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原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超然的地位。然而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不足,各种混凝土质量通病不断的涌现,为混凝土施工效率和建筑物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为日后同行工作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止措施;处理方法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是通过各种现代化器械和化学材料进行施工的过程,建筑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复杂,因此在施工中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和基础,其在施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目标。由于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费用低等优势成为施工的重点形式。但是其在施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重点,同时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作用得到发挥的前提。
1、蜂窝
蜂窝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缺陷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振捣不足和材料的选择不合理,造成混凝土凝固之后出现了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了如同蜂窝状的窟窿,这些窟窿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同时还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性。其产生原因:一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等其他的各种原材料在使用中的不准确造成的。其次是由于在混凝土配合的过程中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再次在施工的时候下料和下料实践控制不精确,造成在施工的过程中未能够形成有效的石子集中和控制措施要求,以至于在振捣的过程中出现了石子和砂浆的离析现象。第四是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过程中时间的掌握不够完善,造成了混凝土振捣缺陷的产生。
防止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 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0~1.5 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处理方法: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二是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三是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四是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五是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而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止措施: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折,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三是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止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如柱的节点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主筋、架立筋、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其产生原因:一是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二是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三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防止措施: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 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折;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護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0∶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先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微裂缝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准确的来说,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其本身在凝固的过程中就存在着细微的裂缝,只不过这些裂缝在存在的过程中由于太过细微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湿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而它们在水泥固化的过程中又存在着型号上的差异而无法自由成型组合,造成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裂缝缺陷因素,更是当前混凝土施工过过程中的主要存在缺陷和制约影响因素。
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构件,也要区分构件的类别、构件的受力特征、裂缝所在的部位以及裂缝严重的程度,分别采用一般混凝土裂缝补强措施或采用充填混凝土材料、钢锚栓加固、粘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补救措施。
6、结束语
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在这过程中的错误都有可能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设计结果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要加强施工中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混凝土结构以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混凝土延性好、施工简便以及造价经济合理等一系列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止措施;处理方法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是通过各种现代化器械和化学材料进行施工的过程,建筑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复杂,因此在施工中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和基础,其在施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目标。由于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费用低等优势成为施工的重点形式。但是其在施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重点,同时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作用得到发挥的前提。
1、蜂窝
蜂窝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缺陷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振捣不足和材料的选择不合理,造成混凝土凝固之后出现了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了如同蜂窝状的窟窿,这些窟窿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同时还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性。其产生原因:一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等其他的各种原材料在使用中的不准确造成的。其次是由于在混凝土配合的过程中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再次在施工的时候下料和下料实践控制不精确,造成在施工的过程中未能够形成有效的石子集中和控制措施要求,以至于在振捣的过程中出现了石子和砂浆的离析现象。第四是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过程中时间的掌握不够完善,造成了混凝土振捣缺陷的产生。
防止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 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0~1.5 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处理方法: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二是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三是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四是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五是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而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止措施: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折,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三是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止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如柱的节点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主筋、架立筋、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其产生原因:一是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二是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三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防止措施: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 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折;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護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0∶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先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微裂缝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准确的来说,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其本身在凝固的过程中就存在着细微的裂缝,只不过这些裂缝在存在的过程中由于太过细微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湿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而它们在水泥固化的过程中又存在着型号上的差异而无法自由成型组合,造成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裂缝缺陷因素,更是当前混凝土施工过过程中的主要存在缺陷和制约影响因素。
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构件,也要区分构件的类别、构件的受力特征、裂缝所在的部位以及裂缝严重的程度,分别采用一般混凝土裂缝补强措施或采用充填混凝土材料、钢锚栓加固、粘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补救措施。
6、结束语
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在这过程中的错误都有可能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设计结果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要加强施工中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混凝土结构以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混凝土延性好、施工简便以及造价经济合理等一系列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