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新课标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一过程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自由而又充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意。例如,鼓励学生在求证几何题时采取不同方法等。
  其次,教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甚至一些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第三,教师要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有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总而言之,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诱发学生潜意识中的“探索思维”,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的灵魂和动力。一个人的创造思维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思维再敏捷,一切也都等于零。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如何添加辅助线解题,是学生思维的必然过程,也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指导学生参与辅助线的探求和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等等。
  三、培养学生进行猜想与联想的良好习惯
  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可以包括整个宇宙。” 想像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引而不发,施行“猜想式”教学方式,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像,激起他们的活泼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分析、去猜想,养成善于猜想的思维习惯。
  例如,我在教“圆周角定理”时,先让学生感受“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时,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关系”,再由学生小结出圆周角定理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学生证明圆心不在圆周角的边上时的其他两种情况成立,便得出圆周角定理。这种“猜想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和联想的良好习惯时,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像情境,提供想像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像的方法,如类比、归纳等。可以告诉学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猜想和联想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深刻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并灵活地运用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数学不同于其他文科学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无论是几何题或代数题,有很多都可以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例如,解几何题时,从不同的位置添加辅助线,运用不同的几何定理求证同一结果;解代数题时,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以及有意改变几何或代数题的已知条件,产生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初中生已掌握了不少数学公式和几何定理,在课堂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有意精选一些这样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变式训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向进行分析,探求多种解法,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当然,当一道数学题有几种解题方法时,要引导学生选用比较简捷的方法,从比较中寻找同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一题多变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以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育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期刊
摘 要: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许多老师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成功,更有不少老师在作文技法训练方面有了许多收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感情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 ”《新课程标准》也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写作。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更多一些童真和想象,让学生愉快地作文。创造一个能激发表达欲望的写作话题,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抚摸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冲动。将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体验,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做了多年的班主任,让我感觉到班主任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位班主任用心去把握和体会,以感受班主任工作的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校是一所以人为本,走品牌道路的精品化学校。因此,我校提出了母爱精神的口号:爱心有常数,激励有变数,包容有函数,乐意为学生付出无数。是啊,没有爱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究性学习把目标指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和掌握。探究性学习强调“
期刊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 ,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 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 “ 现实意义 ” 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 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
期刊
国家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它为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如何致力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切实的落实和体现教学理念,语文材料的阅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的最好的途径,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在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方面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阅读教学,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期刊
摘要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生书本的知识和生存的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构建纯净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恰恰具备这一力量,它足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学生广泛展开阅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阅读 生命意识 人文思考 生命教育  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一个社会永恒不变的话题,而当代教育中也理应关注生命的价值取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各种关系处理好了,语文教学工作就会如剥茧抽丝,有条不紊,轻松自如,而且富有诗意和美感,让人陶醉,也让人羡慕,我认为其中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1、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也就说,教材只不过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范本,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并且延伸开来,让学生感受和学习更丰富、更深刻的语文。既然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