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荒”三个字,寄托了几代人太多的思绪、情感和追求。作为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种“北大荒”情节,听说采访隋局长,由然而生敬意。隋凤富,中国人民大学经管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但他是典型的“北大荒”土生土长的干部,历任八五七农场生产队队长、农场场长,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长,农垦总局副局长等职,现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经理。获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隋凤富,有着山东人直爽的性格,作风务实,思路清晰,尤其在“北大荒如何领军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考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世界拓荒史上的奇迹
记者:我年轻时就崇敬“北大荒人”,尤其是北大荒人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的精神。因为,是这种精神创造了世界拓荒史上的奇迹。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和60年来依靠这种精神所取得的成绩吗?
隋凤富: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1947年,伴随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一批批伤残军人、复转军人、支边青年拉开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60年来,神奇的北大荒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先后投身到北大荒轰轰烈烈的开发建设大潮中。
60年来,三代北大荒人时刻铭记党中央的重托,为了向共和国奉献更多的粮食,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在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上,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营农场群,60年累计生产粮豆3639亿斤,向国家上交商品粮2538亿斤;建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建成了拥有15家省级以上大型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400万吨,“北大荒”、“完达山”成为中国驰名品牌;建成了140座星罗棋布的农垦新城,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3%,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艰苦卓绝,波澜壮阔,不但是世界拓荒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记者: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同志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黑龙江垦区一直把农业机械化放在农业建设的首位。请您谈谈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指导思想对黑龙江垦区建设的意义。
隋凤富:黑龙江垦区一直把农业机械化放在农业建设的首位。开荒建场初期就以机械化为手段,靠接收白俄的三台火犁起家,建立起第一个公营机械化农场—宁安农场。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垦区率先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迪尔公司生产的农机设备,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进行现代化农业试验,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04年以来,垦区开始启动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工程,集中从国外大批量引进智能化大型农业机械,重点装备了200个现代农机示范区,家庭农场户均拥有机械性固定资产达到10万元,正向覆盖垦区3600万亩耕地迈进。垦区用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现代化生产模式装备农业,集美国的规模农业、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及荷兰的工厂化农业于一体,使垦区农业装备水平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到2006年末,垦区已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472.3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43万台,机动水稻插秧机3.72万台,联合收获机1.31万台,农用飞机31架,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3%,其中旱田达95%,水田达84%,均高于全国50多个百分点,实现初级农业机械化向较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过渡。高度的机械化创造了与世界比肩的劳动生产率,黑龙江垦区目前农业劳均生产粮食达35.4吨,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8吨的水平。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记者:党中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黑龙江垦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垦区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隋凤富:黑龙江垦区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贡献率为目标,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高支撑能力。伴随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北大荒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农业和二、三产业。在全国率先起动农业标准化,从单一的栽培技术标准,扩大到加工、销售、投入品使用等各个方面。目前,黑龙江垦区制定的319项包含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全作物,3600万亩耕地全面积,种、管、收全过程,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四全”农业生产管理标准,被大范围推广。全垦区集成推广保护性耕作、水稻叶龄诊断、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农业航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农业新技术;因地制宜组装推广四大作物科学栽培模式,特别是水稻“三化”栽培和叶龄诊断技术,使水稻种植突破寒地禁区,目前垦区水稻种植面积近1500万亩,是水稻开发初期的3倍。同时,注重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组建以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为龙头, 17个科研院所、9个技术推广中心、104个技术推广站、18个企业科技研发中心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科技研发、推广和服务网络,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7000多人。
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记者:听说“北大荒人”是从最初的三台火犁,旧式农机具,到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农机装备;从传统经营种植到现在的十大组装科技措施、模式化栽培和标准化作业;从荒甸丛林到渠系纵横、林网棋布。北大荒正在领军中国现代农业的征程。您能谈谈60年的巨大的变化吗?
隋凤富:建场初期,垦区基本是以卖原字号产品为主,后来为了满足职工生活需要,逐步建起了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自给自足的小型粮油加工厂和农机修造厂。随着国家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和市场经济发展,北大荒人开始加大了产业化经营的力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垦区按照自己的农产品优势,构筑了油、乳、米、麦、药等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垦区整体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围绕米、面、油、乳、肉、麦芽、北药等主导产业,打造了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丰缘麦业等15家省级以上大型龙头企业和一批场办、民办等不同类型的产业龙头集群,形成了群龙共舞,竞相发展的态势。其中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的经营规模,已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丰缘”、“多多”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其中,“北大荒”、“完达山”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双双进入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前300名,品牌价值达到22.13亿元和21亿元。
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黑龙江垦区还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产业层次。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设备,推进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拓宽和延长了产业链条,已经拥有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乳珍、冻干粉针等20多项在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各大龙头企业还全部通过了ISO9001、HACCP、ISO14001等国际上通用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认证,产品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年历次市场抽检中的合格率均达100%。“完达山”婴儿配方奶粉、“九三”大豆油、“北大荒”系列品牌大米等一大批优质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指定为免检产品。垦区每年达成农产品国内外经济贸易总成交额达70多亿元。由“原字号”小作坊到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60年来,北大荒人卧薪尝胆,砥砺前行,建大基地,树大龙头,塑大品牌,不断探索,使北大荒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之路。
结束语
北大荒建设60年,栉风沐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一个个人类拓荒史上的奇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昔日的亘古荒原,北大荒人已开垦出3600多万亩良田,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00多亿斤,可以解决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官兵一年的口粮,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隋凤富,有着山东人直爽的性格,作风务实,思路清晰,尤其在“北大荒如何领军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考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世界拓荒史上的奇迹
记者:我年轻时就崇敬“北大荒人”,尤其是北大荒人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的精神。因为,是这种精神创造了世界拓荒史上的奇迹。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和60年来依靠这种精神所取得的成绩吗?
隋凤富: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1947年,伴随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一批批伤残军人、复转军人、支边青年拉开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60年来,神奇的北大荒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先后投身到北大荒轰轰烈烈的开发建设大潮中。
60年来,三代北大荒人时刻铭记党中央的重托,为了向共和国奉献更多的粮食,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在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上,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营农场群,60年累计生产粮豆3639亿斤,向国家上交商品粮2538亿斤;建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建成了拥有15家省级以上大型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400万吨,“北大荒”、“完达山”成为中国驰名品牌;建成了140座星罗棋布的农垦新城,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3%,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艰苦卓绝,波澜壮阔,不但是世界拓荒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记者: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同志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黑龙江垦区一直把农业机械化放在农业建设的首位。请您谈谈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指导思想对黑龙江垦区建设的意义。
隋凤富:黑龙江垦区一直把农业机械化放在农业建设的首位。开荒建场初期就以机械化为手段,靠接收白俄的三台火犁起家,建立起第一个公营机械化农场—宁安农场。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垦区率先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迪尔公司生产的农机设备,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进行现代化农业试验,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04年以来,垦区开始启动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工程,集中从国外大批量引进智能化大型农业机械,重点装备了200个现代农机示范区,家庭农场户均拥有机械性固定资产达到10万元,正向覆盖垦区3600万亩耕地迈进。垦区用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现代化生产模式装备农业,集美国的规模农业、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及荷兰的工厂化农业于一体,使垦区农业装备水平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到2006年末,垦区已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472.3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43万台,机动水稻插秧机3.72万台,联合收获机1.31万台,农用飞机31架,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3%,其中旱田达95%,水田达84%,均高于全国50多个百分点,实现初级农业机械化向较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过渡。高度的机械化创造了与世界比肩的劳动生产率,黑龙江垦区目前农业劳均生产粮食达35.4吨,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8吨的水平。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记者:党中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黑龙江垦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垦区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隋凤富:黑龙江垦区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贡献率为目标,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高支撑能力。伴随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北大荒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农业和二、三产业。在全国率先起动农业标准化,从单一的栽培技术标准,扩大到加工、销售、投入品使用等各个方面。目前,黑龙江垦区制定的319项包含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全作物,3600万亩耕地全面积,种、管、收全过程,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四全”农业生产管理标准,被大范围推广。全垦区集成推广保护性耕作、水稻叶龄诊断、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农业航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农业新技术;因地制宜组装推广四大作物科学栽培模式,特别是水稻“三化”栽培和叶龄诊断技术,使水稻种植突破寒地禁区,目前垦区水稻种植面积近1500万亩,是水稻开发初期的3倍。同时,注重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组建以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为龙头, 17个科研院所、9个技术推广中心、104个技术推广站、18个企业科技研发中心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科技研发、推广和服务网络,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7000多人。
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记者:听说“北大荒人”是从最初的三台火犁,旧式农机具,到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农机装备;从传统经营种植到现在的十大组装科技措施、模式化栽培和标准化作业;从荒甸丛林到渠系纵横、林网棋布。北大荒正在领军中国现代农业的征程。您能谈谈60年的巨大的变化吗?
隋凤富:建场初期,垦区基本是以卖原字号产品为主,后来为了满足职工生活需要,逐步建起了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自给自足的小型粮油加工厂和农机修造厂。随着国家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和市场经济发展,北大荒人开始加大了产业化经营的力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垦区按照自己的农产品优势,构筑了油、乳、米、麦、药等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垦区整体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围绕米、面、油、乳、肉、麦芽、北药等主导产业,打造了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丰缘麦业等15家省级以上大型龙头企业和一批场办、民办等不同类型的产业龙头集群,形成了群龙共舞,竞相发展的态势。其中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的经营规模,已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丰缘”、“多多”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其中,“北大荒”、“完达山”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双双进入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前300名,品牌价值达到22.13亿元和21亿元。
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黑龙江垦区还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产业层次。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设备,推进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拓宽和延长了产业链条,已经拥有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乳珍、冻干粉针等20多项在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各大龙头企业还全部通过了ISO9001、HACCP、ISO14001等国际上通用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认证,产品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年历次市场抽检中的合格率均达100%。“完达山”婴儿配方奶粉、“九三”大豆油、“北大荒”系列品牌大米等一大批优质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指定为免检产品。垦区每年达成农产品国内外经济贸易总成交额达70多亿元。由“原字号”小作坊到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60年来,北大荒人卧薪尝胆,砥砺前行,建大基地,树大龙头,塑大品牌,不断探索,使北大荒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之路。
结束语
北大荒建设60年,栉风沐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一个个人类拓荒史上的奇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昔日的亘古荒原,北大荒人已开垦出3600多万亩良田,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00多亿斤,可以解决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官兵一年的口粮,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