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数学课程中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象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维。一般的课堂常规教学很难抓住学生的心理,很难尽快进入对所呈现问题的深刻探讨。例如“概率”这章内容,虽然学生对概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概率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却从来没有去思考过。如果按一般的教学程序,由教师抽象讲解概率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学生会感到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丰富的生活概率情境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课堂效率被显著提高。
1.2 数学实验走进课堂
在概率的教学中,有一个探究活动“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的近似值”,方法是:向一个正方形中随意地撒芝麻,数出落在圆内的芝麻数和落在正方形内的芝麻数,用芝麻落在圆内的频率来估计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π/4),由此得出π的近似值。如果用原始的实验方法既费时费力,又不精确。笔者引导学生在电子表格中,用随机函数每次产生两个随机数(x,y)∈[0,1],把点(x,y)看成是正方形内的一粒芝麻,再用逻辑函数判断x2 y2≤1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该点在圆的内部(四分之一圆)。将上一行复制到下一行就产生了新的一点。如要想撒1 000粒芝麻,只要将第一行选定后,拉着“复制柄”到1 000行即可。在此表格中只要修改其中任意一个随机数,其他随机数也会随机修改,相当于重新做了1 000次实验。最后用统计函数计算落在圆内的点的次数,求出π的近似值。
1.3 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
在统计的教学中,有一节是“结婚年龄的变化”,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先让他们收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的结婚年龄,课堂上指导学生将数据输入电脑,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制成各种统计图表,分析结论。全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活动课教学形式。
2 数学课程中恰当应用信息技术能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2.1 抄题不再费时,背景一目了然
几年以前,学校还没有多功能教学平台,教学主要是靠讲解和板书。现在有了多功能教学平台,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旧的教学结构发生改变,课堂容量增大,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以前最怕教的是应用题,题目要抄一大黑板,问题的背景难以说清,现在有了多媒体平台,题目在屏幕上工整地展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
2.2 小结课学生自主学习
以前的章节小结教师总是不敢让学生自己完成,主要原因是时间紧,一节课如果把时间给学生后,教师就没有时间讲解,不讲总不放心,所以教师干脆把总结好的东西合盘端给学生,教师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抄。现在笔者让学自己归纳总结,然后在全班交流,笔者最后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2.3 练习讲评课分层教学
练习讲评课也是以前“头痛”的课型,讲得太细,浪费了优等生的时间;讲得太粗,后进生又留下许多疑问。有信息技术作支持后,笔者常把练习讲评课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公布结果,让学生先知道哪些对哪些错;第二步,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在小组讨论;第三步,疑难点拨,对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第四步,展示过程,将一些疑难题的解题详细过程展示给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同时出一些思考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做。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照顾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3 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要恰当合理,扬长避短
在数学教学中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多媒体的功能,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又要注意回避它的一些不足。在数学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使用信息技术,要恰当合理使用。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会省时省力,也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但其展现速度也会很快,让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而数学学习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否则他们所学的知识肯定会夹生的。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应利用信息技术一味地去追求课堂容量,去追求教学速度,而应该留出时间让学生根据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性去思考,去充分交流,这样获得的知识必然是最深刻的,同时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革。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只有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合理恰当使用,才能使其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象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维。一般的课堂常规教学很难抓住学生的心理,很难尽快进入对所呈现问题的深刻探讨。例如“概率”这章内容,虽然学生对概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概率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却从来没有去思考过。如果按一般的教学程序,由教师抽象讲解概率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学生会感到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丰富的生活概率情境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课堂效率被显著提高。
1.2 数学实验走进课堂
在概率的教学中,有一个探究活动“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的近似值”,方法是:向一个正方形中随意地撒芝麻,数出落在圆内的芝麻数和落在正方形内的芝麻数,用芝麻落在圆内的频率来估计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π/4),由此得出π的近似值。如果用原始的实验方法既费时费力,又不精确。笔者引导学生在电子表格中,用随机函数每次产生两个随机数(x,y)∈[0,1],把点(x,y)看成是正方形内的一粒芝麻,再用逻辑函数判断x2 y2≤1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该点在圆的内部(四分之一圆)。将上一行复制到下一行就产生了新的一点。如要想撒1 000粒芝麻,只要将第一行选定后,拉着“复制柄”到1 000行即可。在此表格中只要修改其中任意一个随机数,其他随机数也会随机修改,相当于重新做了1 000次实验。最后用统计函数计算落在圆内的点的次数,求出π的近似值。
1.3 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
在统计的教学中,有一节是“结婚年龄的变化”,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先让他们收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的结婚年龄,课堂上指导学生将数据输入电脑,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制成各种统计图表,分析结论。全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活动课教学形式。
2 数学课程中恰当应用信息技术能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2.1 抄题不再费时,背景一目了然
几年以前,学校还没有多功能教学平台,教学主要是靠讲解和板书。现在有了多功能教学平台,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旧的教学结构发生改变,课堂容量增大,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以前最怕教的是应用题,题目要抄一大黑板,问题的背景难以说清,现在有了多媒体平台,题目在屏幕上工整地展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
2.2 小结课学生自主学习
以前的章节小结教师总是不敢让学生自己完成,主要原因是时间紧,一节课如果把时间给学生后,教师就没有时间讲解,不讲总不放心,所以教师干脆把总结好的东西合盘端给学生,教师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抄。现在笔者让学自己归纳总结,然后在全班交流,笔者最后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2.3 练习讲评课分层教学
练习讲评课也是以前“头痛”的课型,讲得太细,浪费了优等生的时间;讲得太粗,后进生又留下许多疑问。有信息技术作支持后,笔者常把练习讲评课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公布结果,让学生先知道哪些对哪些错;第二步,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在小组讨论;第三步,疑难点拨,对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第四步,展示过程,将一些疑难题的解题详细过程展示给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同时出一些思考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做。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照顾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3 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要恰当合理,扬长避短
在数学教学中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多媒体的功能,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又要注意回避它的一些不足。在数学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使用信息技术,要恰当合理使用。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会省时省力,也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但其展现速度也会很快,让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而数学学习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否则他们所学的知识肯定会夹生的。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应利用信息技术一味地去追求课堂容量,去追求教学速度,而应该留出时间让学生根据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性去思考,去充分交流,这样获得的知识必然是最深刻的,同时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革。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只有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合理恰当使用,才能使其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