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866年的英国比赛中,撑杆跳的成绩只有3.05米;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不过3.30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著名选手布勃卡将撑杆跳高纪录提高到6.15米,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一百多年来撑杆跳高成绩被提高了一倍,这是其他项目无法相比的。追根溯源,除了运动员本身的技术动作不断改进外,最根本的则是所用器材——撑杆材质的改变。
当初撑杆跳高使用的是带有尖头的木质杆,运动员助跑把木杆插入地面,然后双手压杆其他人把他推向上后过横杆。木质撑杆笨重,几乎没一点弹性,不能借用撑杆产生的弹力来抬高人的高度。1906年有人发明了起跳后的身体摆动技术,抬高人体重心的同时提升了越杆高度,创出了378米纪录。之后的很多年,这一纪录无人能够刷新。
就在撑杆跳高纪录陷入僵局之时,有人注意到亚洲盛产的竹子具有做撑杆的特点重量轻、有弹性、具有一定强度、呈圆形,便于加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人率先使用竹制撑杆,并且受到普遍欢迎。1912年竹制撑杆跳高突破了4米大关。从那之后的30年中,竹制撑杆风靡全世界,具备弹性的竹竿促进了“悬垂”“摆体”和“后翻”等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这中间先后有10人16次改写世界纪录,1942年创造的4.77米新高度,可谓是“东方竹竿”制造的巅峰之作。
可惜地是,竹竿的弱点也同样明显:强度低、易断裂,运动员握杆点越高(这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越容易折断。这样的事例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发生,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好的替代品。
20世纪30年代,有人把目光转向金属材料,美国人最先研制出铝合金撑杆。铝合金撑杆比竹竿结实,有弹力且重量更轻。1952年之后,铝合金撑杆被广泛使用,竹制撑杆便销声匿迹了。金属材料的坚固性提高了握杆点,加大了摆体幅度,增强了起跳动作:1960年使用这类撑杆的美国选手布雷格以4.80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但铝合金撑杆提高成绩缓慢而不显著。
20世纪40年代,一种人造的新型材料一一玻璃纤维问世。玻璃纤维很重,但坚韧极富弹性。很快,这种新材料就吸引了撑杆的研制人员和制造商,又是美国人率先研制出玻璃纤维的撑杆,并在1948年开始试用。1961年美国运动员戴维斯用这种撑杆创造了4.83米的新高度,1962年美国人斯顿伯格先后以5米和5.8米两破5米“大关”。这一年,国际田联正式批准在国际大赛上允许使用玻璃纤维撑杆。
玻璃纤维撑杆的出现使撑杆跳高的技术产生了明显变化。玻璃材质坚韧,弹力强,受力时弯曲度大(可达90度左右),这就要求运动员完全适应撑杆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好这些优点。“撑杆跳高之王”布勃卡使用的玻璃纤维杆和其他选手一样,均来自于美国。但他的握杆点比别人高,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推算,撑杆跳运动员可以越过比他的握杆点多0.92米至1米的高度,因此握杆点的技术是布勃卡在撑杆跳称雄的法宝。
选用玻璃纤维杆也是很有讲究的,运动员要依据本人体重和握杆点高度选定合适的型号。不同体重选用不同型号,每隔5镑为一个型号,每一种型号的撑杆又分软、中、硬三种不同强度。我国生产的玻璃纤维杆用4个数字来区分不同型号,如5065型,“50”表示杆长5.0米,“65”表示适合65公斤体重的运动员。在实际使用中,还要依据各自的技术水平来使用合适的撑杆。
早期撑杆跳用撑杆尖端插入土地来固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插斗用来固定撑杆,在起跳点的地面上埋置一个插斗,大大提高了撑杆的稳固程度。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上开始使用木制插斗,这一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以前,撑杆跳高运动员下落处用的是沙坑。在玻璃纤维撑杆大大提高了跨越高度后,沙坑已经很难保证从五六米高空落下的运动员的安全,加上当时新型人造软质材料的制成,1962年国际田联批准使用海绵替代沙坑。厚而柔软的海绵不仅保护了高处下落的运动员,而且在他们起步跨越横竿之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种特殊的舒适感来抚慰他们。
一百多年来撑杆跳高成绩被提高了一倍,这是其他项目无法相比的。追根溯源,除了运动员本身的技术动作不断改进外,最根本的则是所用器材——撑杆材质的改变。
当初撑杆跳高使用的是带有尖头的木质杆,运动员助跑把木杆插入地面,然后双手压杆其他人把他推向上后过横杆。木质撑杆笨重,几乎没一点弹性,不能借用撑杆产生的弹力来抬高人的高度。1906年有人发明了起跳后的身体摆动技术,抬高人体重心的同时提升了越杆高度,创出了378米纪录。之后的很多年,这一纪录无人能够刷新。
就在撑杆跳高纪录陷入僵局之时,有人注意到亚洲盛产的竹子具有做撑杆的特点重量轻、有弹性、具有一定强度、呈圆形,便于加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人率先使用竹制撑杆,并且受到普遍欢迎。1912年竹制撑杆跳高突破了4米大关。从那之后的30年中,竹制撑杆风靡全世界,具备弹性的竹竿促进了“悬垂”“摆体”和“后翻”等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这中间先后有10人16次改写世界纪录,1942年创造的4.77米新高度,可谓是“东方竹竿”制造的巅峰之作。
可惜地是,竹竿的弱点也同样明显:强度低、易断裂,运动员握杆点越高(这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越容易折断。这样的事例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发生,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好的替代品。
20世纪30年代,有人把目光转向金属材料,美国人最先研制出铝合金撑杆。铝合金撑杆比竹竿结实,有弹力且重量更轻。1952年之后,铝合金撑杆被广泛使用,竹制撑杆便销声匿迹了。金属材料的坚固性提高了握杆点,加大了摆体幅度,增强了起跳动作:1960年使用这类撑杆的美国选手布雷格以4.80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但铝合金撑杆提高成绩缓慢而不显著。
20世纪40年代,一种人造的新型材料一一玻璃纤维问世。玻璃纤维很重,但坚韧极富弹性。很快,这种新材料就吸引了撑杆的研制人员和制造商,又是美国人率先研制出玻璃纤维的撑杆,并在1948年开始试用。1961年美国运动员戴维斯用这种撑杆创造了4.83米的新高度,1962年美国人斯顿伯格先后以5米和5.8米两破5米“大关”。这一年,国际田联正式批准在国际大赛上允许使用玻璃纤维撑杆。
玻璃纤维撑杆的出现使撑杆跳高的技术产生了明显变化。玻璃材质坚韧,弹力强,受力时弯曲度大(可达90度左右),这就要求运动员完全适应撑杆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好这些优点。“撑杆跳高之王”布勃卡使用的玻璃纤维杆和其他选手一样,均来自于美国。但他的握杆点比别人高,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推算,撑杆跳运动员可以越过比他的握杆点多0.92米至1米的高度,因此握杆点的技术是布勃卡在撑杆跳称雄的法宝。
选用玻璃纤维杆也是很有讲究的,运动员要依据本人体重和握杆点高度选定合适的型号。不同体重选用不同型号,每隔5镑为一个型号,每一种型号的撑杆又分软、中、硬三种不同强度。我国生产的玻璃纤维杆用4个数字来区分不同型号,如5065型,“50”表示杆长5.0米,“65”表示适合65公斤体重的运动员。在实际使用中,还要依据各自的技术水平来使用合适的撑杆。
早期撑杆跳用撑杆尖端插入土地来固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插斗用来固定撑杆,在起跳点的地面上埋置一个插斗,大大提高了撑杆的稳固程度。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上开始使用木制插斗,这一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以前,撑杆跳高运动员下落处用的是沙坑。在玻璃纤维撑杆大大提高了跨越高度后,沙坑已经很难保证从五六米高空落下的运动员的安全,加上当时新型人造软质材料的制成,1962年国际田联批准使用海绵替代沙坑。厚而柔软的海绵不仅保护了高处下落的运动员,而且在他们起步跨越横竿之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种特殊的舒适感来抚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