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行宇宙中处理压力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做一个小测试——
  找张白纸,画一个咖啡杯和一个托盘。尽可能发挥你的创造力。
  
  这是积极心理研究者肖恩·阿克尔给摩根斯坦利美邦(MSSB)高管出的一道测试题,至于结果……用阿克尔的话说,又瞎又瘫的猫都比他们画得好。券商高管缺乏艺术细胞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们的确尽力挥洒了创意——咖啡杯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有的如圣杯,有的带龙形把手,有的写着“世界最佳老板”,但有一点完全一致,他们笔下的咖啡杯,全都是侧视图。
  没有一个人画俯视图,尽管人人都曾居高临下地看过咖啡杯(当然也没人画仰视图)。为什么在画图时,所有“努力发挥创造力”的大脑,都只能想出侧面这个观察视角呢?你画的咖啡杯,是否也跟他们一样?
  200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估算过,人类光视觉信息就能每秒接收约8.75Mb,而大脑有意识地处理信息的速度是多少呢?每秒40比特。也就是说,大脑真正能处理的信息,只有所收到的视觉信息的二十万分之一。而在视觉信息之外,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记忆及胡思乱想信息……综合起来,大脑又能处理多少呢?
  这就是为什么大脑会在感受时出现错觉,在思考时直奔捷径,在创造时固守陈规——比如画物体永远优先画侧面像。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多,大脑运行速度远远不够。而我们意识到的世界,只是周遭能被感知的真实世界的一枚小碎片。
  这就给了我们生活在“平行宇宙”的可能。
  在一些科幻小说中,你的每个抉择都可能分裂出一个平行宇宙。而在后现代宇宙研究中,的确有学者认为存在事实上的多重宇宙,它们各自占据一个角落,每个角落都比我们可见的这个宇宙还要宽广。肖恩·阿克尔不是物理学家,作为心理学者,他的理论是,在同一个“真实世界”里,你可以在多种不同“现实”中择一生存。这些现实同时存在、同样真实,但对你的影响却大不相同。
  2013年,阿克尔和耶鲁大学研究者阿莉亚·克拉姆及彼得·萨洛维在《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展示了对压力的不同看法如何影响人的身心表现。
  他们找来一家跨国金融機构里的388名雇员。当时,美国2008年的经济危机还余波未平,这家跨国金融机构仍在不断裁员,因此雇员们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实验者邀请他们参与了一项“压力管理课程”,他们被分为两组,分别观看不同的关于压力的小视频。
  第一组看的是“压力有害”,里面提到如下信息:压力可损害大多数内脏的健康;压力可降低免疫力;压力可削弱生殖系统;90%的就医原因与压力相关;在致死原因中,压力排名第六等等。
  第二组看的是“压力有益”,包括压力可提升膝伤愈合速度;压力可加快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压力下释出的激素可提升人在认知与记忆测试中的表现;巨大的压力可能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加深与他人的联结,更深地体会到意义感,从而做到“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等等。
  两组信息均非虚构,背后都有研究支持,可以说,这是同一个真实世界里、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压力”。
  而人们在接受了不同的压力现实后,反应又如何呢?一周后,这些雇员接受了健康和工作效率的评估。比起“压力有害”组,“压力有益”组的压力相关病症(头痛、背痛、疲劳等)少了23%,工作效率则提升了将近30%!
  受此鼓舞,阿克尔后来又举办了多个“重新看待压力”的训练班,分为三步:意识到自己处在压力之下;寻找压力背后的意义所在——压力并非凭空而来,它往往来自对我们十分重要的事物,比如我们极其重视的事业机会、亲密关系等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意识到压力能增强效率、韧性和创造力,提升我们的表现,帮助我们抓住良机。此时此刻,你有多个平行宇宙可供选择,至少在其中一个里,你能将压力化为动力。
其他文献
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读本科时,瞿骏隔三差五搬个小板凳到老校区的大门口坐上一小时,看着门口熙熙攘攘的人流,听上海爷叔、老阿姨们在那里吵架拌嘴、吹牛皮。  老校区靠着苏州河,沿河一带是老上海的棚户区。到深夜,他有时会顺着河岸兜马路——光线昏黄的路灯下,形形色色白天看不到的景象从各自隐藏的角落里冒了出来。    “你对生活越有感知,你对历史也越有感知。”忆起学生时代的自我训练,这位39岁的历史学教授津津
吴彦姝 1938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国家一级演员。18岁考取山西话剧团,成为话剧 《刘胡兰》 的主演,多次进京汇演。退休后重新进入电影圈,因 《搬迁》 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凭借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相爱相亲》 两度入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优雅和侠气在80岁的吴彦姝身上合二为一。  母亲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主修中国文学,兼修家政,课堂上教的是“怎么做一个
沈复乘舟登场  从苏州三元坊附近的人民路转入沧浪亭街,石板路与葑溪傍行。傍晚将近6点的光景,沧浪亭与可园的游人已散,偶尔有几人徘徊,不甘心地询问还能否参观。穿制服的人在关闭的可园门外架上灯光,攀在高处调试。两三个保安在桥头百无聊赖地抽着烟,顺便同水果摊老板闲话:“你怎么把别人的位置占啦?”载着青梅、黄梅、乌梅的车子靠停在桥头,旁边是一架旧式骆驼担子。沧浪亭的门不时打开,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上了妆的男
“你也被普雷纳神父摸过吗?”一次老友聚会,朋友的发问让少年时期被性侵的阴影又漫上亚历山大的心头。  年少的亚历山大自我消化了好几年才鼓起勇气将遭遇告知父母,而家人的反应是:你都17岁了。现在,他成了一位成功的银行家,看报时发现普雷纳依然在里昂教区任职。愤怒与恐惧驱使他向教会申诉,并幸运地得到了妻儿的支持。普雷纳与他会面后,爽快承认了当年的性侵行为——不止一次、不止一人,但没有歉意,反而诉说恋童的痛
让英拉滞留国外,才是对军政府最有利的选择  1月5日,泰国前总理英拉·西那瓦被拍到现身英国伦敦著名的Westfield商场,并与一名女顾客合影。英拉当时身穿杏色外套、手挽粉红色名贵鳄鱼皮手袋,笑容满面,看起来心情不错。显然,英拉已经逃亡到了英国,至于她是以何种身份待在英国则没有定论,有说是申请政治庇护,最新的说法是申请了英国的企业家签证,这份签证足以支撑她在英国停留3年零4个月。  英拉是泰国前总
“哦原来面包师傅很累”  人物周刊:回过头看,从出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至今,有哪些角色对你的表演产生过决定性影响?  张震:拍《牯岭街》时才13岁,表演是什么,那时其实并不是很清楚。但其中有几场戏令我印象非常深,自觉这是表演,并且表演是很有乐趣的。  之后是《爱神》。在那之前,我的拍摄经验不多,心思也不在当演员上,整个人是比较年轻、浮动的状态。拍《爱神》之后,开始对演戏有了目标,心想如果将来可
陶晓清  台湾资深广播人,作家亮轩(本名马国光)之妻,音乐人马世芳之母。从1975年开始陆续在自己的节目里播放年轻人的原创歌曲,引领了19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被誉为“民歌运动之母”。从广播圈淡出后,她在2010年取得了加拿大海文学院的谘商证书,成为合格的心理谘商师,是海峡两岸心理谘商课程的领头人物。图/七七  1975年6月6日,台湾歌手杨弦和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举办新作发布会暨“中国现代民歌之夜
一部14分钟的短片如何改编成140分钟的电影,《调音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9年前,法版《调音师》问世,先后荣获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和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这个豆瓣评分9.2的故事短小精悍,在十几分钟内将男主角懦弱的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紧张和胆怯,一个苦练15年钢琴的年轻人在比赛中失利。重新振作后,他选择假扮盲人钢琴调音师,利用他人的同情和信任谋生,并享受着窥视他人隐
真实被杀死了  人物周刊:《第三度嫌疑人》里只有兩次杀人,题目的意思却暗示了有三次,那么第三次是哪一次呢?  是枝裕和:你怎么认为?  人物周刊: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的理解是三隅借司法制度杀死了自己,第二次看觉得律师认为是自己杀掉了三隅。你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是枝裕和:这个片名让人能想到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式,就是很好的事情。也许会有人从司法角度思考,觉得是死刑这个制度导致了第三次杀人。你的第二次
无论是和霸道总裁谈场恋爱,还是多了一个“蛙儿子”,游戏可能只是你选择蒙在真实生活上的一层滤镜  2018年第一个月,我手机屏幕上来来去去的APP数量几乎和过去半年不相上下。新年第一周,为了关注被称作“2018年第一风口”的“全民答题”,我下载了当时动静最大的几家“直播答题”APP。体验了几天,没等文章写完,这组五颜六色的APP就被悉数卸尽,刺激没怎么体会到,反倒被满屏的“油腻”糊了一脸。然而,风口