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文化水平与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艺术形式也开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社会媒介的不断推动下,公共艺术开始同商业空间发生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对话,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公共艺术也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从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指出了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空间;公共艺术;人文性;大众审美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37-01
从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情况来看,传统的商业空间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大众对商业环境的需求。商业空间的性质也不再单纯是物品的交易场所,更要求商业空间成为大众社会生活、文化交流的平台,这就要增加商业空间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一、相关概念的基本阐述
(一)商业空间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商业空间就是人们用于在商品交换、商品流通的公共空间或环境;从狭义上来讲,商业空间指的是专卖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商业街等。从这可以看出,所谓的商业空间不但可指单个的大型建筑,也可指由若干建筑群及其外部空间构成的建筑组群。
一个成功的商业空间设计,在于其是否能成功塑造商业空间的自身形象,进而完成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并最终完成购买行为,完成创造紧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二)公共艺术的概念。
广义上的公共艺术,主要是指人们在精神内涵上构建的“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共同分享”;而狭义上的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在公共空间中艺术创作的具体体现。这里说的公共空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室外空间,如广场、公园、街道等。
公共艺术的设计应当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也就是说公共艺术要具有大众性。而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则主要体现在对商业空间使用价值、文化价值上的创作,其创作内容有小样的公共设施、雕塑以及展架等等。
二、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人文地域。
当地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们所需的基本空间功能,同时其还需承担地域文化的传播责任。为此,在进行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创造时,要以创造地域特质的公共艺术商业空间为基础,并结合地域人文背景、历史背景、特色,以充分反映出地域中特定时空下的精神特质,以达到在地域文化中融入公共艺术,最终与大众日常生活相符的目的。公共艺术设计要想充分发挥相互出商业空间的特色,首要条件就是要把握好商业空间的人文特性,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将艺术美与地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即无论是在设计创造公共设施、环境雕塑,亦或是建筑墙体时,要在对地域文化、历史、人文环境等充分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公共艺术设计时的色彩、造型、材料、风格、题材等,以使公共艺术即能满足商业空间功能需求,又具备地域文化传播的功能。
(二)空间整合。
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整合性,其实主要指的是由商业空间的特性、商业空间的位置以及商业空间建筑共同体现出来的一种功能性与秩序感。当代社会,商业空间的设计与创造更加偏向于向公众传递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为此,在进行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时,需要对商业空间的位置、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空间象征意义的凸显。在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越高的整合度表明了该空间的使用效率与利用程度都较高,即说明其人流量或车流量都较为密集。但要想实现商业空间较高的整合度,就需要统一协调商业空间的位置及特性,而这也将决定该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特点。
(三)公共审美。
大部分的公共空间都是免费为公众开放,因此便面临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而在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习俗的大众时,要求公共艺术作品都能满足他们的一定公共性需求。也就是说,在进行公共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要将公众的审美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且要满足公共艺术作品与商业空间环境、与公众审美的和谐统一性。而这不仅可以实现大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接受度,更能在消费的过程中参与到体验性。
三、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
(一)渲染主题氛围。
主题化的设计对商业空间的个性、特点的打造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其中引入公共艺术则可助力于商业环境主题的塑造。随后,再结合商业环境的主题,则可快速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打造主题鲜明,且具有较强艺术感的商业空间。以香港圆方广场为例,设计师在对其空间设计时,便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作为空间设计的主题。并将空间设计成了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对应一个五行,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方法,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商业空间。
(二)提高文化内涵。
对公共艺术来说,其本身不但包含较强艺术性,而且还蕴涵着深刻的人文追求及社会理想。而对商业空间下的公共艺术设计来说,既能借助商业空间来凸显公共艺术的自身艺术价值,又能够提升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及艺术情怀。以想象著名的K11艺术购物中心为例,其商业空间位置便位于香港文化意蕴较为深厚的地带,因此该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便定位与“艺术、人文、自然”的统一,并在设计中融入了对人文艺术的“再生”、“重塑”及“活化”。为了实现这一艺术构想,设计师在K11商场的动线节点上设置了18个不同主题的“艺术走廊”,展现的公共艺术设计有抽象的雕塑、变形的座椅等,以此实现了艺术与公众的交流与互动。又如,为了增强商业空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并提升商业空间的艺术文化内涵,设计师还在商场负一层的入口处,以土司为画纸,火枪为画笔,利用多达6000快的土司构成了一幅全球最大的土司马赛克《蒙拉丽莎的微笑》。 (三)组织和装点空间。
公共艺术的展现方式有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且表达的方式与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而这方便了其在商业空间中的灵活展现。也就是说,公共艺术设计在商业空间中不但能与室内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还能起到点缀、装饰商业空间的作用,更可将其作为组织、划分商业空间的元素。对当代商业空间的公共通道、中庭都公共区域来说,其不但是商业动线的关键节点,更是展现商业文化及内涵的重要媒介。如,深圳市宝能太古汇两栋建筑间的连廊,为了发挥出公共艺术的组织、装点作用,丰富商业空间的层次和艺术气息,设计师便将一组由鱼群组成的公共艺术作为了连廊的装饰,并采用灵动的造型悬挂在空中,与商业空间的设计遥相呼应。
四、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艺术信息传播中信息混乱与传播无效。
按照信息表达的方式可以将公共艺术设计分为审美信息、艺术信息及设计信息。其中审美信息和艺术信息是设计师用于表达自身或大众审美个性、审美情趣等复杂信息的方式,而设计信息则主要用于表达公共艺术的造型、质感或色彩。在商业空间中,只有这三种信息得到有效传播并被大众广为接受后,才可体现出公共艺术的价值。然而,当前部分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的信息传播却出现了信息混乱,无主次之分,传播途径散乱,导致信息传播无效的问题。这样大众便很难从公共艺术作品中得到有效的信息,也就难以对公共艺术作品做出正确判断。这样的公共艺术对大众来说无任何意义,反而会成为大众视觉中的垃圾。
(二)公共艺术公众性与开放性程度不足。
公共艺术的公众性与开放性其实就是指公共艺术的权属问题,也可以将其视作大众对公共艺术的一种需求,属于社会权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公众性与开放性程度却严重不足,大众在享受公共艺术的权利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这一限制主要集中体现在公共艺术的“少”和“雷同”上。其中“少”是指当前的商业空间中很少有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大众很少接触公共艺术;“雷同”是指由于设计师对公共艺术和商业空间艺术上的理解有限,致使出现大量形式化的雷同公共艺术模式,无法准确传达该商业空间的文化信息。
(三)设计思路落后,材料陈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及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人们对物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逐渐被应用到了公共艺术设计中,并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但当前,在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却仍多采取传统的建造材料,且在使用时缺乏创新,造成公共艺术设计的落后,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发展。
五、完善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的对策
(一)注重公共艺术的可读性。
所谓的公共艺术可读性其实指的是公共艺术作品能通过自身形式的展现,及与周边环境间的关系,让大众从中感受到公共艺术蕴含的象征意义及人文性。对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来说,就是要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商业空间的的主题,及设计构想。但现实情况却是,虽然大部分商家都愿意在商业空间中营造较强的艺术氛围,但是又不愿在这上面投入太多,而是直接从市面上随意挑选一些公共艺术的复制品,使得商业空间成为了公共艺术作品的随意堆砌,难以与商业空间融入,自然难以表达出商业空间的主旨。
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时,需结合商业空间的设计定位,以使公共艺术设计的主题、造型设计及艺术表现等都与商业空间的整体定位相符。同时还要在商业空间所在地开展社会调查,以准确把握社会大众的审美个性、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可读性、人文性,进而达到激发大众购买欲,提升商业空间文化气质与艺术氛围的目的。
(二)注重公共艺术的制度建设。
对公共艺术来说,公共性与互动性是其根本属性,因此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也应当与大众要有交流、互动和对话。也就是说,设计师能借助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与大众展开平等的对话,大众从公共艺术中感受其蕴含的人文价值、使用价值;设计师则从公共艺术中感受到大众的审美个性、审美趣味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商业空间公共艺术对大众的开放程度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公共艺术制度建设存在问题。为此,应当尽快建立起一个公共艺术管理体制,其应当包含公共艺术作品征集与设计、方案评审与选择、作品实施与管理等内容。而要想体制建设的加快,还需政府部门的引导,并联合商家、设计单位、企业主体以及社会大众参与其中。如此,才能使公共艺术管理机制,在政府、企业、设计单位的努力下,真正将大众的意愿与艺术追求展现出来,进而创造出能满足公众预期和商家需求的艺术作品,提升商业空间的艺术品质。
(三)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针对当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公共艺术设计师应当要掌握应用这些高新技术成果的能力。现阶段,部分设计中已经应用了新材料,如传统展现商业空间主题的表现手法主要应用的是实体作品,如雕塑等,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一些设计师已经开始采用LED屏幕与三维动画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商业空间主题。而随着各种化学材料、特种玻璃、新型合金的不断出现,艺术设计作品也将在视觉和触觉上给大众带来新的体验。但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并不是随意的,在进行设计时仍需根据商业空间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同时,设计师还应当更新自身的设计思维、设计观念,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丰富设计的内容,以实现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灵活应用。
六、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商业空间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公共艺术设计的介入,以满足大众对商业空间的预期,并吸引大众的眼球,同时还可通过公共艺术设计传递出地域文化,表达内在思想和情况。而在当前的体验经济背景下,大众更趋向于具有互动性与体验性的事物,因此传统的商业空间亟需与公共艺术设计相融合,进而使商业空间主题得到凸显,并通过公共艺术的装饰与点缀作用,将商业空间扩展为大众社会生活、文化交流的平台,丰富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人文性、艺术性,进一步促进商业空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宿晨鹏. 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刘晨宇. 城市节点的复合化趋势及整合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周秀梅.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王云兴. 基于体验式消费模式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5]杨思瑶. 基于公共艺术视角下的户外广告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6]霍亮,王伟明,刘维彬. 城市公共艺术特质分析及设计对策[J]. 低温建筑技术,2008,01:34-35.
[7]刘树老. 艺术与商业的对话——刍议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J]. 艺术评论,2015,07:88-91.
[8]刘树老. 公共艺术在主题式购物中心的应用探析——以香港圆方商业广场为例[J]. 美术大观,2015,07:114-115.
[9]丁乙,汪苡恝,刘毅. 汇源聚韵——“世博源”公共艺术策划方案[J]. 公共艺术,2013,04:78-81.
作者简介:唐邢晓雪(19890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南京。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关键词:商业空间;公共艺术;人文性;大众审美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37-01
从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情况来看,传统的商业空间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大众对商业环境的需求。商业空间的性质也不再单纯是物品的交易场所,更要求商业空间成为大众社会生活、文化交流的平台,这就要增加商业空间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一、相关概念的基本阐述
(一)商业空间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商业空间就是人们用于在商品交换、商品流通的公共空间或环境;从狭义上来讲,商业空间指的是专卖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商业街等。从这可以看出,所谓的商业空间不但可指单个的大型建筑,也可指由若干建筑群及其外部空间构成的建筑组群。
一个成功的商业空间设计,在于其是否能成功塑造商业空间的自身形象,进而完成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并最终完成购买行为,完成创造紧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二)公共艺术的概念。
广义上的公共艺术,主要是指人们在精神内涵上构建的“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共同分享”;而狭义上的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在公共空间中艺术创作的具体体现。这里说的公共空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室外空间,如广场、公园、街道等。
公共艺术的设计应当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也就是说公共艺术要具有大众性。而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则主要体现在对商业空间使用价值、文化价值上的创作,其创作内容有小样的公共设施、雕塑以及展架等等。
二、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人文地域。
当地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们所需的基本空间功能,同时其还需承担地域文化的传播责任。为此,在进行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创造时,要以创造地域特质的公共艺术商业空间为基础,并结合地域人文背景、历史背景、特色,以充分反映出地域中特定时空下的精神特质,以达到在地域文化中融入公共艺术,最终与大众日常生活相符的目的。公共艺术设计要想充分发挥相互出商业空间的特色,首要条件就是要把握好商业空间的人文特性,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将艺术美与地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即无论是在设计创造公共设施、环境雕塑,亦或是建筑墙体时,要在对地域文化、历史、人文环境等充分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公共艺术设计时的色彩、造型、材料、风格、题材等,以使公共艺术即能满足商业空间功能需求,又具备地域文化传播的功能。
(二)空间整合。
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整合性,其实主要指的是由商业空间的特性、商业空间的位置以及商业空间建筑共同体现出来的一种功能性与秩序感。当代社会,商业空间的设计与创造更加偏向于向公众传递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为此,在进行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时,需要对商业空间的位置、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空间象征意义的凸显。在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越高的整合度表明了该空间的使用效率与利用程度都较高,即说明其人流量或车流量都较为密集。但要想实现商业空间较高的整合度,就需要统一协调商业空间的位置及特性,而这也将决定该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特点。
(三)公共审美。
大部分的公共空间都是免费为公众开放,因此便面临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而在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习俗的大众时,要求公共艺术作品都能满足他们的一定公共性需求。也就是说,在进行公共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要将公众的审美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且要满足公共艺术作品与商业空间环境、与公众审美的和谐统一性。而这不仅可以实现大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接受度,更能在消费的过程中参与到体验性。
三、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
(一)渲染主题氛围。
主题化的设计对商业空间的个性、特点的打造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其中引入公共艺术则可助力于商业环境主题的塑造。随后,再结合商业环境的主题,则可快速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打造主题鲜明,且具有较强艺术感的商业空间。以香港圆方广场为例,设计师在对其空间设计时,便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作为空间设计的主题。并将空间设计成了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对应一个五行,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方法,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商业空间。
(二)提高文化内涵。
对公共艺术来说,其本身不但包含较强艺术性,而且还蕴涵着深刻的人文追求及社会理想。而对商业空间下的公共艺术设计来说,既能借助商业空间来凸显公共艺术的自身艺术价值,又能够提升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及艺术情怀。以想象著名的K11艺术购物中心为例,其商业空间位置便位于香港文化意蕴较为深厚的地带,因此该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便定位与“艺术、人文、自然”的统一,并在设计中融入了对人文艺术的“再生”、“重塑”及“活化”。为了实现这一艺术构想,设计师在K11商场的动线节点上设置了18个不同主题的“艺术走廊”,展现的公共艺术设计有抽象的雕塑、变形的座椅等,以此实现了艺术与公众的交流与互动。又如,为了增强商业空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并提升商业空间的艺术文化内涵,设计师还在商场负一层的入口处,以土司为画纸,火枪为画笔,利用多达6000快的土司构成了一幅全球最大的土司马赛克《蒙拉丽莎的微笑》。 (三)组织和装点空间。
公共艺术的展现方式有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且表达的方式与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而这方便了其在商业空间中的灵活展现。也就是说,公共艺术设计在商业空间中不但能与室内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还能起到点缀、装饰商业空间的作用,更可将其作为组织、划分商业空间的元素。对当代商业空间的公共通道、中庭都公共区域来说,其不但是商业动线的关键节点,更是展现商业文化及内涵的重要媒介。如,深圳市宝能太古汇两栋建筑间的连廊,为了发挥出公共艺术的组织、装点作用,丰富商业空间的层次和艺术气息,设计师便将一组由鱼群组成的公共艺术作为了连廊的装饰,并采用灵动的造型悬挂在空中,与商业空间的设计遥相呼应。
四、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艺术信息传播中信息混乱与传播无效。
按照信息表达的方式可以将公共艺术设计分为审美信息、艺术信息及设计信息。其中审美信息和艺术信息是设计师用于表达自身或大众审美个性、审美情趣等复杂信息的方式,而设计信息则主要用于表达公共艺术的造型、质感或色彩。在商业空间中,只有这三种信息得到有效传播并被大众广为接受后,才可体现出公共艺术的价值。然而,当前部分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的信息传播却出现了信息混乱,无主次之分,传播途径散乱,导致信息传播无效的问题。这样大众便很难从公共艺术作品中得到有效的信息,也就难以对公共艺术作品做出正确判断。这样的公共艺术对大众来说无任何意义,反而会成为大众视觉中的垃圾。
(二)公共艺术公众性与开放性程度不足。
公共艺术的公众性与开放性其实就是指公共艺术的权属问题,也可以将其视作大众对公共艺术的一种需求,属于社会权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公众性与开放性程度却严重不足,大众在享受公共艺术的权利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这一限制主要集中体现在公共艺术的“少”和“雷同”上。其中“少”是指当前的商业空间中很少有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大众很少接触公共艺术;“雷同”是指由于设计师对公共艺术和商业空间艺术上的理解有限,致使出现大量形式化的雷同公共艺术模式,无法准确传达该商业空间的文化信息。
(三)设计思路落后,材料陈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及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人们对物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逐渐被应用到了公共艺术设计中,并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但当前,在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却仍多采取传统的建造材料,且在使用时缺乏创新,造成公共艺术设计的落后,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发展。
五、完善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的对策
(一)注重公共艺术的可读性。
所谓的公共艺术可读性其实指的是公共艺术作品能通过自身形式的展现,及与周边环境间的关系,让大众从中感受到公共艺术蕴含的象征意义及人文性。对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来说,就是要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商业空间的的主题,及设计构想。但现实情况却是,虽然大部分商家都愿意在商业空间中营造较强的艺术氛围,但是又不愿在这上面投入太多,而是直接从市面上随意挑选一些公共艺术的复制品,使得商业空间成为了公共艺术作品的随意堆砌,难以与商业空间融入,自然难以表达出商业空间的主旨。
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时,需结合商业空间的设计定位,以使公共艺术设计的主题、造型设计及艺术表现等都与商业空间的整体定位相符。同时还要在商业空间所在地开展社会调查,以准确把握社会大众的审美个性、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可读性、人文性,进而达到激发大众购买欲,提升商业空间文化气质与艺术氛围的目的。
(二)注重公共艺术的制度建设。
对公共艺术来说,公共性与互动性是其根本属性,因此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也应当与大众要有交流、互动和对话。也就是说,设计师能借助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与大众展开平等的对话,大众从公共艺术中感受其蕴含的人文价值、使用价值;设计师则从公共艺术中感受到大众的审美个性、审美趣味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商业空间公共艺术对大众的开放程度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公共艺术制度建设存在问题。为此,应当尽快建立起一个公共艺术管理体制,其应当包含公共艺术作品征集与设计、方案评审与选择、作品实施与管理等内容。而要想体制建设的加快,还需政府部门的引导,并联合商家、设计单位、企业主体以及社会大众参与其中。如此,才能使公共艺术管理机制,在政府、企业、设计单位的努力下,真正将大众的意愿与艺术追求展现出来,进而创造出能满足公众预期和商家需求的艺术作品,提升商业空间的艺术品质。
(三)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针对当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公共艺术设计师应当要掌握应用这些高新技术成果的能力。现阶段,部分设计中已经应用了新材料,如传统展现商业空间主题的表现手法主要应用的是实体作品,如雕塑等,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一些设计师已经开始采用LED屏幕与三维动画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商业空间主题。而随着各种化学材料、特种玻璃、新型合金的不断出现,艺术设计作品也将在视觉和触觉上给大众带来新的体验。但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并不是随意的,在进行设计时仍需根据商业空间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同时,设计师还应当更新自身的设计思维、设计观念,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丰富设计的内容,以实现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灵活应用。
六、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商业空间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公共艺术设计的介入,以满足大众对商业空间的预期,并吸引大众的眼球,同时还可通过公共艺术设计传递出地域文化,表达内在思想和情况。而在当前的体验经济背景下,大众更趋向于具有互动性与体验性的事物,因此传统的商业空间亟需与公共艺术设计相融合,进而使商业空间主题得到凸显,并通过公共艺术的装饰与点缀作用,将商业空间扩展为大众社会生活、文化交流的平台,丰富商业空间的文化内涵、人文性、艺术性,进一步促进商业空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宿晨鹏. 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刘晨宇. 城市节点的复合化趋势及整合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周秀梅.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王云兴. 基于体验式消费模式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5]杨思瑶. 基于公共艺术视角下的户外广告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6]霍亮,王伟明,刘维彬. 城市公共艺术特质分析及设计对策[J]. 低温建筑技术,2008,01:34-35.
[7]刘树老. 艺术与商业的对话——刍议公共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J]. 艺术评论,2015,07:88-91.
[8]刘树老. 公共艺术在主题式购物中心的应用探析——以香港圆方商业广场为例[J]. 美术大观,2015,07:114-115.
[9]丁乙,汪苡恝,刘毅. 汇源聚韵——“世博源”公共艺术策划方案[J]. 公共艺术,2013,04:78-81.
作者简介:唐邢晓雪(19890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南京。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