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是发达的城市,还是偏僻的农村,“问题学生”是很多班主任谈之头痛的话题,只要准确分析原因,抓住特点,科学运用教育策略,“问题学生”会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机会。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 策略
无论是发达的城市,还是偏僻的农村,“问题学生”成了班主任们工作之余的交流对象,“问题学生”也成了很多班主任谈之头痛的话题。很多班主任在解决“问题学生”时做了很多的参考,也想了很多的办法。那么怎么解决好“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呢?笔者今天有幸参加了全学区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也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问题学生”形成原因
(一)自身原因
人们常说:十个指头有长短。由于智力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在班集体中总是成了公认的“低能儿”,这部分学生自尊总是被其他人压制,渐渐地失去了自信,课堂上渐渐被大家淡忘。这部分学生上课很容易开小差,慢慢地学习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家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出生在一个矛盾重重的家庭的孩子,性格暴躁、易怒;出生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向、孤僻;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宠着,因此比较霸道、脆弱。因此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班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教育问题。
(三)学校原因
老师的做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效果。一个学生进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生活,如果遇到一个只重视成绩的老师,就会忽略学生德体等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有的老師平时爱带着情绪进入课堂,学生成了“替罪羔羊”,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甚至教师所教的学科也产生厌恶情绪,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渐渐发展成了问题学生。
(四)社会原因
某些地方赌博成风,学生也深受其害,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不良风气也在学生心中滋生发展。有些地方人们素质低下,语言粗俗,行为不检,从小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恶毒的种子。随着学生的成长,认知能力的提高,这种社会不良风气蔓延,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置若罔闻,离学校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二、“问题学生”的特点
基于以上原因,“问题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特点也比较明显。
一是懒惰,自控能力差。往往把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归咎于不会或没时间。这部分学生爱撒谎,而且撒谎的本领极高。
二是脆弱,进取心不足。总感觉自己就是父母的掌上宝,事无大小,都觉得吃亏的是自己。一心想要大家的照顾,没有积极拼搏的勇气,更缺乏战胜挫折的意志。
三是孤僻,合作意识弱。信马由缰成了自己的信条,不愿服从别人的安排,凡事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办,感兴趣的热情高涨,不感兴趣的无动于衷。
三、“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一)“三心”结合,消融问题
(1)细心发现“生活小问题”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仔细观察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然后及时引导,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无论是学生已经变长的刘海还是藏污纳垢的手指甲,老师能全面监控,并及时提醒,学生就能远离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
(2)耐心改变“成长小问题”
古人有“爱不贵浓而贵长”的说法,学生的不良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要改正那些不良习惯,同样需要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法国作家拉·封丹说过:“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韧是伟大的气质。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便失去了灵魂。 ”因此,只要教师有充分的耐心,相信很多小问题会迎刃而解。
(3)爱心解决“行为小问题”
高尔基说:“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爱学生是义务,更是责任。古往今来,有很多爱心感化,悬崖勒马的故事,爱心就是滋润问题学生心田的甘霖,由于“问题学生”心理上比较排外,因此,只要理解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缺点,引导他们的思想,纠正他们的行为,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爱,从心底接受关爱,最终解决行为上出现的小问题。
(二)家校结合,分化问题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只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发现,并予以制止,在形成问题前得到解决,使教育效果轻松简单。
(三)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孤单
许多问题学生就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的照顾让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校,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只要给留守儿童充分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关爱,他们一定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
(四)挖掘闪光点,激发前进动力
学生表现出的很多问题,都是事出有因。好动或是喜欢“暴力”,可能都是因为没有人关注,仅仅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他们的行为很多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只要老师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有点,并能适当放大,给他们带来幸福感,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成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确引导“问题学生”,他们将是美丽绽放的烟花,否则他们可能是影响班级管理的“定时炸弹”。如果能用爱感化,“问题学生”将是班级盛开的一朵奇特的花朵,否则他们可能是污染他人的“流行病毒”。因此,“问题”全在老师和家长对待的态度。爱心、耐心、细心——只要有心,问题会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机会。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 策略
无论是发达的城市,还是偏僻的农村,“问题学生”成了班主任们工作之余的交流对象,“问题学生”也成了很多班主任谈之头痛的话题。很多班主任在解决“问题学生”时做了很多的参考,也想了很多的办法。那么怎么解决好“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呢?笔者今天有幸参加了全学区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也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问题学生”形成原因
(一)自身原因
人们常说:十个指头有长短。由于智力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在班集体中总是成了公认的“低能儿”,这部分学生自尊总是被其他人压制,渐渐地失去了自信,课堂上渐渐被大家淡忘。这部分学生上课很容易开小差,慢慢地学习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家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出生在一个矛盾重重的家庭的孩子,性格暴躁、易怒;出生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向、孤僻;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宠着,因此比较霸道、脆弱。因此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班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教育问题。
(三)学校原因
老师的做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效果。一个学生进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生活,如果遇到一个只重视成绩的老师,就会忽略学生德体等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有的老師平时爱带着情绪进入课堂,学生成了“替罪羔羊”,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甚至教师所教的学科也产生厌恶情绪,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渐渐发展成了问题学生。
(四)社会原因
某些地方赌博成风,学生也深受其害,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不良风气也在学生心中滋生发展。有些地方人们素质低下,语言粗俗,行为不检,从小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恶毒的种子。随着学生的成长,认知能力的提高,这种社会不良风气蔓延,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置若罔闻,离学校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二、“问题学生”的特点
基于以上原因,“问题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特点也比较明显。
一是懒惰,自控能力差。往往把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归咎于不会或没时间。这部分学生爱撒谎,而且撒谎的本领极高。
二是脆弱,进取心不足。总感觉自己就是父母的掌上宝,事无大小,都觉得吃亏的是自己。一心想要大家的照顾,没有积极拼搏的勇气,更缺乏战胜挫折的意志。
三是孤僻,合作意识弱。信马由缰成了自己的信条,不愿服从别人的安排,凡事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办,感兴趣的热情高涨,不感兴趣的无动于衷。
三、“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一)“三心”结合,消融问题
(1)细心发现“生活小问题”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仔细观察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然后及时引导,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无论是学生已经变长的刘海还是藏污纳垢的手指甲,老师能全面监控,并及时提醒,学生就能远离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
(2)耐心改变“成长小问题”
古人有“爱不贵浓而贵长”的说法,学生的不良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要改正那些不良习惯,同样需要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法国作家拉·封丹说过:“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韧是伟大的气质。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便失去了灵魂。 ”因此,只要教师有充分的耐心,相信很多小问题会迎刃而解。
(3)爱心解决“行为小问题”
高尔基说:“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爱学生是义务,更是责任。古往今来,有很多爱心感化,悬崖勒马的故事,爱心就是滋润问题学生心田的甘霖,由于“问题学生”心理上比较排外,因此,只要理解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缺点,引导他们的思想,纠正他们的行为,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爱,从心底接受关爱,最终解决行为上出现的小问题。
(二)家校结合,分化问题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只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发现,并予以制止,在形成问题前得到解决,使教育效果轻松简单。
(三)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孤单
许多问题学生就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的照顾让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校,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只要给留守儿童充分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关爱,他们一定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
(四)挖掘闪光点,激发前进动力
学生表现出的很多问题,都是事出有因。好动或是喜欢“暴力”,可能都是因为没有人关注,仅仅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他们的行为很多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只要老师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有点,并能适当放大,给他们带来幸福感,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成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确引导“问题学生”,他们将是美丽绽放的烟花,否则他们可能是影响班级管理的“定时炸弹”。如果能用爱感化,“问题学生”将是班级盛开的一朵奇特的花朵,否则他们可能是污染他人的“流行病毒”。因此,“问题”全在老师和家长对待的态度。爱心、耐心、细心——只要有心,问题会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