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积极探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
关键词:激发 中学生 体育课 兴趣
兴趣是引导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在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自信心。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认为,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学生能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众所周知,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隔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作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动作失调。
因此,我觉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到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有进步时(即使是很小很小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二、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多是教师指挥、教师控制、教师组织、学生服从的以教师为主的权威性、强制性的教学,因而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助跑起跳摸高的练习,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起跳能力设置几组不同高度的高挂物,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练习,便于随时调换适合自己高度的练习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要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参加保护与帮助、当小先生、选择游戏、编操、参评、制定练习等,给学生练习的“自主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探究学习过程中。“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思考、摸索、判断,从中获得正确答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根据学生对某些动作的惧怕心理,可采用一些与正式练习特点相接近的诱导性学习、补助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先用皮筋代替竹杆;侧手翻练习之前可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耐久跑练习对大多数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师就更应当下大工夫去研究学生对耐久跑存在哪些心理障碍、如何消除、如何改革组织教法学生才有兴趣,如赋予一定的情节或象征意义、分层教学、同一层次的超前跑、不同层次的让距离跑、自我超越跑等等。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解决好怎么让学生爱学的问题。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老师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来安排活动的内容。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了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了“体育活动课”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自主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了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总之,对于在课改实践中的体育教师来说,最积极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转变教学观念,深入钻研教材,改革组织教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
关键词:激发 中学生 体育课 兴趣
兴趣是引导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在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自信心。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认为,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学生能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众所周知,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隔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作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动作失调。
因此,我觉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到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有进步时(即使是很小很小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二、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多是教师指挥、教师控制、教师组织、学生服从的以教师为主的权威性、强制性的教学,因而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助跑起跳摸高的练习,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起跳能力设置几组不同高度的高挂物,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练习,便于随时调换适合自己高度的练习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要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参加保护与帮助、当小先生、选择游戏、编操、参评、制定练习等,给学生练习的“自主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探究学习过程中。“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思考、摸索、判断,从中获得正确答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根据学生对某些动作的惧怕心理,可采用一些与正式练习特点相接近的诱导性学习、补助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先用皮筋代替竹杆;侧手翻练习之前可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耐久跑练习对大多数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师就更应当下大工夫去研究学生对耐久跑存在哪些心理障碍、如何消除、如何改革组织教法学生才有兴趣,如赋予一定的情节或象征意义、分层教学、同一层次的超前跑、不同层次的让距离跑、自我超越跑等等。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解决好怎么让学生爱学的问题。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老师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来安排活动的内容。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了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了“体育活动课”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自主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了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总之,对于在课改实践中的体育教师来说,最积极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转变教学观念,深入钻研教材,改革组织教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