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冷落的遗迹:商於到咸阳,重走商鞅变法之路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重走商鞅变法之路的缘起
  一直以来,“作法自毙”作为一个专属于商鞅的词,都是以贬义的内涵存在,成为人们诟病商鞅的一大理由。然而,真正了解了这个词的来源之后,却会对他生出无比敬意:一个制法执法者,能将法治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能让法律的权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甚至自身也要受法律约束,这是一种何等的成功!
  也许另一个鸡汤故事可以佐证我们更好的理解商鞅变法:据说二战后,斯大林遇到丘吉尔,幸灾乐祸地说道:“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你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不以为然地回应:“我打赢这场战争,就是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丘吉尔是英国的英雄,商鞅,同样是中国最可尊为法治先驱的英雄。
  所以,为了古代先贤的法治信仰,为了能在历史遗迹尚未彻底消失之前去看上一眼,我开始重走这条路,重温大秦时代先人们的足迹——感受敢于作法自毙的伟大时代。
  启程:我希望做一个探路者
  2013年12月31日晚,在登上北京西站开往西安方向的列车前,我发了一条微博:“此即登车赴陕,访商鞅封邑故址,因岁月深远,地处僻村,现仅余土堆耳,且遭取土制砖多年,不忍见其破败也。已电联当地博物馆负责人,前往拜访求教,冀有所获。”
  酝酿这次“商鞅封邑——咸阳宫——渭水草滩”之旅,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出发之前,一直没敢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岁月太过久远,两千年的时间足够一切古老的城池化作废墟,若非那个“商”字瓦当,我们永远不能确定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古城村的这片贫瘠的田地上,就是曾经的商君邑城。
  第一站:商鞅广场
  1月1日上午10点,列车停靠西安火车站,我下车后转身就上了前往商洛市的大巴。商洛市距离西安约120公里,全程高速,车行很快,看到“商鞅邑城”四个大字的时候,正是日中时分。
  商鞅广场位于商洛市北侧,实在是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广场,很多热爱大秦文化的人慕名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商鞅”这两个字。一个时代最受推崇的精神,必然是我们所欠缺和向往的,商君开创的150年法治时代,令如今的我们,高山仰止。
  广场两面皆可望山,高耸的商鞅雕像一手捧卷,一手指山,颇具气势,从一个侧面拍摄,表情肃毅,棱角鲜明,令人想到两千年前,这位执掌一国军政大权,铁腕推行变法的强臣先贤,在追求法治强国理想中的坚定意志。
  雕像身后,是商鞅从入秦到变法成功,被诬谋反车裂而死的故事浮雕,最终一幕题做“忠义千秋”,已然从《史记》的酷吏谋反窠臼中跳了出来。只是以儒家的“忠义”标准为他作论,不知身为法家代表人物,不计世间毁誉生死,不追求青史留名的商君,会否哂然一笑。
  因是新年第一天,正值假期,广场上到处都是闲散漫步的人,几个稚童就在商君雕像下追逐嬉戏,不时在镌刻着《商君书》节选句子的石柱简下跑过,也许有朝一日,他们会知道,这从小就伴在他们身边的文字,就是两千年前的法治宏论,治国经典。
  乘坐西安到商洛市的大巴车,沿途可见垂直的山壁一个个方形的小窗口,便是商洛神秘的“商州崖墓”。全商洛市有四千多座崖墓,对于其用途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近年来大家比较倾向于贵族墓葬之说。
  这些崖墓位于峭壁之上,个人无法攀登上去,有一些探险者已经遇到过危险,但是盗墓者却早已光顾过,所以如今已是十墓九空,但凡看到洞口敞开的,即是已遭破坏。丹凤县博物馆刘馆长说这并非全是贵族墓葬,当地百姓农闲之时,便是互相协助打墓,直到如今修墓地也都是互相帮忙,不收取费用。
  如今有些墓穴被开发成了旅游点,但多以烧香拜神为主,丹凤县城凤冠山景区即是其中之一,我登山前去,意欲一探究竟,却在半山腰景区门口吃了闭门羹:铁将军守门,售票员不在。只得无功而返。
其他文献
爱满天下的胸怀,人生境界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都立足于人间世界。中国人就是在这一个世界,也就是人间世界的生生死死中确立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和西方文化形成了一个重大差异。  从面对死亡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与宗教型文化的不同。面对死亡,人类感到格外惶惑,格外恐惧,因为他是有理性的存在,他意识到死亡而活着,他是走向死的生。一次,一位古罗马统帅率领着他的百万大军行进。百万大军行进,场面该是何等壮观
期刊
诗中之意非常明确,就是艺术高于一切。这个以诗言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书法大师米芾。  米芾,字元章,生于1051年,殁于1107年,一生痴于书法艺术,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字,淋漓畅快、奇变纵横。传世墨迹颇多,其中尤以长卷及小品为最重。  米芾自幼即聪慧过人,酷爱诗书,尤好古人翰墨。八岁临帖,十岁即迷上碑刻。但最初几年,米芾的长进不大。为此教他的私塾先生很不耐烦,先生的态度让
期刊
卫鞅是卫国的公子,姓公孙,名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领导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他有才能,还未来得及推荐他,他就得了重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公叔痤,说,你病得这样,不能主持政事,咱们国家如何是好。公叔痤说,我手下的中庶子公孙鞅年龄虽然不大,很有才能,希望你把整个国家交给他领导。魏惠王不以为然而冷笑。公叔痤在魏惠王临走的时候,偷偷告诉惠王,王上不用公孙鞅,一定得杀了他,不让他出境。惠王答应了。公叔痤又召见了
期刊
文言汉语本来是成熟语言,言简意赅,一字一意。可惜所谓白话文运动把汉语推回到幼稚阶段,用两个字组成的同义词(字)、近义词(字)甚至是反义词(字)取代原来的一个字。啰里啰唆不说,可恶的是,经常这么用,导致后世模糊了近义词的区别,互相取代乱用,甚至把反义词当同义词用,造成汉语失去了严谨的内涵,使得人们交流出现众多歧义,更使人在阅读古籍时出现偏狭,最终使得人的思维变的浅薄粗糙。  比如说“身体”。在今人看
期刊
宋代诗人陈抟是个十足的归隐者,他在《归隐》一诗中写道:“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在他看来,惟有归隐,才能拥有心灵自由,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最自然、最朴素、最本真的生命时光。  文学上颇负盛名“竹林七贤”,个个好酒。有一幅刻砖壁画《竹林七贤图》,图上人物广袖长衫,衣领敞开,跣足袒胸坐于竹林中,嵇康
期刊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不仅以《聊斋志异》闻名于世,而且对医术也颇有研究,著有《药崇书》《草木传》等医学书籍。在漫长艰辛的一生中,蒲松龄虽抑郁不得志,却很少生病,最后竟活到了76岁,这与他懂医术,饮药茶,有规律的锻炼和生活,始终保持了充沛的精力不无关系。他的养生秘籍,值得世人学习。  青少年时代的蒲松龄,不重八股文,闲暇时博览群书,其中包括不少医药书籍。所以,他的《聊斋志异》虽多借写鬼妖狐仙来鞭挞
期刊
决计去拜访他是因为圆光。  乙未暮春之际,在时代美术馆参加《禅心七韵》雅集,遇见圆光。圆光长身玉立,着了藏灰长衫,清秀的脸上尽是不俗之气,尽管还那么年轻,却着了老调,眼神干净清澈之外有了仓凛之气。  他修佛,听禅乐。人亦有禅意。  他知我要自驾车去皖南,便推荐了一音禅师。“您会欣赏他的,他才是真正的空谷幽兰。已隐居两年,隐在皖南深山的一山僧,陪伴的只有清风、明月、溪水、幽兰。”  我当下起意拜访,
期刊
昨天和朋友聊到制香、取药计量,发现大家对于克重换算并不确切了解。中医抓药,做香合方,采用的皆是古制。“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也是有纰漏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
期刊
每到春节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花钱,称为“压岁钱”,是希望用这些零花钱换来平安吉祥,让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压岁钱”源于北宋时期。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的京城,春节的时候,全城官员纷纷庆贺,热闹非凡。  王韶的小儿子名叫南陔出了一件事。  就在春节的夜晚,南陔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却不慎,他竟然被歹人给掠走了。歹人准备向南陔的家里勒索一笔钱
期刊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等,都经历了转折。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战国秦汉的繁盛城市和商品经济相对萎缩,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与这种标准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