家迟子建在2003年春发表的文章,文章用一个短句“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开篇,而后描写“在不经意间领略到的冬夜的那种孤寂之美”。然而当亲人永诀之后,贪恋窗外好山好水的作者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当远处灯火泯灭后,雪山在星光下却显得格外光华,天上的星星成了作者心中永久的神灯,雪山成了作者灵魂依托的地方,最后作者获得了再次看风景的勇气。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莫衷一是。辨
期刊
《苏幕遮》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小令,选入了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首词天然不事雕琢,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笔者在这首词的教学中,正当学生都陶醉于欣赏“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趣时,却突然一转,集中到关于“侵晓窥檐语”的解读上。学生针对“窥”“语”的主语是鸟雀还是人这个问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学生分为两
期刊
讲评课的实效性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讲评课应按照呈现、诊断、矫治、巩固的形式进行,先是呈现学生的典型答案,展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诊断,查找问题所在;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矫治,归纳出如何规避错误的方法策略;最后,再进行同类试题的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课堂达成度。  一、课例分析  第一步:原题再现。  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
期刊
语文教材对选文的要求是“文质兼美”,选文的语言表达要规范优美、合乎语法、生动形象。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语法、修辞技巧等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选文的思想情感要向善、向美。语文中的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语文的阅读要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唤醒、思想的滋养、精神的洗涤、审美的熏陶,要立足学生成长本位,从生命的高度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古人用文言这种书面语写成的文章,是古人用来描摹现实
期刊
高三阶段,高考的压力逐渐增加,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演变成循环往复的讲、练、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高三语文到底该如何教?高三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也许只有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和智慧,才能迎来真正的语文课堂。  一、“沉稳”与“灵动”  特级教师袁卫星在谈论文言文教学时曾说过,教学要有“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而如今高三语文教学呈现的状态是“沉稳
期刊
狄德罗曾说过“感情淡薄使人平庸”。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则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和水的关系,认为池塘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同样提出了“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如果没有探求知识的欲望,没有积极主动的热情,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即没有良好的情感态度,要想学好语文是绝对不可能的。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
期刊
迟子建的小说《日落碗窑》充满理想和爱的温情,十岁的关小明的梦想是要把冰溜儿(狗名)驯成会演马戏、能顶碗的狗,自己成为让人羡慕的马戏演员;关老爷子的理想是寻回年轻时的旧梦,在砖的往事后烧出自证的碗来;王张罗“借”这些梦想的好运,也终于盼来了难得的儿子。  一、人生舞台上的小小梦想  1童年时的如幻梦想  小说以关小明观看完马戏团的演出之后,突发奇想地训练自家的狗,励志要当一名出色的马戏演员开始,这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