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注重运用游戏化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以及加强习题练习,进而通过落实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做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考力,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发散性思维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际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问,并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思考知识、表现自己,这对于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利,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做各种习题,以此能够发挥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力。
   一、运用游戏化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后,在实际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展游戏教学活动,落实游戏化教学法,以调动全体学生在积极投入的游戏中思考和分析知识,增强学生思考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先讲解课程内容,之后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规则为学生按照座位顺序站起来说出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要求学生边说边拿起相应的数字卡片,如果拿错数字卡片,需重新开始数青蛙,学生清楚游戏规则后,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开始积极数青蛙,边数青蛙边思考,同时,学生在数青蛙的过程中快速思考和反应,拿出数字卡片,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除此之外,学生对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也会激发学生主动按照游戏规则数青蛙,学生数青蛙时勤于思考和分析,这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十分有利。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提问,通过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引入悬念,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在深思熟虑中思维严谨,能够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挥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例如: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展示魔方、正方形纸盒、长方形牙膏盒、三角板、圆形物体,之后教师提出不同的物体都有哪些特点?不同物体各有几面?各面平行或对称吗?提出多个问题以后,学生积极分析问题,深入分析过后,学生认真观察不同的物体,仔细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认真总结问题的答案,总结时其思维严谨、观察认真,有效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以及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朝着不同方向延展,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发散性思维,并且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严谨,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三、运用互动教学法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可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明确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后,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举手说出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说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路,进而活跃课堂氛围,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积极举手表述,学生表述过后,教师对于思路不清楚的学生应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点,以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学生思考知识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知识点,从而发挥学生发散性思维,这对于增强学生逻辑思维十分有利。此外,数学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之后,教师分别与各组学生探讨知识点,师生互动过程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表述时,能够引导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互动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起到重要作用。
   四、加强习题练习
   在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标,教师应先讲解教学内容,之后加强习题练习,展示多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题作业,学生清楚要求后,积极做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在做题过程中发挥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和分析,进而加强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多做一些计算题或者雞兔同笼的应用题,学生做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勤于思考的过程中发挥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认真分析,不仅端正其做题态度,还通过加强习题练习,培养全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数学思维,以此完成新课改提出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表明引导学生做练习题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落实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引导学生做不同类型的习题,促使学生在做题时懂得一题多解,从而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的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需落实多元化教学法,这样能够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增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武.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9(29):98
   [2]李大刚.试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9(06):43
   [3]王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16-117
   [4]祝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5(08):185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甘肃 天水 741020)
其他文献
本文是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2013年度青年项目“基于校园文化的会计专业高职生职业素质提升方法研究”(项目编号KY201305]的成果之一。在对我院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摘 要】传统文化是先辈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促进我们国家前进的永恒动力,需要得到不断的颂扬和传承,语文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初中语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传承文化,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让传统文化教育绽放美丽。  【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文化;作用;策略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建立
21世纪发展的四个主题是安全、能源、资源和环境,交通安全在“安全”主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意外死亡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很高,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摘 要】我校开展了“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从此模式试行以来,我本人认为这种教学的组块策略、方法和流程确实便于教师掌握和运用,但这种模式更适合理科教学,文科知识的不连续性、非逻辑性和无限性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内涵的人文性、语言的模糊性、情境的生活性、目标的多元性、思维的非线性和结果的测不准性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灵活多变性,不能采取固定的模式教学。  
《玉琴斋词》为明末清初才情横溢的余怀所作,词藻艳俊凄丽。其稿本经清代吴伟业、尤侗、顾广圻、孙星衍等诸多名家题跋,并由曹寅、马瀛、丁丙等人递藏,属古籍珍品。
由于共享单车使用非常便捷,又非常环保,越来越受用户欢迎,但是,使用频率多了,发生意外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共享单车有没有保险呢,如果出了事故,保险能理赔吗?骑行共享单车引发
在不少城市的街头巷尾,共享单车已随处可见。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骑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相应的监管,共享单车占道停放、低龄骑手上路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