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guang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失业和人力资源缺乏一直是一个并存的双重难题。这其中,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如何。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可就业能力的研究背景[1],界定可就业能力的概念,分析可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高校和学生都应努力在新形势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可就业能力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可就业能力的概念
  在西方,可就业能力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可就业能力问题,并将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可就业能力作了不同的解释。综合各种对可就业能力的内涵界定,可就业能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初次就业机会、维持和变换工作岗位,乃至变换工作单位的能力;个人或某类群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职业识别能力、基本知识与职业技能、社会技能及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
  (二)可就业能力构成要素
  可就业能力是一系列与工作有关的能力集合。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ASTD)认为可就业能力包括六个类别和十六项技能:
  (1)基本技能:阅读、写作和计算;
  (2)沟通技能:听说;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考;
  (3)自我发展技能:自尊、动力、目标设定和职业生涯规划;
  (4)群体交往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团队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5)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能力
  在可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退居其次。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讲,高等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提升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4]。
  二、 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人才开发和培养模式,仍然保留计划经济的色彩,在办学理念上,地方高校由于其以往办学层次和办学所处地域的关系,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方面,与现代本科办学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等[4]。就学生部分而言,部分学生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重共性轻特长的倾向,致使自身的可就业能力不能有大的提高,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开发和培养模式的评估体系尚未建立。虽然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都尽可能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迄今为止,高校还未能建立起一个科学和完整的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评估体系[3]。
  三、 新形势下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事关民生的难题,不应该沿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而应该增强高校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长计议,创新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模式[4]。
  首先,做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框架设计和长远规划。
  高校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以市场为导向,调查、分析、研究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总量、结构、时序和周期,并据此适时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使得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大学生及家长教育需求相适应、与用人单位人才规格要求相适应,进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间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要按照学校的规划和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
  其次,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可就业能力评估体系。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提出建立评估体系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应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突出素质教育,消除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统一、雷同的考试与培养模式,重点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应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使得培养目标多样化,培养规格多样化,培养形式多样化,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向就业需求导向的转化[5]。通过可就业能力评估体系测试,职业适定性测评,反复思考和比较,逐步树立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提升自身所拥有的可就业能力。
  最后,完善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开发和培养的指导。
  最终是从学生入学教育抓起,在学校课程设计中要涵盖可就业能力开发和培养方面的内容,将可就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将学生的可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职业生涯的动态性、可变性和发展性,以职业发展规律为指导设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增强大学生开发和培养自身可就业能力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职业需求的动态信息,详细了解各种职业的内涵、性质、任务以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发展前景。引导大学生既关注就业机会,更关注可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 (1995), “Exercise of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in Bandura, A. (Ed.),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1-45.
  [2] Harvey, L., Moon, S., Geall, V. and Bower, R. (1997), “Graduates’ work: organisational change and students’ attributes”, 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Quality, 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 Birmingham, available at: www.uce.ac.uk/crq/publications/gw/ (accessed 2 February2007).
  [3] 刘小平,杨淑薇.可就业能力及其培养研究进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6,(9).
  [4]迟 文倩.职业探索期和创立期大学毕业生可就业能力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5] 刘小平.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管理,2009(5).
其他文献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几千年来,历史上的各民族迁徙、消亡、融合,以及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繁衍生息。新疆各民族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新
201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承认电子竞技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运动项目,在政策层面上承认了电子竞技的体育地位.200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中国电子竞技队,从行动上进一步将
中央电视台自1996年年初创办了大型公益演出——“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节目,12年来,在全国演艺界朋友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在广大电视观众的共同关爱下,带着党中央、国务
为了解决传统蠕变模型无法反映加速蠕变阶段的问题,引进了Kachnov损伤理论,在Burgers模型上串联一个弹塑性损伤体.推导出了等围压三轴实验条件下轴向蠕变表达式,并用非线性拟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奖学金制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奖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高校奖学金评定程序进行完善的设想和建议,以真正发挥高校奖学金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评定  【中图分类号】G640  目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奖励条件、种类、等次和形式做了概括规定,但对奖学金评定程序未作明确规定。奖学金评定的制度公布、申请、参与、审查和
摘要: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山西书院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阶段,在清代书院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山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关键词:清代;山西书院;特点;历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我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教育机构有两个系统,一为官办的府州县学,即称为官学;一为独
摘要:现在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新闻传播和传统文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在当下传统文艺和传统艺术如何生存不得不深思。新媒体下传统文艺走向灭亡还是不断地完善自己重新崛起。正是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一些艺术的消亡带来了另一些艺术的兴起。  关键词:新媒体;媒体结构;传统媒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4  媒体在当代信息科技的推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这对
期刊
从CSSCI数据库搜集2000-2017年“学校体育”有关文献共1538篇.采用CitespaceⅤ软件对学校体育研究文献的研究热点、发展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中研究热点分为内容和关键两部
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体育文化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体育管理信息化也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化大需求,切实有效地做好体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